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生態環境局鞏留縣分局,新疆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835400)
一般而言,我國的環境污染治理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環境監測數據基礎上而進行。時下,環境保護早已成為國內社會乃至國際環境的熱議話題,引發各個行業人們的關注。毋庸置疑,良好的自然環境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監測也是如此。因此,環境監測數據的可靠與否,決定了我國在現階段乃至未來針對環境中各項污染防治手段的有效性。
1)實驗室數據影響因素。鑒于實驗室監測工作技術的穩定性,大多數環境監測方式為實驗室監測。然而,實驗室在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下,也不能排除存在許多影響數據結果的操作因素。例如,現場采集樣本沒有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方式,使得樣本結果并不代表整體環境數據,故而,最終得到的結果與現實環境有些出入。另外,采集樣本后,部分樣本的時效性無法得到確認。除了采集對監測數據的影響因素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細節上的不當處理也會影響結果的可靠性。
2)現場數據影響因素。現場監測技術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其一,監測工作,現場的監測工作十分依賴當地環境,其質量也與監測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素質有關。我國許多環地區環境變化頗多,環境監測標準完全取決于參與現場工作人員素養。一旦人員缺乏足夠的專業素養,沒有深入了解環境監測技術的各項標準,最終獲得結果自然有失偏頗。其二,取樣標準,我國環境監測并沒有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范標準,尤其是取樣位置。大多數相關人員在檢測時需要憑借自身經驗,根據采集實際環境,做出當下判斷。例如在城市居民區采集樣本時,只有深入街道、小區深處才能確保樣本的準確度,然而,這類環境并沒有合適的監測設備安放位置,只能借助車輛等工具,而這些工具必然也會對最終監測到的結果數據產生影響。其三,運輸保存,環境監測所采集的樣本十分重要,以采集水樣本為例,每項水體環境監測數據都需要多次采樣,并放入不同保護劑的采樣瓶,而采集的范圍往往會由于環境制約逐漸狹窄。同時,采集到的水樣本也要放置于低溫環境下儲存。種種因素限制之下,即便最終的實驗室操作能夠精準測出樣本的各項數據,但是樣本源頭的影響因素難以控制,最終結果也會存在爭議。
3)在線數據影響因素。隨著互聯網與自動化技術與其他行業的緊密程度逐漸加強,環境監測也實現了在線監測技術。該技術主要利用自動控制、測量、通信、計算機領域等科技技術,組成環境自動監測體系。這一體系主要運用在企業工廠和相關污染警惕性較高的區域。現階段,在線監測系統減少監測工作壓力的同時,還有不少值得提升之處,例如應對污染嚴重程度較高的地區監測時,往往會出現結果不準確的情況。因此,該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研發,輔助解決當下污染治理難題[1]。
環境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可以根據歷史信息、監測因素邏輯關系兩個方面的異常與否推出,主要表現為:其一,歷史信息,環境監測所得到的數據大多數選取一段時間內的變化,具體變化規律可以根據當前所擁有的科技技術判斷,這些已有的規律基本來自歷史信息中展示的時間布局與污染物之間的關系。一旦環境、污染物排放和當地工藝流程與以往所測的信息類似,都可以借助歷史信息判斷本次檢測到數據的可靠性。其二,所采取的環境監測數據中,很多數據彼此之間呈現出必然的聯系,例如,NH3-N隨著CODCr增加而遞增,CO等其他因素隨著CODCr增加而減少。因此,可以借助系數之間不同的關系,判斷實際測得數據是否吻合,最終判斷數據的可靠性[2]。
1)代表性。環境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提升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在開展監測工作前,技術人員應當仔細斟酌當地污染物特點,研究其分布范圍,確定最終采集方式。大多數污染物質檢測方式為多點采樣法,確定采集所需頻率和時間,合理安排工作進度。第二,在運輸保存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選擇合適的采集方式和保存器皿,運輸時也要盡可能控制樣本的時效性,滿足其所需環境,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第三,隨著人類活動范圍逐漸增大,人文環境的監測同樣值得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針對人文環境的監測可以從土壤、空氣、人文、水體等多個方面入手,國家應對這部分環境監測提出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落實要求,并結合各項數據確定采樣工作的科學性[3]。
2)精準度。提升環境監測數據的精確度應當做好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這兩點都與參與環境監測工作者的工作素養密切相關。環境監測技術人員應當積極提升自我專業素養能力,熟悉相關規范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在各個不同環境中保證所開展的工作達到監測所需。除此以外,工作人員要做好每次工作的記錄,確保每項開展井然有序,在后期調查數據時可以結合工作記錄判斷該數據真實性。另外,實驗室和相關監測單位也要保證設備的準確性,定期校正設備,減少因設備故障或偏差導致數據失效,強化數據精準度。
3)精密性。環境監測工作的精密性的判定依賴污染物樣品的檢測過程。環境樣品測量本身便是基于統計學基礎衍生的盡可能接近真實數據的方案,因此,取樣檢測工作的精密與否十分具備參考價值。再者,取樣樣品測試結果中,隨機誤差必然會影響環境污染物質統計,由此可見,控制取樣環境和樣本存放,有利于提升整體的經濟性。在不同環境下,工作人員一定要檢查存放樣片的各項工作是否滿足標準要求,每次樣本選取工作十分繁瑣,為了減少遺漏或重復行為,樣本采集人員一定要了解自身工作范圍,適當做好標記。另外,也可以通過控制實驗條件、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法、計算方法等提升結果的精度。
4)可比性。環境監測所得數據必須要具備有力的代表性,為了使數據的代表性更具有說服力,可以用多組數據的比較來判斷結果。目前也易于采用多點采集樣本的方法實行。工作人員在監測數據時一定要注意數據的可比性,例如,針對兩個不同的采集點樣本,利用同樣的實驗手法和計算方式,判斷最終結果是否還保留原有數據的關聯性,通過兩兩對比也可以判斷所得結果是否可靠。
5)完整性。樣本采集的完整性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結果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哪種物質的采集觀察,參與環境監測的人員都需要深入實地進行考察、采樣、分析、試驗。完整的數據不僅有利于環境監測數據的可靠性,還對后續污染物治理、大氣防治等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環境監測單位也要重視數據的完整性,提升單位工作技術人員整體工作素養,并以組為單位,細化責任分配,促進工作人員收集真實、有效、完整的實驗數據[4]。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具有極強的技術性和環保性,其數據可靠性也應得到從事環境保護行業各個人士的重視。相關單位要積極提升環境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素養,并利用最新的科技技術不斷提升監測水平,加強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的研發,有效實現監測數據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