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樂
(封丘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河南 新鄉 453300)
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農村信用社遍及全國所有農村地區,設有廣泛分布的金融網點,是廣大農村最便利的金融服務機構,是推動我國“三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在我國“三農”經濟建設的道路上,農村信用社一直都是中堅力量,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我國“三農”事業的未來發展中,農村信用社仍將繼續擔當責任,履行使命,為“三農”經濟建設提供不可或缺的金融幫助。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持續深化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主力軍、中堅力量的作用也愈發得到了凸顯。
首先,我國農村信用社在網點布局上,深入到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最前沿、第一線,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得農村群眾的信賴,因而可以大量聚集農村的閑散資金,為農村閑散資金導入正確的流向。
其次,我國農村信用社在服務定位上,以“三農”為主要對象,以幫助“三農”融通資金、促進“三農”事業發展為宗旨,因而為解決“三農”資金需要,創造了非常便利的條件。
第三,金融體制改革后,我國農村信用社優化了組織結構,調整了金融產品,為推動“三農”發展出臺了更多、更接地氣的優惠政策,因而有力地促進了農民、農村組織的增收和農業事業的發展。
第四,我國農村信用社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有成熟的農村工作經驗,有豐厚的資金儲備,因而在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調節農村貨幣流通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有力地維護了農村金融經濟的穩健有序發展。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業被視為是我國經濟領域中的第一產業,我國農村信用社發展有著非常廣泛的得天獨厚市場基礎和環境氛圍;但與此同時,我國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還沒有消除,農業發展比工業發展落后,鄉村經濟比城市經濟落后,農村信用社發展在觀念、技術水平等方面遠不如城市金融機構,這些情況的客觀存在,既給我國農村信用社帶來了有利的一面,也帶來了不利的一面。
首先,有利的一面:一是農村信用社在開展業務中具有地緣優勢,這是由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來決定的,這種市場定位給農村信用社在開展業務方面披上了鮮明的地方性色彩和社區性色彩,使農村信用社與所在地區農民、農村和農業經濟的聯系更多、更廣和更深;二是農村信用社在開展業務中具有客戶優勢,這是由農村信用社長期扎根農村的發展布局決定的,農村信用社以面向“三農”為主軸,金融服務網點遍布廣大農村各地,具有“星火燎原”之勢,在長期的“三農”服務中,與廣大農民、農村組織和農業經濟結下了不解之緣,培植了大批優質、忠誠、友善的“三農”客戶,這些客戶不僅自身、而且還帶動了身邊的人在金融業務選擇上傾向農村信用社,支持了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壯大;三是農村信用社在開展業務中具有信息優勢,這是由農村信用社長期與“三農”經濟之間形成的廣泛密切接觸關系決定的,我國農村信用社是整個金融市場上唯一一個與農民、農村和農業經濟始終長期保持著“無縫對接”的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一直處在農村金融市場最前沿的位置上,因此,我國農村信用社對“三農”經濟發展情況掌握的比較全面,對農業基層產業特色掌握的比較充分,對農村村民和村企業、村組織等的信用品質、資金實力和經營狀況等掌握的比較詳實。
其次,不利的一面:一是農村信用社在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上比較傳統,市場化改革晚,這遲滯了農村信用社與現代金融市場齊頭并進的步伐,整體業務水平處在相對落后狀態;二是農村信用社人才缺失現象嚴重,不論是在管理層面還是在技術層面,農村信用社都明顯存在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都不能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提并論,因此,發展水平和發展能力也不及其他商業銀行;三是農村信用社缺乏市場開拓能力,原因是,農村信用社競爭對手的缺乏,農村信用社大都地處偏僻,周圍一般不會有其他金融機構設立,農民、農村企業等有金融服務方面的需要時,也不會有進行選擇的余地,一邊是慢節奏的“牧歌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一邊是沒有競爭者覬覦和擠兌的市場環境,這讓農村信用社養成了長期的坐等客戶上門的工作作風,在市場拓展能力方面,如果跟城市的其他金融機構比,明顯缺乏銳意進取的精神和激情;四是農村信用社缺乏發展創新的驅動力,農村信用社長期置身于最基層農業區域,與高速運轉、高頻競爭的城市經濟相比,還處在“慢節奏”、低頻競爭的時期,很少有農村信用社真正建立了集信息搜集、市場分析、金融產品開發、客戶意見反饋等為一體的發展中心,農村信用社所處的人文環境和地緣環境,導致了創新發展動力的不足。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獨有的優勢。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優勢主要體現在人熟、地熟和業務熟這樣三個方面,農村信用社在這三個方面的獨有優勢,為它競爭力的提升奠定了客戶基礎、地域基礎和業務開發基礎。客戶基礎讓它擁有了豐富的資金來源和效益來源,地域基礎讓它少去了很多競爭對手的擠兌和打壓,業務開發基礎為它保護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只要能夠把這“三熟”充分利用好,農村信用社競爭力的提升就有了保證。
其次,要全力改變和提升原來的固有形象。農村信用社的固有形象是落后的,散漫的,這一點無須諱言。在新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如果不全力改變它,那么農村信用社的競爭力是肯定抵不過城市其他商業銀行的。為此,農村信用社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大膽推進:一是改造網點環境,優化軟硬件設施,提高客戶辦理業務時的舒適感和信任感,增加客戶的安全感;二是改造網點設置,在人口、交通、貿易集中區域增設更大規模網點,擴大業務量;三是增設特色網點,在偏僻、交通不便、生產力落后地區設立便利型網點,開展貼心服務;四是革新工作方式,有針對性的在一些農村地區投放ATM機和POS機,提高便民服務水平;五是引入網絡技術,積極發展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支付寶、支付通、微信等新型金融交易手段,打破傳統金融交易所受到的時空限制;六是加強品牌建設,加大在新興傳媒領域的廣告投放力度,為自己樹立全新的市場形象。
第三,要加強人才開發戰略。人才不足是農村信用社管理體系中的一塊“短板”,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要重視對現有人員的培養,發掘現有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激發現有人員的工作熱情,把他們從“人員”變為人才;二是要重視對外來人才的引進,用豐厚的報酬吸引外來人才,用“有用武之地”招徠外來人才,把城里擁有先進管理思想的高端人才“請”到農村這片廣闊天地來大有作為。
第四,要深化創新和改革的力度。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動力之源,改革是提升競爭力的條件保證。在創新方面,要圍繞“三農”發展需求,將重點放在產品和服務領域,要為客戶帶來不一樣的全新的產品和服務體驗,要在維持老客戶的同時開發更多新客戶;在改革方面,要徹底摒棄舊觀念、舊思想的束縛,大膽轉變工作方式,調整優化管理機構,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開發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為手段,以提高競爭力為目的,把農村信用社發展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