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琪
(柳州市圖書館,廣西 柳州 545001)
從地方文獻實質看,其是一種文化載體,其在地方文化續存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支撐地方文化演進的重要支柱。而在當前地域文化壁壘日益降低的環境下,如何保持本地文化鮮明特色,維持本地文化生命活力,是文化工作者面臨的問題。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的公共圖書館,在開展地方文獻工作上更是任重道遠。研究地方文獻的文化價值和開發利用,于地方文獻的喚醒而言,擁有積極和現實作用。
地方文化和文獻之間在關系上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依賴,地方文獻源自于地方文化的積淀,同時地方文獻又支撐著地方文化的深化發展,兩者相互印證,相互演進,承擔地方的發展,以實踐深化人們的認知觀念,以系統服務保持精神財富的生命活力。具體而言,地方文獻由地方文化積淀而成,后者是前者出現的基礎。后者的進步帶動前者的發展,并賦能其活力,鮮明其特征,以鞏固地方文獻地位,以推動其現代化發展,以深化其價值屬性,從而提升地方文獻的能量輸出;地方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文獻的支撐。盡管地方文獻是記錄地方文化的載體,真實反映了地方物質和精神文化,但所記錄和所反映的不是單純的文字信息,而是抽象精神結合體的再現。因此其能以文字形式反哺地方文化,為地方文明程度進化奠定良好基礎。
由于地方文獻記錄了大量的本地文化事實,如重要的歷史事實、杰出的人物、絢麗的文化及豐富的社會資源,且這些信息經歷過時間和實踐的考驗,其具有較強的說服力、感染力、生動性、具體性、直觀性、合理性及翔實性。為更好提升地區人民素養,讓其更好認知家鄉,融入家鄉,以家鄉發展為己任,圖書館可以結合地方文化,邀請當地文史、政治等方面的專家利用地方文獻作為活體教材,舉辦專題講座或者研討會,培養地區人民的文化、政治及經濟等素養,以提升區域文明程度。
事實上,地方文獻記錄了很多本地特色文化,匯集了大量文化符號和文化現象,集成了地方特色文化內涵,并且在文化進步過程中,逐漸成為地方文化的堅實屏障,提升本地文化的鮮活性和活力。在當前文化氛圍下,文化開始得到了較好的保護,然而由于部分居民意識觀念的缺失,仍會破壞地方文化結構的穩定性,甚至有可能會導致該類文化的滅絕。而在地方文獻工作人員的作用下,則能完整記錄這一文化的生命特征和文化形象,例如,某類建筑物的構成、材料、手法及工藝等,甚至還可以配以圖像以提升該類文化的具體性和形象性;再如地方歷史人物的語言風格、衣著風格及飲食風格等。在柳州,如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苗族吊腳樓營造技藝、侗布制作、苗族油茶制作、柳州螺螄粉這些地方技藝及飲食,都通過地方文獻,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讀者在通過閱讀相關地方文獻的過程中再次掌握、認識這些文化,以提升地方文化的生命周期。
地方文獻不僅具備單一的文化屬性,其屬性更多是多元而多維、綜合而全面的,無論是在精神層面,還是物質維度,其都能為當前的社會發展提供期望的資料支撐。尤其在文化建設方面,輸出效果更是明顯。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可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自信,讓其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找準自身文化定位,在世界和地域文化沖擊下保持自身文化屬性,進而為自身和本地道路自信奠定良好基礎,以達到“文化+自信>2”的效果;在地方文化建設方面,一是對于本地建設而言,能讓其保持鮮明的文化特征,形成獨有的文化特色,并為本地現代建設風格和傳統優秀文化風格的結合,提供一定支撐,形成一種新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于圖書館而言,地方文獻除了能彰顯其館藏特色,體現其核心價值外,同時能為地方發展決策、規劃方面提供有效的歷史借鑒和資源保障,在本地實情基礎上,分析并預測本地政治、經濟、農業及經濟等發展方向,為本地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盡管地方文化具有較大的分散性,但其很多都是本地文化的精粹,記錄著本地的歷史變遷。因此在進行收集整理過程中,要做到全面、有序的收集,防止遺漏。具體而言,在收集內容上,凡反映本地區民情風俗、文化教育、名勝古跡、人物事跡、宗教史實、古人詩文等各種載體的文獻資料全部收集。在收集的基礎上進行篩選,有系統的整理、開發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根據本地區特色文化和讀者閱讀需求做好專題資料的服務。這樣可使雜亂紛繁的資源,組成了一個能反映本地方文化資源完整的有機整體,方便讀者便捷地查閱地方文化史料。
地方文化專題資料是開發利用地方文獻的重要途徑。根據館藏特色和讀者需求,編制相應的專題資料,可減少讀者的檢索時間和精力。與此同時,在編輯專題資料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文化特色專題數據庫。首先應掌握讀者閱讀需求和地方文化需要動態,選擇學術價值、史料價值、使用價值高的,內容豐富、富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特色專題資料,編制特色專題資料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其次,將分散于各學科,分布于各種載體,分藏于各單位的零散的地方文獻通過建庫集中起來。最后,以市級公共圖書館專題數據為基礎,并將本地區各單位所收藏的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這樣既彌補館藏的不足,又方便讀者利用。近年來,柳州市圖書館積極參與國家圖書館牽頭重點推進的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以“合作共建”和“合理共享”為原則,有重點地共建一批主題明確、特色鮮明、類型豐富、組織有序的優秀數字資源庫。迄今已先后開展政府公開信息、地方圖書數字化、公開課等多個項目的建設。其中地方圖書數字化是將館藏1949年以來的地方文獻進行數字化加工,主要將柳州方志及柳州文史資料進行數字化。在公開課拍攝中,結合柳州地方特色,選擇柳宗元文化、三江農民漆畫、柳州民俗等柳州地方特色主題,邀請相關專家以拍攝公開課并展播的形式,向公眾展示柳州地方文化,讓大家能方便快捷地分享到更多數字資源。
綜上,地方文獻于地方文化而言,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促使地方文化深入進化,達到地方文化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最終實現地方文化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據此,圖書館工作人員應對地方文獻予以相應重視,應在實踐過程中,深入了解地方文獻的特色、屬性,及時填補自身技能、認知及素養的不足,改變自身工作方向,深抓、緊抓地方文獻內涵,以充分發揮地方文獻的價值,從而促使其發展既符合本地文化特色,又符合自身客觀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