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麟
(東莞市道滘鎮文化服務中心,廣東 東莞 523000)
在群眾文化演出活動中,多數演員都是臨時組成舞蹈隊伍,因此缺乏演出場地與專業的演出設備。群眾文化活動多是在學校操場、小區廣場及敬老院開展,由于演出場地不正規,因此不注重設備安裝與調試工作,在實際演出時容易出現較多問題,尤其表現在音響系統及配套設備上。
設備安裝必須考慮到電源問題,音響設備多采用220V電壓,并且對電源接頭的潔凈度要求較高。但是戶外不具有該類電源,因此只是要求電源線路無大型設備運行。比如某次在學校操場演出時,電源電壓為218V,但是在正式演出中,音響系統出現無聲和嘯叫問題。在演出結束后排查音響系統,結果發現,該支電源線路上連接校辦工廠設備,發動機電壓持續下降產生壓強,從而引發音響系統故障。
信號線路故障也會影響音響系統效果,信號連接線相當于音響系統的“血管”,對音響系統穩定性影響非常大。信號線路故障主要包括信號線質量與焊接質量問題。對于信號線質量來說,盡管采用高質量線路,且安裝前檢測合格,但是在安裝后就出現問題,可能是安裝所致信號線損害,尤其是長距離傳輸線材,穿管時會用力拉扯線材,從而出現損壞問題。部分工種施工所致線路損壞,因此需要多設置備用線。在信號線焊接時,必須注重每個焊點的質量,同時確保信號線和接插頭對接的正確性。完成信號線焊接之后,需要使用萬用表檢測,以免出現短路或斷路故障。音響系統還會出現功放與音響連接線路故障問題,設備管理人員必須注重音響和功放的連接,多選擇高質量、粗壯的音箱線,因此音箱線故障多為短路故障,很少發生斷路故障。
文藝演出音響系統極易出現噪聲問題,主要為電源干擾噪聲、電磁輻射干擾噪聲、設備內部電路噪聲與接地回路噪聲等。最常見的就是接地回路噪聲與電源干擾噪聲。由于電網中連接大量電力設備和照明設備,極易形成干擾源。當燈光設備和調控設備連接在同一條電路上,演出開關的啟閉,會嚴重影響音響系統,從而導致音響設備損壞。音響系統必須采用獨立電源,并且確保電源線路的安全性。針對設備固有噪聲,在排除噪聲時,首先應當判斷噪聲來源于哪個單元,對所有單元進行固有噪聲檢測。第一,開啟音響系統。按照信號流程順序,逐級開啟音響系統。在開機后,揚聲器中出現噪聲,切斷無線話筒接收機電源,辨聽噪聲。若噪聲消失,則表明無線話筒接收機并非噪音來源,需要對其他單元進行檢查。第二,關閉話筒傳聲增益旋鈕。在關閉增益旋鈕后,噪聲若消失,則表明噪聲來源于該路。當噪聲依然存在時,則需要對其他單元進行檢測。第三,切斷調音臺電源,若噪聲消失,表明調音臺為噪聲來源。若仍存在噪聲,則需要檢測其他單元。第四,聲反饋抑制器、音效處理器、均衡器、關停功率放大器,當關閉單元后噪聲消失,則說明該單元為噪聲來源。
音響系統必須具備良好的接地系統,接地電阻必須小于4Ω,以免音響設備因電磁感應及輻射干擾所致感應電荷,無法流入到大地,形成高噪聲電壓,導致音頻信號存在“滋滋”聲,對演出效果的影響非常大。
為了處理音響系統接地問題,必須確保測試通道暢通。但是部分調音員在聲音設備上播放曲目時,不考慮聲音大小,直接推上主推與分路推子,盡管此種操作方法無誤,但是會由于不知音量所致高音燒掉情況,瞬間發出高音。因此在推音量時,應當在監聽通道內查看LED表頭,在修正增益后再推下音量,以此保護音響設備安全。完成所有系統連接后,若無聲音或單側有聲音,首先要檢查線頭松動脫落情況,由于設備運輸顛簸,極易導致線路松動,此時檢查所有線纜。
群眾文化演出主要為地區群眾提供服務,以此豐富群眾生活。因此多數演出人員都為當地演員,很少有專業演員。專業演員學習理論知識,掌握技能功底,但是業余演員沒有接受系統化教育培訓,因此演出水平不同,對于人聲、樂器發出的音色,需要在調音臺上做好藝術化處理,以此確保演出效果。
