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宏
(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12)
在圖書館館藏之中,古籍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反映出圖書館的整體館藏質量。新時代下,圖書館作為重要的文化服務機構,必須認識到自身所承擔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職能,認識古籍作為中華文明傳承重要載體之一的內在價值,重視加強古籍保護管理工作,力求提升古籍保護管理水平,進而帶動整體管理水平提升。為此,圖書館應深入認識古籍保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充分把握有效開展古籍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策略,注意古籍保護管理的各方面細節,重視在保護管理實踐中落實好相應要點,通過保護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古籍內在教育與文化價值。在當前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民眾們對于古籍文獻的關注與日劇增,圖書館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圖書館要將古籍保護及整理工作做好,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對相關文化進行發揚傳承,讓更多民眾了解這些優秀文化。
將古籍文獻數字化需憑借當前數字化技術對古籍中的文獻進行全面的數字化處理,將其儲存于云空間,同時不斷完善排版,形成一個面向廣大社會讀者的一個古籍文獻數據庫,具備讓讀者搜索、下載、閱讀、討論,引用等功能。古籍的數字化能夠給予讀者們一個感受中國古典文化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探索其中蘊含的文化奧秘,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
圖書館古籍借閱時會受到外部干擾因素的影響(諸如環境溫度、濕度、光照、蟲害等),圖書館要擺脫這些影響需采取相應措施。比如,通過改善古籍存放環境來對古籍加以保護;再生性保護則是指借助信息技術與數字化技術,將古籍中所包含的文字與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做好相應數字備份,以此為相關研究工作提供便利,同時減少古籍原件的流通,從而有效避免古籍原件這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的重要文獻資料因流通過程中的各方面外部因素而出現損毀甚至丟失的情況。圖書館進行掃描時會遇到古籍頁面上大面積腐蝕污染的情況,或者一些完成掃描的文字雖然可以滿足讀者在線借閱,但是沒有進行字符識別不能滿足下載引用。圖書館要及時全面的高效率的全文掃描,使其成為統一格式文本。
建設古籍數據庫的方法主要有兩類,第一種方法就是在鍵盤上一字一句的輸入,這類方法準確性較高,缺點就是速度較慢,北京大學圖書館就是采用了這種方式。第二種是利用科技手段文字識別系統的自動化識別,速度較快,將古籍內容掃描成圖像,再加入標點,制成完善的系統。制成完善的古籍系統后就可以很方便的對其中各文字段落進行編輯。
圖書館要想完美利用古籍資源,一定要從讀者的需求出發,最先要做好的就是目錄引導部分,讓讀者方便快捷的找出自己即將閱讀的書籍,好的引導模塊的建立對于古籍系統的完善有著重大意義。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關于電腦讀書目錄編制系統越來越受到各地圖書館的青睞,其也逐漸轉變為不可或缺的系統之一。
圖書館進行全文查找來獲取讀者想獲取的古籍文獻需要借用到元數據組織體系的檢查搜素功能。元數據就是對館藏資料的簡述內容,有助于分類管理,元數據的作用就是讓圖書館管理員能夠方便的對古籍內容進行分類管理,對于古籍系統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傳統圖書館中的元數據主要是借助在書架或者花冊上的標記來體現的,主要作用是方便讀者和管理員快速辨識和查找,同時也有編輯收錄功能。數字化的古籍系統中的元數據擁有定位搜索功能,還有文檔編輯等多重功能,這是圖書館古籍文獻整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古籍代表著中國古代先人的智慧,蘊含著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隨著時間的打磨,歲月的洗禮,這些大多為紙質的文獻,保存能力不強,很容易因為環境因素被腐蝕,被人為因素所破壞,最終導致古籍資源不斷減少最終消失,這就需要圖書館來履行自己的社會職責,采取古籍數字化的方式開發可靠的安全的具備古籍搜索功能和保護系統的保護措施。
圖書館為了進一步提高古籍資源的保護標準,需要在當前開發古籍數字化資源庫時對于其中重要環節提升至嚴格的標準。雖然古籍數字保護與其他文獻系統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不過還是各有其各的特色,古籍數字化期間要對其內容全面再現的同時還要進行人工重組。在此基礎上,圖書館在進行古籍數字化系統創建時要嚴格遵循系統的開放、實用、創新、拓展的要求。從客觀上來看在進行古籍數字化系統創建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標準較多,創建系統困難,比如說在圖像采集創建中在有著不同分析度的基礎上對于單色調和多色調的儲存格式,例如上海圖書館使用TIFF、JPGE格式來分別存儲單色調圖像和多色調圖像,在此基礎上對于單色和多色調的解析度也分別設置為200~300dpi、100~150dpi。
