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慶 兀光波 劉 晨 王 浩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
在高職院校教育改革過程中,教育部門針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培養提出諸多要求,其中教育部2019年出臺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到2022年,職業院校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要超過一半,強調要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師培養體系,教師不僅要具備教育教學能力,還要具備完善的實踐素質和實踐技能素養。“雙師型”教師滿足了教育改革要求,助力實現理論與實踐有效銜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職教育的良性發展。為滿足行業市場需求和職業教育需求,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都是必須的工作。
1)缺乏對“雙師型”教師內涵的正確解讀。在高職院校中,部分人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較為淺薄,認為“雙師型”教師是具有“雙證”,即教師資格證和職業技能等級證,并依此進行實踐指導。有的教師雖持有“雙證”,但專業其實并不對口。還有部分教師持有職業資格證,但主要是通過書本獲得的,嚴重缺乏實踐經驗和能力。還有部分高校過分重視“雙證”,很多教師不擇手段獲得證書,但實際并不具備相關職業資格和能力。
2)缺乏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規劃。很多高職院校缺乏較為健全和完善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機制和體系,培訓活動內容形式單一,缺乏培訓過程性和系統性。由于對教師的了解不夠充分,培訓缺乏針對性、有效性、合理性,影響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同時,“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內容涉及和規劃不足,培訓各環節缺乏銜接性。“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足,無法將“雙師型”教師技能充分發揮,最終不利于高職院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1)提升高職專業教學水平。高職院校開展“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設,能夠有效增強師資力量,壯大師資隊伍。在強大的師資基礎上,可拓寬教師教學思路,讓教師能夠更好地組織并開展各項豐富教育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蘊含在活動中的潛在力量,提升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
2)助力高職教師職業發展。高職院校通過組織和開展“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活動,讓教師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與成長空間。教師在培養培訓過程中,不斷拓展和延伸培訓內容汲取養分,讓自身專業基礎更加扎實,教學能力水平得到提升,實現更快、更好的職業發展。
3)整合高職教學理論與實踐。“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活動讓教師不僅具備扎實專業理論知識,而且具備了企業生產實踐及科研等經驗和一線技術。以此為基礎,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改革與創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效整合,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扎實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擁有了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1)強化高職自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首先要以人為本,為師生提供專業校本培訓的平臺,充分利用職業教育優勢,組織開展教師技能大賽,開展學期內以及假期內短型培訓,進行以老帶新等方式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快速成長。其次,調動教師自主提升積極性,鼓勵教師主動自學各種培訓,提升技能,并投身于企業、科研實踐,獲得長足發展。最后要實現優秀人才的不斷引進,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彌補教師結構不合理缺陷,確保“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能夠實現全面發展。
2)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優勢,培養培訓“雙師型”教師。企業是高職院校實現技能實踐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雙師型教師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的有力平臺。在企業平臺的實踐中,廣大教師可以發現自身專業不足,有的放矢的進行改變,從而保證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質量。要建立完善的系統化“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高職院校在自身努力的基礎上,必須加強深化校企合作,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優勢,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素質與結構。高職院校結合企業調研人才需求狀況,制定符合高職院校專業的培養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規范,針對性的完成學生技能素質培養,展現雙師型教師優勢。教師結合自身專業教學時間要求,積極主動投入到企業實踐中,掛職鍛煉,在企業一線完成學習,參與項目課題、管理與技術工作,一方面發揮教師自身能力,為企業提供創造力,另一方面增強專業素質,實現全面發展。同時,教師主動參與企業進行的員工培訓當中,吸收豐富的理論實踐技能,提高雙師型教師培養質量。
3)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機制。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綜合而且復雜,需要政府部門、高職院校、行業企業等多方協調支持。制度以及政策是開展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有力保障,需要格外重視。政府要加強有關法律政策健全優化,加大對高職院校相關建設的資金投入,確保高職院校有足夠經費進行“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工作。高職院校本身制定融入“雙師型”教師內容的職稱評審制度,確保職稱評審的同步科學化,以及制定教師進修和培訓制度,促進教師知識與技能的更新發展,構建完善的掛職鍛煉制度推動教師投身于企業實踐,提高雙師型教師素質。
4)建立“雙師型”教師認證管理機制。在構建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過程中,教師培養質量是重中之重,“雙師型”教師認證和管理環節是確保教師培養質量的關鍵,所以需要健全“雙師型”教師認證和管理體系。高職院校結合雙師型教師內涵及素質要求,要制定科學的教師資格認定標準并持續不斷完善,提升教學質量。其次以人為本,構建科學動態化的考核機制,考核內容分包含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不斷提升“雙師型”教師工作熱情,實現有效管理
5)提供“雙師型”教師激勵制度。高職院校持續賦予二級學院更大的自主權,由二級學院制定部分激勵機制,例如崗位設置、績效分配等,同時在職稱評審方面為“雙師型”教師提供一定的綠色通道,職稱評審體系中,加大考察教師在技術開發、社會服務、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實踐能力,提升“雙師型”教師自我完善積極性。提高待遇、增加經費,引入企業“雙師型”教師培訓專項資金,同時在年度經費預算中設置“雙師型”教師專項經費,利用在“雙師型”教師認證管理工作、補貼等,實現專款專用。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處于改革中,“雙師型”教師的素質和質量關乎到高職院校改革成敗,也影響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需要強化自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發揮校企合作優勢,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機制,配套“雙師型”教師認證管理機制、獎勵機制,實現“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