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強 羅 玲 溫 馨 高 沛 曾國明
(重慶科技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重慶 401331)
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國在世界上已成為教育大國,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刻苦學習精神逐漸成為世界上的教育工作者所致。但是,在工作后的實踐中發現,我國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均存在不足。因此,“工學結合”已成為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教育模式,這也是國家對于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按照“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學生需要將實踐與學習相結合,這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會對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體系帶來重大改變,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如何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對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并提出適應的教學機制已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重慶科技學院作為應用型高校,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專業課程是最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之一,人才培養如何順應教學模式的提升,跟隨社會實際需求,都是我國應用型高校現面臨的挑戰。目前國外采用的“工學結合”模式主要有以下4種:
1)英國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即將現場教學結合學校的學習教育,進行工學交替,但其核心思想仍然是學生在學校時以現場教學為主,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仍然沒有提升。
2)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企業實訓中,另一部分則在學校進行學習,其核心思想是讓企業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
3)北美的“合作教育”模式,即企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高校培養學生理論知識,將兩者有機結合,對于學生來說,存在諸多益處。
4)澳大利亞的TATF模式,企業需求作為教育最終目的,國家成立培養局作為審批者,高校則是人才培養實施者。在教室內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同時現場或工地進行實踐經驗的傳授,將課堂設置在實踐環境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以上教育模式雖具備一定優勢,但都是基于國外的實際情況,難以直接運用到我國的高校實際教學體系中,因此需要基于我國高校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現狀提出一套新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
以重慶科技學院為例,目前我校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專業課程內容局限性較大,目前仍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讓學生在課程上能夠盡可能的獲取理論知識,缺少實踐教學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最終培養的學生綜合能力較弱,離開課程后,學生難以將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
2)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較為模式化且評價系統單一。模式化的教育雖然能夠將教學體系變得簡單統一,但形式上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進步,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專業課程的評價體系中仍是以“期末考試+課堂表現”為主,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升存在障礙。
3)專業課程內容與工程實踐的聯系弱。目前重慶科技學院的專業課程授課內容中有許多專業術語,這些專業術語不僅針對設計內容,也針對實際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和組織內容,光憑課堂上的內容,學生難以將其與實際相聯系起來。
綜上所述,我校專業課程內容和教學體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一、在專業課程的內容安排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高校教育發展需求和專業課程現狀,最終要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二、在教學體系上進行改革,制定新的教學評價機制,完善教學內容都需要與企業和實際緊密聯合。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要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作為重要目標,也要將“工學結合”模式在專業課程建設中得到實踐和應用。
結合國外教學模式和我校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對專業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改革,突破專業課程內容局限性,改善教學體系模式化且評價系統單一的現狀,加強與工程實踐的聯系,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改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每門專業課程開設以前,專業負責人和任課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相關課程建設內容進行調研,獲取在校學校和已畢業學生的學習及工作情況。通過走訪其他高校和企業,探索專業課程開設后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實踐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等情況。
2)基于新工科思想,對專業課程的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不再以章節課程的形式進行授課。結合多媒體教學,將工程案例作為課程核心內容,通過分組討論,激勵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構建多元化課程教學內容。
3)基于“工學結合”思想建設教學團隊,在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過程中,除了需要專業任課老師外,還需要融合具備實踐經驗的教師,建立一支教學隊伍將任課老師和實踐工作人員的經驗有機結合起來,將工學結合作為專業課程授課的核心目標。
4)構建“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的教學評價機制,將工程實踐能力考核融入評價機制以改善單一的評價模式。構建完畢后,將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實踐及應用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指標。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增加學生實踐經驗的相互交流。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是重慶科技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的四個主要專業之一,目前對重慶科技學院路橋專業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探索性改革,在平時課堂上的授課過程中融入工程實踐內容,對于路橋專業學生具有積極意義。目前路橋專業學生反饋,多媒體教學中出現的實踐內容能夠幫助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認知土木工程現場情況,嘗試將理論知識在現場中進行應用,尤其對于一些專業術語和工程流程的認真,都得到了相當大的改善。
此外,目前我們在專業課程的授課過程中也邀請了企業專家為學生進行授課,校外專家采用PPT和現場視頻的方式向路橋專業學生講授現場的相關知識,我們發現在授課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提問環節中,學生們踴躍發言,提出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如何將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有效運用到施工現場,用于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快速地投入到畢業后的工作中;
2)就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專業的學生而言,畢業后工作方向是什么,每個部門的工作職能分別是什么,以后的工作和自己的理論知識存在多大的聯系。
從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可以看出,實踐能力如何與理論知識聯系起來,如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工作中得以兌現,都是他們關心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工學模式”下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預期效果。通過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將理論知識有效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增加的工程實踐能力評價體系,讓學生和專業老師都更加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下一步,我們將建立一支具有實踐能力的專業教師隊伍,整合社會資源和高校的教育資源,使校內教師和校外企業專家有機結合,預期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