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仁
既有仰望星空、緊跟時代的格局與胸襟,也有坐“冷板凳”的耐力與能力,這是當代科技工作者應有的精氣神。
本期雜志報道的四川綿陽一鼎新材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領軍人物周興明、王勝龍帶領公司的全明星科研陣容,經過潛心研發攻克技術難關獲得了中國壟斷性核心技術,研發出中國唯一的超純金屬提純配套設備及產品應用技術成果,成功通過超純金屬超真空分子蒸餾法等分離提純技術,獲得品質達到世界級的超高純氧化鈹、金屬銫、金屬銣、鋰同位素等高端前沿軍工材料的生產和應用,攻占了在對技術需求苛刻的國防軍品、航空航天、武器裝備、5G 通訊及空間技術市場一克難求高純度新材料產業制高點,一舉打破美日等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的事跡,給人鼓舞和啟迪。
周興明等人的事跡表明,同樣處在改革開放時代,有人抓住商機下海經商致富發財,有人擠進政府機關做公務員端鐵飯碗吃皇糧,而周興明們卻偏偏選擇了“聰明人”所不為的基礎材料研究。
誠然,新材料王國是神秘的,有無數奧秘吸引著周興明們的眼球成就著他的夢想。新材料的研究又是枯燥的,枯燥乏味到使他們寂寞難耐。但周興明們就是這樣,當初認準了新材料研發就開弓沒有回頭箭!板凳甘坐十年冷,終于迎來創新“豐收季”。他們的創新密碼有跡可循,貴在久久為功!當前,我國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進行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特別是中國制造面臨帝國主義“卡脖子”,呼喚科技工作者催生創新之花、打破封鎖收獲創造之果。
無論哪一門學問,越是接近未知的“無人區”、創造的“高寒區”,越需要生命力的燃燒。有了這種滿溢的熱情,才能激發巨大的潛能、創造一流的業績,進而形成強大的磁場,影響和帶動他人共同拼搏。“要做就做最純的!”新材料大王周興明正是憑著這樣的覺悟,在科技創新的征程上奮起直追、彎道超越,打造出助力重器升華的系列高純新材料。
成功需要銳意進取,也離不開沉潛積淀;創新需要滾燙的熱血,也仰賴于冷靜的頭腦。高遠的目標落實于細密的探索,所謂“人向靜中忙”,越是等不起、越要坐得住,越是慢不得、越要沉住氣。缺少坐“冷板凳”的精神,是萬萬不行的。當年“兩彈元勛”鄧稼先埋名戈壁數十載,常年風餐露宿,“用最原始的辦法”破譯原子彈的奧秘……正因為他們坐得住“冷板凳”,最終走通了別人沒有走過的路。越是人心浮躁的社會越需要“人向靜中忙”,多一些周興明這樣的先覺、先闖、先干,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就能漸行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