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麗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局,內蒙古 興安盟 1376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要求,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國家建設任務的重中之重。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民群眾漸漸意識到文化在社會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因此,國家如今大力建設群眾文化,提高群眾對文化的重視度。要想發展就要創新,創新發展是時代主題,也是一個國家能夠持續生存的保障。我們要將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新中國文化。
在互聯網盛行的時代下,群眾對于文化的了解途徑不再是單一的,而是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文化。舊有的社會下,了解文化的渠道是單一的,對于一些家庭不富裕的人來講,他們甚至是無法了解文化。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不論是從電腦上還是從智能手機上,人們都能獲取到最新的文化信息。在以前的社會環境下,獲取文化信息的渠道來自平常的文化團隊演出以及電視機,但是隨著年齡的上漲,電視機以及不能滿足文化活動的需要,于是出現了老年手機。對于那些老年人來講,他們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來獲取文化信息,一些具有知識的老年人也可以通過電腦來獲取最新的文化活動信息。互聯網的出現為群眾獲取最新的文化信息提供了一個便捷高效的通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互聯網就可以快速地獲取文化信息,更有利于政府開展文化工作。
互聯網對于信息傳播展示出來的特征是便捷,有效,迅速地,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文化建設時,一定要對文化內容進行創新,如果長時間不進行創新的話,就會造成接受者產生審美疲勞。群眾文化工作本就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互聯網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給文化建設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戰。互聯網是雙刃劍,有利有弊,在進行文化建設工作室,文化工作者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進行文化內容創新性群眾的關注,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互聯網給文化建設工作者進行文化創新提供了挑戰,同時也為群眾接收創新文化提供了渠道。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廊中,中華文化既有優秀,也有糟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承者,應該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摒棄中華文化的糟粕。在日常的群眾文化工作中,文化工作者應該向人民群眾普及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儒家孔子文化,但同時也應該向人民群眾提出要摒棄文化糟粕,比如裹小腳。要想讓中國更加富強,更加民主,更加和諧,就要在文化建設中注意文化優劣,不要讓文化糟粕侵蝕如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你對于一些地方的特色文化工作要予以保留,比如華陰老腔,這是特色地方文化內容,一定要注意其傳承。在各種文化融匯的今天,不僅要注意文化的互通,也要注意保留地方特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為中華文化錦上添花。在原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文化建設者才能夠進行內容的新形式新創新[1]。
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需要一支優秀的群眾文化工作者隊伍。群眾文化工作能否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文化建設者的核心素養。國家現在大力提倡人才引進,在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引進大批優秀人才。只有組建一支優秀的隊伍,才能夠促進文化建設的開展。與此同時,國家也要讓文化建設的工作者定期接受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涉及國家的戰略政策,以及當下國家發展需要的文化內容創新方面,這樣做可以讓我們化建設工作者在工作之余,將文化創新內容與國家發展趨勢相結合,讓文化與時代步伐相結合。強化文化建設者的核心素養,可以有效激發文化建設者的創新潛在力,定期開展知識論壇講座是有效提高文化工作者素質的措施。國家發展離不開人才,不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文化發展,都與人才密切相關。相關政府也應該定期從各地方調一些優秀的文化工作者進行宣講,用個人的親身經歷向其他工作者展示自己的文化工作成就。一些新被選任的文化工作者在工作方面處于空白狀態,對于文化建設還未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進行宣講為其他文化工作建設者提供了工作例子和工作思路。只有不斷對文化工作建設者進行能力提升和思想拓展,才能夠提高國家文化軟 實力[2]。
互聯網的發展為文化建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因此,在進行文化創新時,文化工作者應該考慮到互聯網的重要性。互聯網下傳播的途徑有很多,與此同時,文化創新的方式也很多。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在進行文化創新與傳播時,要選取正確的途徑。互聯網的傳播媒介比較寬泛,互聯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的社交平臺來進行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與普及。通過微博,群眾工作建設者可以利用社交平臺開創互動區,對于每次的文化內容,群眾都可以在互動區提出自己的想法。另外,群眾工作建設者也可以利用微信設計一些應用小程序,群眾可以通過這些小程序來了解文化信息,群眾文化工作者,也可以涉及一些活動放到微信平臺,比如文化繪畫作品,文化演講作品等,群眾在家就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提交至微信平臺。這樣不僅提高了文化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群眾深入到文化實踐當中。當今社會生活是便捷高效的,如何在便捷高效的生活中尋找一絲空隙傳播文化信息是當今群眾文化工作者應當著重注意的內容。文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文化工作者在進行文化建設時,不要過于急躁,要根據實際情況按部就班循序推進,文化創新也是如此[3]。
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需要,文化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現如今的文化工作要迎合時代發展潮流,利用互聯網新興技術促進文化創新。文化工作者要利用新媒體進行文化活動,開展文化內容,提高文化活動對于群眾的吸引力。當今社會的發展一定要注重創新,創新是保證文化經久不衰的屏障,同時也是促進文化工作蓬勃發展的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