舞臺獨唱主要包括女聲獨唱和男聲獨唱,演唱者的聲音需要在音樂中處于靠前位置。男聲與女聲的處理方法不同,男聲多為低音,聲音比較低沉,因此在3000-6300Hz上提升1-3dB,增加男聲的穿透力;在150-200Hz衰減1-3dB,避免聲音發悶。女性聲音比較尖銳,穿透力足。因此在高頻區域衰減3dB,在300Hz、600-700Hz上增加1-3dB,提升女聲層次感。男聲和女聲都可以在1.5-2.5kHz中增加中音,以此提升中頻,突出語言清晰度。
在群眾文化演出中,樂器表演比較常見,多數調音師對樂器表演的掌控難度較大,極易影響演出效果。所以為了避免樂器雜亂所致問題,需要將不同樂器話筒進行編號,確保調音師明確不同話筒對應的調音臺位置。同時將弦樂和管樂話筒分組,對話筒增益進行調整,確保電平處于同一位置,對所有話筒進行控制。
完成話筒調控之后,還需要調整樂器音色,由于相同型號樂器的聲音也存在差異,因此需要將音色調整到正常范圍內。樂器表演主要為鼓組、貝斯、電吉他和鋼琴等。鼓組包括軍鼓、地鼓、镲片和通通鼓。第一,地鼓在歌曲表演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控制歌曲節奏,具有“碰碰”聲,因此在音色調整時,可以提升60-80Hz部分,衰減300-600Hz部分,使鼓聲發出“敲擊”心臟的聲音。針對9kHz以上高頻段,需要進行衰減處理,以此減少镲片聲音。第二,軍鼓一般不需要低于150Hz的聲音,因此需要衰減。軍鼓頻率通常在1.5kHz至100Hz范圍內,因此可以適當提高3-6dB。軍鼓在200Hz頻段會出現厚實效果變化,5kHz頻段會出現嘶啞聲音,10-12kHz會出現“嘶嘶聲”。第三,通通鼓在600-800Hz頻段衰減,能夠減少嚓嚓聲。在100-200Hz頻段提升,能夠保證鼓聲效果。第四,镲片在10kHz以上頻段會出現“嘶嘶聲”,因此在低于500Hz頻段衰減聲音,以免出現低頻聲音。第五,當鋼琴為主要樂器時,只需摻加少量人聲與樂器聲。當鋼琴和其他聲音組合時,對鋼琴聲音進行衰減均衡處理。鋼琴彈奏聲音多集中在中音區,增加10kHz附件均衡,可以確保聲音的清晰度和沖擊力。在3-4kHz頻段衰減1-3dB,在250Hz衰減1-3dB,以此減少隆隆聲。將低于140Hz以下頻率切斷,以免與貝斯、底鼓產生干擾影響。第六,貝斯聲音厚重豐滿,音符比較突出。在貝斯通道上,將低于100Hz頻段切掉,同時降低高于500Hz以上聲音。在250Hz頻段增加3-6dB,增加聲音飽滿度。在700Hz頻段提升1-3dB,加強撥弦噪聲感。第七,電吉他需要按照音樂配器進行處理,當演出樂器只有貝斯、鼓和電吉他時,可以提升電吉他聲音的響亮度。當具有多個電吉他、打擊樂和鋼筋樂器,則必須確保電吉他處于頻譜適宜位置,這樣才可以消除電吉他的突兀感。電吉他和貝斯不沖突時,可以增加響亮度,在150Hz頻段增加3-6dB。為了增加聲音的碎裂感,可以在7kHz頻段增加3-6dB,過濾高頻與低頻聲音,注重保留諧音和泛音。當演出中出現2把電吉他時,需要將低于200Hz、高于9kHz頻率過濾掉,增加4kHz,衰減6kHz,以此確保聲音效果。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群眾文化演出效果,必須科學分析音響系統存在的問題與隱患,采用有效措施予以處理。注重音響系統的調節與控制,按照音響設備進行自由組合和應用,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同時提出科學的解決措施,提升文化活動演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