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招安
(浙江省樂清市圖書館,浙江 樂清 325600)
文獻資源豐富整合后,公共圖書館需要利用地方文獻資源的資源優勢和特點,創建更為智能、科學、高效的服務模式。依托于網絡環境,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的地方文獻資源增多了,其資源的利用方式和途徑也極大程度地拓寬了。
在各類文獻資料中,對自然或社會等區域內的現象進行記載的文獻稱之為地方文獻。地方文獻主要對特定地域資源、風俗、政治、經濟等多層面內容進行記載,其記載形式、題材、是否出版、出版情況等都不受限制。對于地域的相關知識及重要資訊,地方文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由于地方文獻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受空間和時間的局限,在學術領域,專家學者對地方文獻的定義持有的觀點不盡相同,主要分為狹義層面和廣義層面兩種觀點。從廣義層面來看,地方文獻主要是指特定地域的出版物、史料、民間著作等;從狹義層面來看,地方文獻的判斷標準僅局限于內容是否具有地方特征。在公共圖書館中,最能顯現區域文獻特色的就是地方文獻,不僅可以提供特定地域的史料、地方志、著作、叢書、年鑒等,還包含了名人著述、手稿、字畫、家譜、族譜、音像、聲像等視聽資料。通過研究地方文獻,可以精準掌握或還原地方文化、地方經濟以及政治層面的原始內容,具有寶貴的研究價值。
地方文獻資源能夠較為詳實地記錄所在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自然風貌等多類型信息內容,因此常常被認為是區域多元信息最為真實的資料,可以看作是研究所在區域發展歷史與未來趨勢最為關鍵的文獻資源。地方文獻資源不僅從客觀的角度對區域的歷史發展狀況進行詳細記錄,同時也反映出了所記錄地方的人民認知,可以看作是區域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綜合載體形式之一。
地方文獻資源作為信息承載的一種形式,其所蘊含的信息內容通常源自于最為基礎、最為真實的自然與社會狀況,盡管會有部分地方文獻因為創作者和整理者歷史主觀認知的局限性而對客觀事物的記錄出現技術性偏差,但是從整體來看,地方文獻資源中的原始性記錄內容都有較強的客觀事實支持,反映內容真實可信,作為資料進行利用的價值較高。
地方文獻資源歸根到底是歷史文化發展的產物,綜合體現了特定歷史時期一個地區的發展狀況,同時它的形成通常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歷史文化基礎之上。因此,它既表現出了蘊含內容的歷史連貫性與傳承性,同時又體現出了區域文化發展的時代性與階段性。
公共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是為讀者提供文獻、書籍資源,提供閱讀場所,該模式已經不太能適應現代人的閱讀生活,它需要蛻變、尋求別的發展方向。如:利用網絡計算機技術,搭建“線上閱讀”平臺,該平臺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是緊密結合的,讀者可以在網絡上檢索自己想要看的書籍、想要閱讀的文獻資料,甚至是進行文娛活動。如此一來,不但服務內容增多了,服務的方式也更加靈活了。又如:建立不局限于時間、空間的服務模式,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是信息的共享平臺,凡是得到授權的讀者都可以在其中任意選擇自己想要的閱讀服務,甚至還可以向圖書館提出閱讀服務訴求,讓館方的工作人員一對一的服務。
網絡環境能強化公共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交流,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傾聽讀者們的意愿和想法,不斷創新自身的服務模式。如:通過圖書館日常管理系統了解讀者們最為喜愛的閱讀書籍、感興趣的閱讀話題、常見的閱讀問題,對內部服務的流程和方法進行優化升級。可以定期向讀者一對一推送閱讀廣告、閱讀建議;為擁有共同閱讀愛好的讀者創建閱讀分享窗口,并不斷豐富相關閱讀話題的閱讀資源;及時回復、回饋讀者提出的問題,并通過回訪、調查問卷的方式跟進調查讀者的閱讀體驗和感受。通過一系列服務模式創新,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閱讀服務會更具“主動性”,它能主動為讀者提供閱讀幫助、主動為讀者搭建閱讀平臺、創建閱讀環境,還能主動為讀者解決閱讀問題。可以說,借助網絡環境與網絡技術,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體系日趨完備,傳統文獻資源建設模式被取而代之,讓圖書館從繁重的閱讀管理工作中抽離出來,多進行體驗式服務的開發。
隨著公共圖書館社會服務責任的變大,它所承擔的文化宣傳和輸出任務也開始越來越多,圖書館可以借助網絡環境與平臺,不斷拓寬業務范圍,將地方文化、文獻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如:建立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知乎論壇,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文化魅力,讓圖書館的閱讀服務可以走進讀者們的生活,創造更多機會進入大眾視野,擴大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受眾范圍。又如:從單一服務向多樣化服務轉變,公共圖書館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開發全新的服務活動,與其他文化機構聯合,組織文化宣傳;了解各個年齡階段的讀者閱讀需求,創建閱讀小組;推出閱讀打卡活動,讓閱讀成為一種學習習慣;給讀者提供免費的閱讀資源和資助,讓讀者感受到社會文明發展的時代紅利。
網絡環境下的公共圖書館,它能選擇的發展道路有很多,如果能將目光更多的放在閱讀服務的多樣化創新上,其發展表現便會越來越好。在多樣化服務的支持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會擁有更多任務,公共圖書館要扮演好開發者、提供者、管理者、傳承者、創造者的多重身份,進一步促進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