□張豈之
歡迎專家學者們在古都西安相聚,召開關學開創者張載千年誕辰學術研討會!
1946—1950年夏,我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本科。畢業后,考進清華大學哲學系做研究生。
我在北大讀本科時,見到侯外廬先生。當時他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任主任,同時在北大文學院兼職。我選修過他在北大文學院開設的中國思想史課程。
1952年外廬先生開始擔任西北大學校長,他希望我來西大工作,1952年我來到古都西安,在西北大學擔任講師。
我在西北大學工作幾十年,值得回憶的事不少,其中一件就是從2008年開始,參加編撰《關學文庫》。
《關學文庫》編纂之前,對張載關學研究已有不少學術成果,如:
1.陳俊民教授研究張載關學的成果;
2.1978年中華書局編輯出版《張載集》;
3.林樂昌教授《正蒙合校集釋》(上下冊)2012年中華書局出版。
4.《關學文庫》由劉學智、方光華任主編,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文庫編成后,出版了劉學智、魏冬主編的《關學二十二講》,該書2020年11月剛剛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概括地說,20年來學者們對關學的研究,一直在進行,沒有中斷,而且表現出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習近平總書記重視學者們對關學的研究,他這樣闡述關學研究的重要性:
“中國古代大量鴻篇巨制中包含著豐富的哲學社會科學內容、治國理政智慧,為古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包括關學。“重要依據”、“重要內容”、“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都包括關學在內。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直接論述關學,他說:“自古以來,我國知識分子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結束語
關于研究關學及關學學者在思想理論方面的貢獻,從歷史到現實都可以做而且必須做深入的研究,最終落到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上:我們應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
習近平同志這樣回答:
“今年(2020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20萬億人民幣,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決議,事實證明,黨的‘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可以如期實現。”
我們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確保如期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此時我們回憶、研究一千年前關學開創者的歷史貢獻,是一項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的工作!
祝參加關學學術會議的朋友們身體健康!
祝會議成功!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