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鈺
(贛南醫學院圖書館,江西 贛州 341000)
一般來說,高校都有自己獨立運營、管理的圖書館,它是高校部門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服務機構。高校圖書館作為收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供人參考、閱覽的場所。隨著高校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與其他圖書館相比,高校圖書館不論在場地、藏書規模、人員配備、設施設備等方面都獲得很大的發展和提升,有著更多的優勢。
不過,通常,各高校圖書館所服務的對象基本上是本校的師生。這與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化功能相背離。高校圖書館不僅是高校內的一個部門和機構,也是各類知識的集合和資源的共享之地,肩負著資源社會化和服務社會化的職責,有較強的共享性和公益性。所以,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是內在的本質內容,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自身持續發展的需要。
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中華文化,它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與此同時,各地各區域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區域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文化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一個區域、國家的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近年來,隨著認識的深化和實踐的發展與需求,各地相繼推出和踐行“文化強省、文化強市、文化興縣”等戰略,比如,2019年贛州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贛州市要不斷提升文化的創造力、傳播力、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使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陽明文化標識更加鮮明,省域副中心城市文化地位更加凸顯,到2025年建設成為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文化強市。這足以說明文化在促進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在實施文化強市戰略中,具有豐富信息資源與文化資源的優勢和作用的高校圖書館不能袖手旁觀,而要充分發揮、利用自身特殊的文化服務功能,擔負起推動區域文化發展與繁榮、促進區域發展的職責和使命。
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中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這為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提供了政策依據。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文化、信息聚集、傳播、交流、共享的中心,它的知識收集和存儲是包羅萬象的,它收集著人類社會發展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類型、各種形式的精神文化產品,為城市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同時,作為廣受公眾歡迎的公共文化設施,具有很強的社會教育功能。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年齡、學歷的限制,滿足各種專業、職業、學歷、文化程度的讀者需求,在傳播社會進步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弘揚優秀文化和科學文化精神,提升全體市民的文化素質、價值觀取向,推動社會和諧文化建設,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構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素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高校圖書館還可利用自身良好的設施等條件,聘請專家學者有組織地開展法律、德育等方面的講座、報告。或走出校園,進入社區、街道、文化廣場,向社會民眾開展針對性、計劃性、系統性的文化宣傳、形勢與政策宣講、法治教育與疏導等,促進社會民眾知識的升華、政策的普及、法制意識的增強、情操的陶冶,為文化強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精神滋養、法治宣傳與教育。
文化強市,這是一個城市依據自身條件和優勢提出的富有特色、個性和發展前景的口號,是凝聚城市精神和靈魂的文化傳承平臺。近年來,許多城市基于自身歷史發展、文化淵源和現實需要等因素相繼提出和踐行“文化強市”。地處于贛南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的贛州市,在2019年3月17日印發《關于加快文化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文化強市發展戰略。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重要部門,理應積極參與,并發揮自身社會服務的職能與優勢,主動作為,融入贛州文化強市發展戰略,提高地方文化產品質量和競爭力,為提高贛州文化軟實力盡責盡力。
1)樹立社會化服務理念,做好制度落實。一般來說,高校圖書館的所屬權是高校,是高校的一個重要的職能部門,也是文獻信息中心。以往長期形成的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傳統觀念就是高校圖書館僅為本校師生服務,而很少甚至是不為社會提供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知識的集合,資源的共享的高校圖書館逐漸向社會開放,提供社會化服務是時代發展的呼喚、現實的需要,也是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化有利于知識的更廣泛傳播、資源的更高效利用和自身的更好發展。因此,高校圖書館的所有權者、相關職能部門以及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人員等要轉變以往觀念,樹立社會化服務理念,由“封閉”轉向“開放”、“被動”轉向“主動”、“服務本校師生”轉向“服務社會”。同時從制度、體制機制等入手,做好相關制度制定,比如“服務政策制度、社會合作制度”等,并在實踐中貫徹和落實,使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真正落地并發揮作用。
2)加強館員業務培訓,提高文獻信息服務質量。要促進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提高服務的質量與水平,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包括相關管理和服務人員等。因此,提高每一位館員的社會化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是促進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助力文化強市建設的重要一環。對此,要加強館員業務培訓,提高文獻信息服務質量。比如:通過授課、講座、外出學習、觀摩、交流、脫產進修等培訓方式,提高館員素質;創新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將業務管理轉向業務服務;建立崗位責任制和考核機制,獎勤罰懶,提高服務責任意識和服務質量;等等。
3)開展館藏資源推薦與宣傳,提高社會讀者的信息素質。一般而言,現在的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都比較豐富,各類配套設施設備齊全,為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便利。為了更好地實現館藏資源和社會讀者的對接,高校圖書館必須加強推薦與宣傳,提高社會讀者的信息素質。比如通過搭建資源建設共享平臺,豐富館藏;通過館藏資源的數字化建設,提高圖書館的讀者服務能力;建立多渠道的媒體推廣方式,如微信、微博、圖書館網站、宣傳手冊、講座等,增進讀者對館藏資源的了解;提高館員的館藏資源的推廣能力,如進行課題研究、撰寫論文等,通過網絡平臺把館藏資源推向讀者。
4)打造資源共享平臺,提高資源利用率。現在的各大高校的圖書館基本上是隸屬各高校,彼此之間聯系不多,尤其是館藏資源的利用和向外推廣方面,更是各自為政。這為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帶來不便。為推動和便利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更好地助力文化強市建設,高校圖書館可以借助互聯網以及其他信息技術,打造資源共享平臺,擴展應用領域、拓寬服務范圍,提高資源利用率。比如可以通過構建“書吧”式圖書角、館際互借、圖書館聯盟、P2P共享模式等。這些大大便利了讀者,也提高了館藏資源的利用率。
作為社會文化機構的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在新的時代下應該面向社會開放,服務社會。近年來,一些地方相繼提出“文化興市、文化強市”發展戰略。對此,高校圖書館應融入其中,發揮自身的優勢,承擔相應的使命與擔當,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發展,同時,也推動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