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琳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黔東南苗族自治州 556000)
高職院校教學以就業為導向,為了培養技術過硬的人才、為了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力,高職院校教學逐漸向專業課程傾斜,語文作為高職院校的必修課但由于沒有設定標準,被忽視。語文作為高職生其他專業發展的基礎學科,它的忽視也阻礙著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阻礙著學生的就業和專業技能的提升。所以做好高職語文教學,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刻不容緩。
第一,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很多事情都被教師大包大攬,這會削弱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阻礙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第二,教師過分注重基礎知識講解,學生能力提升,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進而導致他們遇到問題總是退縮,并不斷影響著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第三,沒有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難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要提發展學生語文素養了。第四,教師自身素養低也是抑制學生人文素養發展的一大因素。所以教師要努力學習、不斷強化自身素養,但體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卻無法基于教學內容、學生學情靈活應用教學手段,進而無法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教學方法。如上的種種問題都是影響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因素,都會對學生人生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項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它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積累、強調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以及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同樣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以高職語文為依托,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之所以沒有取得良好成效,其原因在于學校沒有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基于高職院校在發展學生人文素質中存在的問題,學校要采取如下的積極措施:第一,科學分配教學資源。立足語文課堂,分配好基礎知識和人文素質教學時長,并通過德育課堂開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第二,邀請專家開展品德教育講座,并整合校內校外教學資源開展素質教育。第三,開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德育知識比賽,并要求學生互相推薦書籍,形成良好的人文學習氛圍。總之學校只有從思想上重視學生人文素質的發展,學生才能以正確三觀、良好技能在社會立足。
語文是一種以口頭、書面等為形式的一種文字記錄載體。經過小學、初中、高中語文等階段的學習,高職語文教學要將目標定在學生思想發展、意志強化上。以高職語文為依托,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是提升學生意志力、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精神的重要途徑。所以高職院校要想開展以人文素質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必須看到語文的地位。具體做法如下:第一,創新教學模式。很多教師依然采用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對文章逐字逐句地講解,課堂毫無創新可言,怎能調動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所以在語文教學開展中,教師要看到高職語文對學生專業發展、人生發展的意義,積極探尋文中的人文素養,并將其滲透于課堂講解中,引導學生探索文章背后蘊含的人生哲學。第二,做好語文教材的選擇。學校要立足時代和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選擇具有人文關懷的文章,以形成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教給學生正確的人生 哲理。
師資力量決定著一所學校的教學水平,影響著一所學校的發展。即便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師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由此可見教師素養對學生的影響。和高中語文教師不同,高職語文教學不僅擔負著知識教學,更要重視學生人生發展方向。所以高職學校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中,學校要選擇高素質、經驗豐富、技能過硬的方法。另外,學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育的主陣地,要充分發揮好自身的職能,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培訓,以豐富他們專業知識、提升他們的教學能力,這對人文素養在高職語文教學的發展和滲透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以往的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過分強調基礎知識的作用,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進而阻礙著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影響著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由此,身為一名高職語文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構建好的人文素養教學氛圍,讓學生快速的融入其中,以在良好氛圍的推動下提升自身素養。當然教師也要積極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有效交流和互動促進教學課堂的有序開展,為學生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單一的語文教學活動也是影響學生綜合能力提升、人文素養發展的一大要素。單一的活動不僅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會加劇學生的學習負擔。相反多樣化的語文活動可以拓寬語文教學渠道,可以讓學生直觀感知語文知識,并為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打下基礎。比如在語文文章《圓明園遺址》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以圖文、視頻等豐富語文課堂,讓學生通過直觀體驗和感知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這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語文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渠道,學校只有從思想上重視,從行動上積極落實,才能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才能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