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 輝 宏 宇
政協委員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履職活動中經常需要發言,通過發言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因此,發言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責、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形式,是體現政協委員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面。要想在各類會議上做好發言,就需要研究發言稿的寫法。發言稿作為公文文種體系中的一個特有文種,應屬于非法定通用公文范疇,具有公文寫作的一般規律,又有其特殊性。現就政協委員發言稿寫法進行初步探討。
一、發言稿的選題與調研。除了明確會議主題的發言外,許多會議發言需要發言者謀劃選題,就是圍繞什么主題發言,力求說得對、說得準、說得好。選題是第一步,好的選題是發言成功的開始,決定著發言的方向和內容。當然,對于一些既定的題目,如參加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規定的主題發言,“選題”的含義可以理解為“悟題”,即領悟發言主題主旨,把握精髓實質,二者目的是一致的。搞好選題需把握好以下5 點。一是學習領會最新精神。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中央大政方針和本級黨委、政府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做到觀大勢、系全局,融會貫通、學深悟透,構思才能謀有方向、胸有成竹。二是把握中心大局。政協委員發言旨在促進黨委、政府做好各項工作,因此必須與黨委、政府保持一致,同頻共振。要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及重大民生問題,緊密結合本地實際,選擇黨委、政府高度關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中心工作和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協商議政、積極獻計獻策,所提意見和建議才容易被吸納落實。三是堅持問題導向。發言稿以問題為導向,更容易精準確定發言主題,促進黨委、政府工作。要對黨委、政府相關工作進行摸底調查,善于選擇一時尚未引起黨委、政府注意,或已引起關注但尚未研究解決的冷點、盲點問題,勇于選擇那些值得“刨根問底”、事關全局的問題開展調研,敢于選擇影響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多一點兒“雪中送炭”,少一點兒“錦上添花”。四是關注民生改善。民生問題一直是政協參政議政的重點議題,關注和改善民生是政協工作的努力方向。要心系普通老百姓,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訴求和呼聲,選擇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涉及切身利益的問題,真正做到建言建在關鍵處,幫忙幫在緊要時,彰顯政協“人才庫”“智囊團”的作用。五是開展精準調研。調研是政協委員履職的一項基本功,也是寫好發言稿必不可少的程序,主要是把脈問診,找準問題癥結所在,研究推動解決辦法。要圍繞確定的發言主題,制定調研具體方案,把求真務實貫穿到調研工作中,堅持依靠群眾,零距離傾聽意見和呼聲,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根據不同的調研內容,綜合選擇和運用好實地調查法、訪問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抽樣調查法、文獻調查法、網絡運用法等調查方法,同時注意做到“兼聽則明”,對重大課題要特別注意橫向對比,提出符合實際的意見建議。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是以集體名義的發言,要注重調動本界別政協委員及基層組織參與的積極性,各個環節多名委員參與,反復推敲,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發揮整體優勢和作用。做好這些前期準備工作,就為寫好發言稿打下堅實基礎。
二、發言稿的種類與特點。政協發言稿各有特點、各有側重、各有作用,共同之處在于都是圍繞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履行職能,反映各界別的意見和訴求,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有價值、有分量的建議,達到“建有用之言,獻務實之策”目的。筆者初步梳理,常用的政協發言稿可分為大會發言、大會分組討論發言、協商討論會發言、民主監督會發言、征求意見會發言、典型發言、學習體會發言等7 種類型。
(一)大會發言稿。政協的大會發言是政協委員在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會議上代表本人或與本人有關的民主黨派、界別或委員聯名就某一問題向大會發表意見、提出建議的一種形式。這一形式是政協委員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重要形式。分為口頭發言和書面發言,是政協系統中規格最高、要求最高的發言。此類發言稿要站位全局,緊扣中心,立意高遠。文稿結構合理,介紹主要情況要簡明扼要,分析存在問題要切中要害。這里的主體部分是提出建議,要觀點明確,符合實際,注重全局性、可操作性。如,某委員在省政協十二屆四次全會上的發言《將石家莊建設成京津冀區域中心城市》,開頭指出石家莊作為省會城市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問題,然后提出將省會建設成京津冀區域中心城市、著力推進省會基礎產業高端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舉全省之力支持正定新區建設、加快省會高等教育事業發展4 個方面建議,結構嚴謹,觀點明確,建議具體,行文莊重,影響廣泛。
(二)大會分組討論發言稿。主要是在政協全會和常委會會議中的分組討論,政協委員圍繞省委主要領導在政協開幕式上的講話、省政府工作報告、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案工作報告、法院和檢察院工作報告等開展分組交流討論。此類發言首先要對各項講話、報告發表意見,提煉具有鮮明特點的評價,然后結合本職本界別或比較熟悉的領域,實事求是地提出意見建議,客觀、準確、實在。由于分組討論人員較多,時間所限,相對于大會發言篇幅要簡短,論說性強,對肯定和反對意見進行論證性發言。如,某委員在小組討論會上發言,今天聽了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備感振奮,備受鼓舞。認為,《報告》具有3 個突出特點:一是主題鮮明,二是措施有力,三是文風樸實。從《報告》中選取論據,圍繞論點進行論證,最后結合本職工作,提出進一步做好工作的意見建議,有的領導同志還可以談如何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
