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清
(天津圖書館,天津 300201)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目前世界人口數量已達76億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9.62億,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化的問題。我國是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預計到2050年60歲以上人口將增至4.4億,占總人口比例將增至29.7%。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勢必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公共圖書館的老年服務工作,已經刻不容緩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公共圖書館如何保障老年讀者基本文化權益,如何向老年群體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達到圖書館服務理念、內容和方式的創新和延伸,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圖書館老年服務涉及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吸引更多的圖書館業內人士進行積極討論,推動我國圖書館老年服務事業的發展,為社會的健康老齡化做出圖書館應有的貢獻。
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機構,具有面向社會每一位公民提供均等化服務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尤其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到來,公共圖書館更有責任和義務將老年服務作為工作重點。公共圖書應該為老年讀者提供適合其需求的文獻信息資源、人性化的閱讀環境,組織參與社會文化生活,充分挖掘老年人在社會各個方面的才能,讓他們繼續對社會作出有益的貢獻。圖書館員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保障服務思想和服務行為的一致性,圖書館服務與讀者期待的一致性。
公共圖書館的主要社會職能是保存文化遺產、開展文化教育、傳遞科技情報、開發智力資源、提供文化娛樂,具有公益性、均等性、社會性等特征。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和基本服務特征,要求其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動,保障人民文化權益。公共圖書館的老年服務應在堅持圖書館社會職能的前提下,圍繞使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核心進行服務。圖書館是群眾進行終身學習的重要場所,公共圖書館應幫助老年人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積極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信息資料服務,使老年人老有所學;圖書館可以成立各種讀書會、讀書沙龍、展覽會,舉行各種競賽,讓老年人在豐富的文娛活動中,感受到老有所樂;老年人擁有沉淀一生的豐富閱歷和常年累積的知識技能。公共圖書館可以邀請這些有不同專業特長的讀者參與到志愿者行列中,通過與讀者的交流,使他們蘊含的知識和信息得以快速傳播。使老年人在服務于他人的同時,實現了自我價值的飛躍,充分體現了老年人的老有所為。
2012年10月,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加強老年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公共服務機構,應積極做好老年服務工作,讓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成果惠及老年人;201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七十一條規定,國家和社會采取措施,開展適合老年人的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強調:“公共圖書館……等場所,應當對老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圖書館應“重視、珍惜老年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優良品德,發揮老年人的專長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參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2017年7月7日的《“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要求加強針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服務,包括軟件配置和硬件配備等,為其更好地融入社會提供幫助。這一規劃為公共圖書館老年服務提出了更為明確的指向,同時也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文化部辦公廳于2017年開展的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中,省級(副省級)圖書館、地市級圖書館及縣級圖書館等級必備條件和評估標準均將“老年人服務”作為基本分項;2018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三十四條,也提到“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當考慮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特點,積極創造條件,提供適合其需要的文獻信息、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等”。這部法律的出臺在我國公共圖書館界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使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特別是老年人等服務方面有了堅強的保障。
現在老年讀者屬于圖書館最為重要也是最為基礎的讀者群體。全國大部分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很多圖書館對持有老年證的讀者優先辦理借還書手續等優惠政策。圖書館員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夠為行動不便的老人以及承擔有研究課題的老年讀者,開展館外服務,如電話信息咨詢服務、書刊預約借還服務、免費郵寄書刊服務等。
