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北京 100029)
在互聯網+這樣的時代里,我國各項經濟領域的發展都乘著東風之勢,發展的越來越快。我國的保險金融行業更是如此,其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相關技術來開發并銷售各類基于互聯網+時代之下的新興保險產品,切實的提升了我國保險行業的整體服務能力。互聯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廣泛的包容性,也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進行轉型工作,逐漸成為我國保險行業發展和陸續壯大的主要發展方向。
互聯網+從其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全新的經濟運行狀態,是對現階段已經實際存在的諸多行業進行的升級和換代,讓我國的整體經濟發展更有活力,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將各類社會資源進行合理化的分配和最大程度的優化,最終使行業能夠達到最佳的經濟發展狀態。互聯網+的主要價值并不是依賴自身所產生的物質,而是對諸多已經存在的行業和產業進行深入的挖掘,讓其能夠充分體現其實際的價值。面對這樣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不僅需要國家相關部門重新審視現階段的整體金融行業的發展情況,也不僅僅是進行各行業在實際經營模式上的有效轉變,最需要的就是要借助互聯網這一媒介在相關資源共享和交互性、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等方面的特點,對我國的金融行業進行制度和平臺等方面的創新,并通過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效結合創新出全新的經濟發展動力。
互聯網技術的主要特征就是相關信息的交互和交流,在互聯網技術的大力支持之下,互聯網保險金融機構有效拉近了其和客戶之間的距離,且有效改善了傳統的保險行業在實際發展中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互聯網+技術也有效突破了保險金融機構在實際銷售上會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保險業務也可以隨時隨地且不間斷的進行,保險金融機構也可以無限的擴展其實際的服務范圍和服務方法,顧客也可以不受諸多條件的現實的進行購買、詢問和理賠等。
截止到2015年,我國在互聯網保險業務上的收入就突破了2500億元,已經超過了前一年的2.5倍,且有著持續增加的整體發展趨勢。其中,互聯網壽險的發展是最快的一部分,其整體的發展態勢也非常的強勁。互聯網保險收入的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諸多傳統的保險公司都陸續開設了互聯網上的銷售業務,按照實際情況來看,互聯網服務的公司數量還在持續增長。根據我國證監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開通互聯網保險金融業務的保險公司只有58家,而僅僅剛過了一年,開通互聯網相關保險業務的公司就增加待了87家,且在2015年年底已經這一數量已經超過了100家,整體發展速度和發展趨勢都是非常迅猛的。
互聯網保險金融的相關業務主要是依賴于互聯網相關技術,并主要通過電子商務為主要平臺和媒介來發展的一種新型的保險銷售模式。現階段,我國有關互聯網保險的相關立法事宜主要集中在了相關保險公司在實際銷售和經營手段的監督和管理上,對于電子商務上的相關法律和法規并沒有實質意義上的規范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金融方面的需求和創新性的服務也會不斷增加,對于互聯網保險這一行業來講,也會產生更多的金融產品和創新性的金融銷售手段和服務手段。所以,我國自打2011年開始,就陸續出臺了許多有關互聯網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的監督與管理措施,讓互聯網保險行業能夠朝著規范化、法制化及正規化的方向發展。
在互聯網+時代中,我國的保險金融行業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且也發展出了許許多多的運營方式,其主要運營方式包括互聯網運營平臺、第三方的電子商務媒介和中介機構等等,每一種模式在實際的運用中都是有著其自身的優勢和缺點的。例如,中介機構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產品上缺乏創新性,實際的銷售規模也需要提升;互聯網媒介在實際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就是不規范,使得其在實際運營中的整體銷量是非常低的;電子商務雖然是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但是其在實際的資金運轉上還是有一定制約性的,也缺少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所以,在互聯網+時代的保險金融發展上應該將多個運營模式中的經營方式所具備的優勢進行有機的結合,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一個與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相匹配的運營手段和運營方式,從而有效促進我國保險金融行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在保險金融行業的產品中還是存在著諸多問題的,主要包括消費者的忠誠度不高、投保的時間比較短等等,保險金融企業在險種的設置上也比較單一,有著非常高的同質性,使得保險金融行業的險種在發展上非常不均衡。消費者往往只能選擇一些意外險和車險等基本險種,此外各個保險公司在實際的險種創新上也有著非常嚴重的趨同性。正是因為這樣的現象,對我國的保險金融的整體發展產生了非常嚴重的阻礙。與此同時,會對我國保險金融也產生影響的因素就是保險金融機構在創新上的性能是非常低的,相關保險金融的產品的場景化并不強,在金融行業和非金融行業上的結合性也并不十分理想。
