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鴻
(珠海市第二中學,廣東 珠海 519000)
1)中學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基于學生自身的興趣,將生活的小事、社會的熱門事件作為課題和項目設計的切入點;通過調研、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各種方式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小組討論,完成最終作品和研究性論文,以此作為學習的過程[1]。
通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嚴謹求實、不斷追求、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和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2)研究性學習中檔案管理的重要性。檔案是歷史的真實記錄,它是客觀形成的,是確鑿的原始材料和歷史證件。檔案又是國家進行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外交、文化教育等重要憑證,是社會實踐活動的正式記錄,同時又是新的社會實踐最可靠的憑證和依據[2]。若能按檔案管理要求引導學生規范收集、處理、整理研究材料,并規范呈現研究成果,結集成冊,就能幫助學生針對性開展學科研究,提升學生研究成果水平和科研素養,確認自身學科興趣和專業傾向。
1)對歷史課題材料歸檔不及時,收集內容不完整。部分教師或學生缺乏對檔案重要性的認識,工作拖拉,在課題結束后一段時間不能及時移交成果檔案,從而容易造成部分成果材料歸檔不及時或缺失,大大降低研究性學習選題的參考性。
2)校內教育資源不足以應對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多樣性,材料收集的渠道不充足、信息不完整,材料形成困難,直接影響了研究性學習檔案信息的有效性。
3)研究性學習內容的檔案整理方法不規范,成果檔案展示雜亂無序、隨意性強。
1)對研究性學習課題進行科學的分類。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從研究方式上來分,具體包括文獻研究、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等類型;從內容范圍上來劃分,又包括自然環境研究、社會生活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科學技術研究、個人發展研究等。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組合制定研究課題,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質。
珠海二中以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為標準進行歸類,設置了五大系列十四板塊供學生選題,具體是傳統文化(鄉土傳承、歷史文明、傳統民俗)科技創新(科學之光、科技前沿、創新發明)、生態文明(環境保護、自然生態)、時事民生(潮流熱點、時政經濟、民生焦點)、自我發展(心理健康、生涯社交、教育成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實際,參考這其中某一類主題的方向,選擇和確定自己的研究性學習項目。學校根據研究課題方向配備相應專業的導師,設立精細化的個性輔導,最后把活動形成的學習材料規范整理并裝訂成冊,由各主題版塊負責人負責本項目課題材料的收集,及時移交歸檔,形成內容完整的課題數據庫。
2)挖掘并充分利用校外教學資源。隨著高中學生知識積累的增加,課題研究的深入,我們需要到專業的機構去獲取真實的資料。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在創建各種校外教育機構,例如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據統計它們的利用率并不高。學校應該加強與政府機關、科研機構、企業之間的合作,不但是帶學生走出去,還要把先進引進來,建立校政、校科、校企工作室,培育精品項目,共同打造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聯合科研基地。
根據研究的課題內容,我校學生去到珠海市林業和園林局、珠海市氣象局、珠海市環境保護局等政府部門,珠海市人民醫院、珠海市博物館、珠海市檔案館、垃圾分類體驗館等單位,以及社區去調研,獲取第一手資料。學生在真實的社會中見習,理論與現實的百分百對接,可以培養他們的社會情感,增加社會責任感。我校積極開展“學校+社區”的共建活動,努力培植“以誠相待,和諧相處,資源共享,互助共進”的社區文化,利用社區資源,實施研究性學習活動,打造多元立體的學生核心素養教育陣地。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利用這些校外的教學資源,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利于成果材料的形成和收集。
3)指導學生正確收集、整理和編寫研究成果材料。(1)在研究性學習中指導學生運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學習查閱文獻資料,搜集材料,廣泛征集內容豐富、有特色、有價值的課題檔案資料。(2)通過訪談、調查問卷等方式展開項目研究。訪談方式互動性強,有說服力,易于控制多方面的信息,問題內容較有彈性,且收集方式簡單、易于操作。使用調查問卷能在短時間內調查很多研究對象,取得大量的資料,能對資料進行數量化處理,經濟省時。現在通過手機問卷方式優勢更為明顯,不但大大延伸答卷數據來源范圍,還能精確定位目標人群,實時查看最新答卷統計分析。(3)以講座形式對學生進行搜集資料、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的方法輔導。使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方法,在日后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體驗。當學生完成了調研或實驗探究任務之后,指導學生建立小組研究檔案,收集和運用所得的第一手材料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研究報告等學習成果。為了促進成果的生成,督促學生先做后寫,再以范例引導,將近年來我校的一些優秀研究性學習案例整理好刻錄成光盤發放給學生,展示多姿多彩活動以及成功的做法與成果。(4)指導學生將處于無序狀態的和需要進一步條理化的檔案材料經過分類、組合、排列、編目及裝訂,最后形成系統的成果檔案內容,規范呈現研究成果。(5)安排每個研究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性學習成果,通過交流、分享,互動、答辯,促進提高自己的成果的質量,同時向廣大師生宣傳家鄉歷史文化、生態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做好研究性學習的檔案管理工作,體現特色,打造精品,讓研究性學習的檔案工作走上“特色”之路。不僅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選擇研究專題、提升學生研究成果水平和科研素養,也能幫助學生提升學科學習積極性、明晰學科興趣和專業傾向,還能為學校指導學生選科積累素材,具有重要的影響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