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林 裴晨蕊 謝思明
(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7)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Internet Data Center)最新發布的《IDC全球大數據支出指南》預測,2020年,全球大數據相關硬件、軟件、服務市場的整體收益將達到1,878.4億美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3.1%;2020年中國大數據相關市場的總體收益將達到104.2億美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6.0%,增幅領跑全球大數據市場;而到2024年,隨著技術的成熟與融合以及數據應用和更多場景的落地,軟件收入占比將逐漸增加,服務相關收益占比保持平穩的趨勢。另據愛分析發布的《中國大數據行業報告》顯示,千億大數據市場向垂直應用延展,金融一直是重IT投入的行業,以銀行為例,2017年中國銀行業整體IT投資為800億元,整個金融行業的IT投資突破千億元大關。在大數據和云計算導致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飛速發展的時代,培養學生的“數據思維”能力極其重要。特別是針對互聯網金融專業學生的教學,如何基于電子支付與網絡銀行、大數據技術等理論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金融大數據應用能力成為職業教育工作者急待解決的一項 課題。
事實上“書證融通”的社會關注度不斷提高。據“湘職教”公眾號,2019年“1+X”成為職業教育領域的熱詞,百度、360、搜狗三個網絡平臺的搜索量達2億多條1+X證書的試點領域和規模不斷擴大。從首批信息與通信技術、老年服務與管理、物流管理等人才緊缺領域的6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到第二批的工業機器人、電子商務、智能財稅等技能領域的10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隨著第三批63家培訓評價組織的76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試點,1+X證書基本涵蓋了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20個技能人才緊缺領域。另外,絕大多數的專任教師已接受過1家或多家培訓評價組織的師資培訓。然而,根據職業教育學生的學習習慣,如果要集中一點時間對學生進行強化培訓,其難度與教學效果并不太好,且遠離了“職教二十條”設立l+X證書制度的初衷。其實,“1”和“X”是主體和補體的關系。職業院校畢業生是否考取X證書取決于學生的意愿,不是強制要求,不影響學生正常獲得“1”(學歷證書);“X”是“1”的補體,具有針對性、引導性、先進性特征;“X”解決職業技能、職業素質、新技術和新技能的強化、補充、拓展問題。但是,如何實踐書證融通成為教師需要克服的一項教學困難。如以《大數據金融》課程為例,讓學生了解金融大數據的構成并不難,困難主要發生在如何培養學生搜集、整合和分類大數據,以及如何對這些經常變動的金融大數據進行挖掘、加工和處理應用。
首先,作為專任教師需對1+X證書實操技能掌握熟練,如以財經商貿大類的1+X電商數據分析為例,專任教師應熟練掌握該證書所要求的電商第三方支付數據模塊下的數據可視化應用技能。其次,如以《大數據金融》為例,一方面由于大數據容量大、價值密度低等特征,數據與技術更新對于傳統金融領域帶來巨大的變革,需要讓學生理解大數據金融的特征和應用場景,另一方面針對高等職業院校的相關書籍太少。大多數的傳統教材還是針對理論進行展開,缺乏實務類的案例分析與數字化資源的配套,所以教師需熟讀教材并研究“大數據與金融”與1+X證書技能相互融合的實務模塊。針對互聯網金融專業學生的該課程教學,教師應分析實務應用場景如金融機構的客戶畫像、大數據與第三方支付、大數據與保險精準營銷等。基于1+X證書中的“電商第三方支付數據可視化SKU分析”模塊和教材中的“大數據與網絡新零售第三方支付”章節的對比研究,證與書要求的技能與理論相融合。此外,基于職業技能、職業素質的培養,我們可以將1+X證書中實操部分對教材的理論進行補充教學。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互聯網金融人才已成為各行業、企業競爭的焦點。但互聯網金融屬于前沿新興領域,需要復合型的人才暨既懂IT技術又掌握互聯網思維和金融學,傳統的金融和IT技術方向人才無法滿足產業需求,導致大量的人才缺口。因此,在“三教”改革中,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它們形成了一個閉環的整體。針對《大數據金融》課程,教師應整合1+X證書培訓評價組織的線上數字化資源,將實操技能的EXCEL源數據進行加工設計,使其成為課堂教學中的實務案例,讓學生用PC端、移動端來完成一系列基于“金融大數據”的EXCEL數據可視化操作。具體讓學生完成數據加工、分類、解釋等操作,并完成電子報告。經過在2018級互聯網金融專業87位同學中試點該創新教學方法,其中91.67%同學認可使用1+X證書中的案例與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并認為對他們掌握軟件操作技能和數據分析技術有促進作用。
大數據和云計算促成了互聯網金融行業飛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或成為每個人未來金融生活的趨勢。如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可進行客戶關系管理、信用風險管控、用戶畫像與精準營銷;互聯網企業在第三方支付和新零售的數據應用;中小微企業在大數據與供應鏈融資模式下減少融資困難等應用場景,這些都是金融大數據的應用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學生對于這些實務場景的理論知識已通過傳統課堂或互聯網平臺已掌握,而教師可充分利用理論課的實踐課環節有針對性地補充、拓展1+X證書實操技能,如可增加EXCEL工具來完成數據的可視化操作、數據監控、問題數據突顯與分析等。教師還可借鑒1+X商務數據分析證書中的客戶特征分析、影響客服轉化的核心數據監控、店鋪轉化率監控報表制作等模塊,稍加處理即可有機融合金融大數據應用場景。
在1+X書證融通的策劃設計過程中,每一項X證書都基于行業企業的職業崗位需求,使其與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盡量對應,以滿足高職不同專業學生具備學習“X”證書理論和實踐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1+X證書試點策劃時,應系統考慮現有專業(群)的課程體系、就業需求、學生期望等因素,確定試點實施同一個“X”證書在不同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提高在校學生和潛在學習者的求知欲望和參加“X”證書學習、培訓的積極性,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做出職業院校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