在互聯網+這一大環境中,保險金融行業和傳統的保險業之間,在實際監督和管理上還是缺少一定的便捷性的,同時,由于保險金融行業的整體發展速度迅猛,這給相關監督和管理部門的實際工作帶來了非常的挑戰。這種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互聯網的最顯著特征就是不會受到來自時間和空間上的挑戰,這是互聯網技術自身的優勢。但是這一優勢體現在互聯網保險金融上就會使得銷售者不能和消費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也將沒有辦法針對險種的相關條款進行詳細的講解,直接的后果就是會產生非常多的糾紛和問題。另外,互聯網也有著包容性非常強和傳播力非常廣等特點,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提升了保險在實際銷售中的風險。其次,互聯網保險金融在實際銷售中會使用到互聯網這一渠道進行相關交易,這種銷售方式和傳統的銷售方式相比較,在對投保人信息和身份等諸多信息審核上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于一些健康保險類的險種來講更是如此,嚴重的還會發生騙保的事件出現。在互聯網+時代中,保險金融行業對于互聯網相關信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且對于相關互聯網技術的實際應用上還不是非常專業,非常容易出現相關信息泄露的情況,使得相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互聯網+時代的保險金融與傳統的保險相比較,其優勢就在于對相關數據的收集和深入分析,并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購買習慣進行深入的統計和分析,并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基于此,互聯網保險金融可以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在自身的風險管理和創新服務于創新產品上提供必要的幫助。
首先,要利用大數據在統計和分析上的技術來有效減少互聯網保險金融機構一些潛在的風險。互聯網保險金融機構在實際運營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對消費者的相關信息真實性的分辨,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這類互聯網技術,可以有效的對客戶的消費習慣和購買習慣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技術上對客戶的職業和家庭情況及健康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和分析,并將這些信息建立成一個個人的檔案,以此來有效降低保險金融行業的諸多風險,促進互聯網保險金融業的健康 發展。
其次,互聯網的傳輸技術可以有效強化保險金融產品在創新方面的能力。隨著現代化的傳感器和智能家居等在應用上的普及,互聯網保險金融機構可以非常簡單的獲取客戶的一些日常習慣,也可以分析出這些日常習慣中存在的諸多風險,并借助物聯網和車聯網等現代化的傳輸設備,有針對性的設計出一些針對性比較強、創新性比較多的險種。
最后,互聯網的通訊技術也可以改善保險金融機構的實際服務模式。傳統的保險工作人員想要收集到客戶的相關反饋信息和意見,只可以通過上門拜訪或者電話訪問的形式,其實際的工作效率是非常低的。互聯網+時代下的保險金融機構就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互聯網技術對客戶的相關信息和意見進行整合,并有針對性的對自身的服務做出必要的改變,最終形成一個良性的反饋機制。
互聯網+時代下的保險金融機構與傳統的保險金融機構相比較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優勢就是節約。不論是在客戶信息的搜集和宣傳與營銷上的成本都有所降低,這同時也是互聯網保險金融的一種先天性的優勢之一。在和傳統保險金融機構進行競爭的時候,需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來進行保險金融機構在后臺運營上使用無人化和自動化的技術,對于保險金融行業來講,將會是質的變化,也可以為保險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與此同時,可以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到相關理賠機制里面去,這樣會讓理賠變得更加便捷和更加公平。理賠在公平性上要利用互聯網數據對相關事故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這樣既可以保證理賠的客觀性,又可以在實際進行理賠的時候,利用大數據搜集來的相關信息為客戶進行分析和展示。而實際理賠的速度也是保險金融在售后服務方面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賠的速度可以有效增加客戶對保險金融機構的滿意程度,對于互聯網保險金融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在互聯網+大背景中,保險金融機構在實際進行銷售的過程中會出現沒有辦法直接和客戶溝通的現象,且對客戶的相關信息進行保密也是保險工作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素養。所以,互聯網保險金融機構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客戶的相關信息進行管理,并切實保證客戶信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