圖書館指示牌、引導標識詳細、醒目。入口一般設計緩坡和盲道,方便乘坐輪椅的老人通過。電梯按鈕的高度適中,方便乘坐輪椅的老人使用。書架的高度和間距適中,服務窗口設低位柜臺。廁所寬度足夠,盡量避免設計臺階。所有這些建筑設計都體現了對老年人的人本關懷。
公共圖書館集中了豐富的信息資源。針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公共圖書館能借助館藏優勢,為老年人提供流動式圖書館服務。對于從事專業研究的老年人,能夠提供查找資料,整理歸類的工作,幫助老年人節省時間,專注研究。
目前各個圖書館針對老年讀者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如開展科普文化活動、健康講座、舉辦各種展覽等;招募具有豐富人生經驗,擁有堅實專業背景的老年志愿者,負責老年活動工作。這樣既延伸了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又讓老年人得到了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現在我國公共圖書館對老年服務提供了制度保障,基本規定了免費、優先、便利的服務要求。中國圖書館學會參與編制的《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中均有涉及老年服務的相關內容,如開展老年服務,滿足老年人需求,在提供文獻信息資源和設施設備方面提出了一些要求,但內容都較為簡略、籠統。總的來說都難以形成有效的指導性和約束力。中國圖書館學會是我國圖書館行業最大的組織機構,我國圖書館應借鑒各國圖書館老年服務指南的內容框架,在中國圖書館學會的組織下,
盡快制定專門的圖書館老年服務指南及規范,并引導各級各地公共圖書館制定老年服務指南,明確圖書館老年服務的具體細節和管理方式。使老年讀者服務有據可依、有例可循。
目前圖書館老年服務對象多出現在“老弱病殘”的行列中,使老年人被視為需要照顧的特殊群體。說明我國圖書館對老年服務的認識還不充分,服務目標定位不準確。老年人并不是一個可以簡單界定的群體,他們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服務中應存在細分意識。按照我國現有退休標準,女55歲,男60歲,剛達到退休年齡的這部分老人,他們身體健康、思維活躍,屬于活躍型老人。對于活躍型老人可以開設豐富多彩的培訓班和專題講座,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也可以吸納活躍型老年人做志愿者,為圖書館服務獻計獻策。對于65歲以上沉穩型老人,尤其是行動不便不能親自到館的老年人,向他們提供流動書車上門服務、免費郵寄書刊等服務。所以對老年人年齡的劃分,能夠使圖書館老年服務有的放矢、全面具體。
公共圖書館要讓老年人提高參與意識,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來,不做邊緣人。目前,很多老年讀者對于公共圖書館的理解仍停留在借還圖書、閱讀紙質書籍的理解,并不知道公共圖書館還會提供海量的數字資源及各類文化服務活動。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工具,加大對自身的宣傳和推廣。深入社區、老年大學、公園等老年人集中的地方實地宣傳,介紹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服務流程,介紹適合老年讀者的各類文化活動,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圖書館服務中來,享受更為便捷豐富的公共文化資源。
圖書館應制定詳細的館員培訓計劃,制定相應的服務規范。館員要對老年服務有正確認識,認真傾聽老年人的需求,竭盡所能為老年人提供需要的服務,體現出對老年人的尊重,對本職工作的尊重;成立老年閱覽室,要在環境、設備、館藏、服務中有針對性的服務于老人,除了常見的放大鏡、老花鏡、專用桌椅、醫藥箱、輪椅等人本服務,還要有大字閱讀設備、電子助視器、電子讀屏軟件等設備;館藏建設是老年讀者最關心的維度,館員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閱讀心理,提升老年人滿意度。文獻要側重在更多的報刊而非圖書,內容要集中涉及在養生保健、歷史傳記、生活百科、時事政治等方面;建立老年人服務需求檔案。我國目前對老年服務的策略,大多建立在直觀感覺的基礎上。圖書館服務要開展對老年人的調查,使調查常態化,以便及時調整服務,適應讀者需求。
現代設備的引進是現代化公共圖書館的標志, 也是跨進信息化時代的重要一步。老年人對于現代化設備較為陌生,自助設備使用起來較為困難,無法很快掌握移動設備中的二維碼借書、續借、活動在線報名或簽到等服務。圖書館要了解和滿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培養其電腦操作技能,技能培訓還應包括數碼相機使用、計算機故障處理、iPad和iPod使用、電子書閱讀、社交網絡使用等,鼓勵老年人通過電腦使用,提高生活便捷性,加強與社會交流;公共圖書館為老年人提供數字資源服務時,應當從其角度考慮,以其搜索行為和習慣為主題來設置類目,而不是從專業角度、運用專業檢索技巧和方法來檢索有關數字信息;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數字設備將老年人有價值的人生經歷、非物質文化傳承、歷史工藝傳承等記錄下來,形成社會記憶;通過網絡社區、圖書館專題網站等開辟網絡專欄,如書畫作品賞析、攝影技巧培訓、健康講座等,讓老年讀者享受網絡服務的快捷和方便性。
圖書館應積極尋求與政府的合作,依靠政府力量保障運行經費及時劃撥,以保障老年人公平享有文化信息權益。圖書館要與外部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包括政府部門(如社區機構、社會福利保障機構等)、企業(如生產或提供老年產品服務的公司、養老中心等)、社會組織(如老年人公益機構、老年中心)等,聯合為老年人推出特色化服務,既減少了單一部門舉辦活動,投入經費過大的問題,又宣傳了圖書館服務。為老年人利用圖書館搭建了平臺,實現服務創新,推進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另外公共圖書館在同其他機構合作過程中需要明確各自的任務和目標,權責分明,避免服務項目性質和圖書館的社會公益性變質,確保圖書館的公益性。
目前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在老年服務的理念更新、制度設計和實踐工作方面還存在差距,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較為欠缺。只要圖書館人能正視老年群體的特點,完善配套管理,改進服務手段,一定能推動我國公共圖書館老年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從而為促進社會文化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