到目前為止,我國進行古籍數字化影像采集期間還面臨著中文識別系統、媒體儲存系統、影像采集分析處理等技術的瓶頸,這些技術中特別是中文識別系統,這個技術關系到整個古籍數字化建設的效率和完成水平。因此,各圖書館要盡快開發出集合辨認多種字體的系統還有高真率壓縮比高的影像識別技術,更重要的是在影像分析上對于古籍各方面特征進行全面兼顧。
古籍整理和數字化系統建設要求的提升,就需要圖書館方面及時研究出同時具備數字化處理、文字字體識別、編輯文件分析及精準搜索的功能的古籍數據庫。只有研發出更加先進親民的系統才可以提高古籍數字化工作的效率,讓古籍內容準確生動的呈現在用戶面前。在開發更先進的系統同時要注意到古籍文獻由于年代久遠,字體與現代字體有很大差異,存在通假或者異體字,而且同一個字的意義與現代稍有不同,這就給讀者檢索時造成很多困難,會遇到多、漏、錯檢等問題。但如今受技術因素影響,還不能達到對于古籍中眾多書文載體上快速識別,需要盡快開發出理想化影像文字識別和古籍文獻分類方案,不在拘泥于本館藏或當地館藏,需要延伸至全國范疇。圖書館方面可以征集社會學術人群的幫助,像研究人員、高校教授、商業機構,鼓勵這些方面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對于古籍數字化進程有著重要促進作用,克服數字化進程道路上的種種困難,促進古籍資源全國共享。
古籍數字化進程不是一個地區的事情,是整個國家的事情,每個在進行古籍數字化進程的圖書館都不是一座孤島,都應合作起來這才能形成合力,對于圖書館古籍數字化系統建設來說有著重大益處。標準的設置和整合規范是對于創建古籍數字化系統來講是巨大保障,合作編目方式對于現代圖書館古籍書目數據庫創建來講大有裨益,而在正式合作共建古籍數目數據庫時需要注意兩個要點,分別是建檔和書目資料的整合和有關規范的設置,其中后者更是創建中國古籍數目數據庫的基礎保障。總而言之,古籍數字化編錄工作中注意的問題很多,其中包括古籍文獻類型、收錄標準、古籍文獻分類、標題等等細節文題,若要將他們全面處理就要借助多方面的幫助,來共同制定標準。例如當前的CALIS古籍數字化編目數據庫,就具備統一的設置標準、著錄規范、文獻格式、標準分類,這對全國正在開展古籍數字化工作的單位無疑是標準示范,不過仍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在當前時代書籍數字化工程建設中,關鍵內容是古籍文獻,這就需要相關館方針對古籍方面開發更加理想的搜檢功能,這對于古籍數字化進程推進十分重要。元數據就是對館藏資料的簡述內容,有助于分類管理,元數據的作用就是讓圖書館管理員能夠方便的對古籍內容進行分類管理,對于古籍系統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由此可見,在跟進當前數字化和網絡化進程改進中,不僅要只專注古籍數字化進程,還要注意到以元數據為基礎進行開發,來提供更加實用快捷的搜檢系統。當前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古籍數字化進程中就使用更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適用面更廣的數據傳輸方式(XML)制出更全面的元數據標準,從而形成一種無需其他應用輔助就能讓用戶輕松使用的完善功能,實現對于圖片文字處理方面的自由性,體現的更加流暢,貫徹引導模組、影像模塊、文獻文本,對于MARC格式內部字段令界面更加整潔,讓檢索模塊與實際收錄著作更加切合等。
首先,古籍數字化進程中的管理方面。在確認標準時進行數據庫數據規范化,特別注意對古籍中的部分文字相關注釋或標識,與此同時依照國內外通用標準,數據記錄方法、數據標注、數據指引、標準設置等條列給予系統組織。對于相關內容的標準可以細化為通訊、字符、元數據、搜索標準、風險評估等標準。通過這些措施,不僅讓數據互通,促進古籍數字化進程,還可以節約用戶時間,在提升檢索效率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古籍信息共享的新目標。
其次,古籍數字化數據內容的標準。第一要嚴格精準的篩選古籍內容,進行系統的加工處理,加入未被選用的新型信息,給讀者進行相關鉆研時一個便捷的途徑;第二是要對于古籍內容一些有討論研究價值的地方進行標注,例如文獻中的年號、相關人物、發生的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等,都要有一定的引言,為讀者日后可以更加方便全面的理解古籍文獻的意義,從多個角度獲取自己要獲取的信息。相關館方對于一些重名書籍,要明確書籍的作者、年代、著作時間來進行細致分類,來方便讀者進行查閱參考。要注意參考相關權威進行分類。例如再添加著作時期時的年號、地點、公元紀年、家族、人文等。再有就是定制古籍文獻的標準,使標準統一化,倘若古籍文獻格式多樣,會對讀者閱讀時造成困難。圖書館要對古籍數據設置統一格式,為讀者進行閱覽時提供便利,從而提升讀者對相關內容的興趣。
在當今數字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也應跟進時代步伐,向數字化轉變,再給予讀者參閱方便的同時還能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發揚。各地圖書館要把握機遇積極開發出理想化數據庫,設立嚴格標準,迎合當下數字環境特征,大幅提升圖書館古籍整理保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