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娟
(江蘇省海門中學,江蘇 南通 226100)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在化學課堂上要具備核心素養,面對以發展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總基調的課程改革,作為教師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此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更注重對待學科的態度、情感、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針對高中化學課堂中的實際教學,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路徑進行探究。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因此,作為教師要在教授化學的課堂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地創設情景教學,在深刻了解與感悟課堂內容的同時,要尋求學生的認知現狀,以便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情景教學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去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去不斷思考,探索新的發現。作為教師,對于情景教學可以有很多的模式,尤其對于化學課程而言,最常見的就是做實驗,這樣的實驗要充分的貼近生活,其實還可以包括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圖片展示、視頻播放,而且在整個課堂情境的設計中還要融合一些設問解答和數據分析,這樣整個下來的課堂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學生不僅可以輕松地學習到了化學知識,而且還能主動去思考,逐步養成主動探索的能力。對于課堂而言,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要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中充分抓住學生的關注點,以此靈活開展化學的教學活動。
例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問題上,在課堂教學之前,作為教師可以靈活地設計一些問題,把學生引入到設定的情境之中[2],促進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來學習化學知識。作為教師要思考在實際的學習中應該用怎樣的實驗方法來測量一張報紙的厚度或者是一個文件夾的厚度,引導學生自己去做出選擇,通過哪種方法去展開實驗操作呢?或者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如何用實驗方法測量一個原子或者分子的質量呢?等等這樣的問題的思考,教師在提出這些問題時,讓學生注意去分析、討論或者思考。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會引發學生的一系列的熱議,很自然的就引導學生進入到學習的內容中。以設問的方式作為教學的引導,可以很巧妙的促進和激活學生的思維方式。簡單且易于操作的情境創設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化學課堂質量,具有極高的可操作性。
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給予學生最直觀、最真實的教材解讀。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對化學的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最關鍵的。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要著重引導學生去逐步分層次去梳理,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邏輯思維,之后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系統化的完善,從而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用熟知的學習認知規律進行化學知識的重難點突破。這樣就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建設,有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得學習更具有針對性與科學性。
例如教師在講授化學課程中關于物質分類部分的內容時,可以靈活運用圖示的方式對相關內容展開講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充分理解物質的交叉分類。實際上最明顯的就是Na2CO3,它既屬于鈉鹽,也屬于碳酸鹽;而Na2SO4既屬于硫酸鹽,也屬于鈉鹽等等,從這樣的圖示中,很明顯可以將事物進行不同的分類,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感知到原來不同的物質根據不同標準,可以得到不同的分類結果,這充分體現出了交叉分類方法的獨特魅力。然而在物質分類有不同的標準,根據不同標準分出的類別也是存在一些特殊情況的[3],教師只有在平時的講解中和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這些需要注意的問題,才能夠讓學生順利地牢固掌握這類概念的真諦。
在高中化學的課堂上,化學實驗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如何去合理地運用,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化學的核心素養提升便成為關鍵問題。既然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程有著特殊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要創新思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通過實驗來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科學思維,同時還要利用好與化學課程相關的各種資源,全方位、多角度去讓學生對化學有一個清晰的模型認知和科學的推導思維,從一定意義上能夠加快學生形成化學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促進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關離子反應部分時,作為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學資源為學生設計一些類似探索性的實驗,第一步需要教師事先向學生提供很多道具,包括直流電源、導線、燒杯、電燈泡、開關。實驗物質有:銅片、石墨、無水酒精、氯化鈉溶液、蔗糖固體、氫氧化鉀溶液、硫酸溶液等。接著要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給你提供這樣幾種物品,你能夠設計實驗來驗證這些物質的導電性嗎?”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學生便可以開始進行實驗的具體操作了,事實上這樣的實驗還是很簡單的,除了需要教師個別指導之外,學生大多都可以順利完成。通過實驗,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得到科學準確的結果,記憶會更加深刻。實驗得到的結果也呈現共性特征:包括銅片、石墨、氯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硫酸溶液都可以導電;無水酒精、蔗糖固體導電性能差。作為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實驗結果得到的數據,逐步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學習和思考,這樣靈活的方式為學生帶來了更具特色的體驗。化學實驗多種多樣,教師要合理設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實驗機會,讓學習化學變得有趣有意義。從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真正做到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3],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快速提升學生化學的核心素養,最有效的方式便是通過學生去靈活運用化學知識去不斷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樣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地化解化學的難題,還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開闊眼界,提高思維能力和擴展解題的思路。化學的真正意義在于將復雜問題簡單化,這樣的方式才是提升能力的關鍵,才能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探索化學的能力。尤其是在高中化學的課堂上,作為教師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所在,不僅要把化學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體驗感,對問題的感知、對實驗的操作、對化學真諦的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要培養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不僅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增強科學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例如在化學課堂中對于C6H6的苯環三種真實結構進行問題情境的構建,這樣題目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對苯環結構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能逐步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獨立的思考和探索,通過對不熟悉的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探討,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思維的培養,真正做到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有助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化學思維體系,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要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作為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靈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參與課堂互動的同時,不斷提高探索精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學生的個人價值,充分發揮自身潛力,進而培養學生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核心素養,不斷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