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晉平
(忻州市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工作站,山西 忻州 034000)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大部分農村貧困群眾和低收入人群脫貧致富的絆腳石,打響脫貧攻堅戰,則需要有效解決和應對這一問題,要切實做好健康扶貧的一系列的工作,努力完成健康扶貧各項任務。通過建立健全健康扶貧檔案機制,為健康扶貧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提供有效依據,保證這一工作高效化、精準化開展和實施。通過構建健康扶貧長效機制,將這一工作落到實處,促使健康扶貧政策有效執行和落實、進一步提高我國居民醫療服務保障水平、補齊貧困地區醫療服務的短板,以保證健康扶貧取得良好的效果。
健康扶貧檔案工作主要是精準識別健康貧困人口、全面透徹分析健康貧困的原因、表現等,并對健康貧困進行科學的分級分類,以做到對癥下藥,有效地解決和應對我國健康貧困問題,促使健康扶貧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按照生物、心理、社會三個維度對健康貧困進行合理劃分,實施更全面的健康扶貧;按照疾病發生的緩急程度、后果的嚴重程度、疾病分布的地域范圍和發生時間段等進行劃分,在此基礎上科學制定扶貧政策,合理規劃和利用扶貧資金和扶貧資源,實施更高效、精準的健康扶貧。
健康扶貧檔案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在推進健康扶貧精準化、高效化開展和實施方面作用突出,要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健康扶貧檔案機制,并有效提高貧困人口健康檔案管理水平。一是,加強貧困人口健康檔案信息化建設。借助計算機網絡等對貧困群體的健康狀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將有價值的信息資源整理成健康扶貧電子檔案進行存儲和利用,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了解健康貧困的原因、表現等,并將其作為大病保障、醫療救助、健康扶貧決策的重要依據,以實現精細化的健康扶貧,保證各項扶貧資金和資源的科學利用和科學規劃。二是,對健康扶貧檔案信息進行追蹤管控,實現長期追蹤記錄和調查,根據扶貧計劃落實和執行情況,及時更新和完善健康貧困資料,將因重大疾病致貧返貧的人群及時納入、及時去除不符合條件的人群和已脫貧人群,有效規避脫貧不徹底、反復返貧問題。三是,建立完善的扶貧檔案,并將健康醫療大數據廣泛地應用到臨床研發、診斷治療、健康生活等各個方面。四是,通過對診療、參保、救助、扶貧、收入納稅等與之相關的大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建立因病致貧監測預警系統,及時發現和消除因病致貧的隱患。
近年來,我國在解決和應對農村貧困人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將健康扶貧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針對健康扶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如完善責任制度,并有效提高基本的醫療服務與衛生服務能力水平,以保證各項健康扶貧政策落到實處;建立統一規范的醫療救助制度,將因病支出型貧困群體納入醫療救助體系當中,進一步明確與之相關的認定標準、退出機制、待遇給付等,擴大健康扶貧政策的覆蓋面和服務范圍;促使健康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與綜合醫改等進行有效融合,并構建危險因素和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以促使健康扶貧工作的開展實施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國需要進一步強化對貧困地區醫療服務的支持和投入,認真做好“補短板”一系列的工作。例如,重視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增加基層醫療人員的人數,并通過組織開展講座培訓、定期進修學習和培訓、繼續教育、高校定向培養、鄉村返聘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有效提高基層醫療服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專業知識水平和服務水平,以有效地解決基層人才短缺、醫療服務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鄉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依照相關要求和標準規范化建設鄉村衛生室,保障相關醫療設備齊全、診療制度健全規范、人員配備齊全,解決和應對農村地區人口就醫不方便等問題。此外,鼓勵村衛生室開通醫保支付系統,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探索適合自身的醫保監管模式,為農村貧困人口提供更便捷、便利的就醫 服務。
為保證健康扶貧取得更好效果,則要求不斷提高我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服務水平,促使各項公共衛生服務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切實做到貧困群眾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報銷、大病有救助。這要求進一步擴大和擴展我國基礎醫療服務保障內容、并對服務內容進行不斷的細分和細化;進一步擴大健康扶貧的功能,為其提供包括大病救助、基本醫保服務、護理服務、康復訓練等這類綜合性保障服務。相關工作的開展和實施需要健康扶貧檔案數據信息的記錄和支撐,將此作為提供醫療保障服務、醫療報銷的基礎和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造成我國農村人口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和實施,需要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構建健康扶貧長效機制,將健康扶貧工作的開展和實施作為一項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的工作有效落實和推進。要認真做好健康扶貧檔案工作,為健康扶貧工作的科學化、精準化進行提供依據和支撐,全面搜集相關資料,深入分析健康貧困的原因、表現,實時監督健康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監管醫療費用情況,密切關注因病致貧返貧人口的健康脫貧問題,以提高健康管理水平,保障健康扶貧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