(三)協商討論會發言稿。主要是在專題協商、協商座談、對口協商、提案辦理協商、遠程協商、界別協商等會議上的發言。圍繞既定的協商主題,立足本地本單位本界別實際,圍繞中心大局,從專業角度、界別角度、長遠角度出發,提出意見建議,表達清楚同意什么、不同意什么,分析利弊,闡釋原由,提出見解主張,具有較強的概括性、條理性和說服性,要有參考價值。如,某委員在省政協十二屆十七次常委會會議上,以“推動建言資政、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我省‘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為題目發言,緊扣圍繞“十四五”建言獻策的主題,立足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主責主業、堅持思想引領3 個方面論述,方向正確,定位準確,觀點明確。
(四)民主監督會發言稿。圍繞既定的監督議題,突出問題導向,從全局角度客觀分析現狀,指出存在問題,探究短板弱項,對癥下藥,開準藥方,提出合理化建議,具有權威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如,在2020 年河北省政協組織召開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落實專項民主監督座談會上,某委員和其他委員、黨派成員、專家學者一起,就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或解決方案。“盡快出臺集中安置區社區管理具體指導意見,加強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為搬遷居民‘留得住、過得好’提供組織保障……”開門見山,意見明確,建議具體,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有力參考。
(五)征求意見發言稿。圍繞既定的中心議題,詳細研究征求意見稿件,結合本職工作,發揮專業特長優勢,分析與本職本界別相關的內容、觀點、數據、案例等,提出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如,2018年5 月,省政協召開對口協商座談會,邀請部分省政協委員,就《河北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征求意見稿)》開展協商座談,體現了政協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體現了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各位與會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切中肯綮、質量很高,為進一步修改完善條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有關部門積極采納,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協力推動法治河北建設。
(六)典型發言稿。圍繞本職崗位、本界別專業或研究領域取得的先進成果,系統梳理做法,提煉經驗體會,向領導和外界宣傳推介,讓與會者獲得啟發,受到教益,起到榜樣示范作用。這類發言稿要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內容有高度、有厚度、有深度,便于讀者學習理解。如,某委員在全省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以破解“兩個薄弱”為突破口,為加強和改進市縣政協工作提供堅強保障》,從如何做的角度講主動贏得黨委重視和支持、認真破解基礎工作薄弱、積極破解人員力量薄弱3 個方面情況,思路清晰,做法具體,讓人聽得明白,印象深刻,富有成效。
(七)學習體會發言稿。圍繞既定學習內容,如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黨的創新理論、黨的歷史、統一戰線史、人民政協史等交流心得體會,說心得、談感想,發掘感悟收獲,指導工作實踐。發言稿要求主題突出,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詳略得當,表達生動感人,具有一定的理論性、思想性、實踐性。如,某委員在讀書交流會上,圍繞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以“從五個方面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為題發言,圍繞踐行好“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進行交流,主題鮮明、視野開闊,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這類發言稿要突出政治高度、理論深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既要有理論縱深感,又要有現實針對性。
三、發言稿的定位與撰寫。總體上講,政協發言稿的共性特點是“觀點為王”和“場景優先”,做到有深度、有溫度,容易讓人接受,符合會議目的主題、符合會議場景、符合主體身份。一是突出主題。圍繞發言旨在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初衷,首先要進行文稿立意,確定結構和內容。發言稿的中心往往在標題中要體現出來,主標題、一級標題、二級標題貫穿一條主線,各個部分層層遞進,同向發力,確保中心突出,主題鮮明,切忌“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二是考慮場合。發言時具體的場合、對象、情境都要提前想象、換位思考。充分考慮在什么場合發言,是內部會議還是公開的會議,是綜合性會議還是專題性會議,參會人員是哪些、規模大小等。大場合與小場合、莊重情境與熱烈情境、隨機場景與程序場景,對發言的需要是不同的。三是注重角色。發言的主體是文稿使用者,其身份、職務代表著職責定位。同一位發言主體,向上級匯報工作時的身份是下級,向下級布置工作時則是上級,有時是協商議政的參與者,有時是黨委、政府的負責同志,有時代表界別發言,有時代表黨派發言,凡此種種,文稿內容也要隨之變化。四是謀篇布局。古人云,“意在筆先”。一篇高質量的發言稿必有合理的骨架作支撐,即發言稿的結構。要提前定好提綱,確定先寫什么、后寫什么,詳寫什么、略寫什么,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分幾個段落,做到“首尾呼應,眾星捧月,連貫暢通。”五是邏輯清楚。毛澤東同志曾說:“寫文章要講邏輯。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說話的結構。”論點是發言稿的中心思想,是貫穿始終的主題主線。論據是用以支撐論點的素材,包括調研情況、經驗做法、統計數據、經典名言等,與發言稿主旨緊密結合,進行選擇、加工、提煉、歸納。六是切中要害。發言稿必須觀點鮮明,能真實、客觀反映問題,特別是對策建議要有準確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對材料的取舍,不能主觀臆斷,而要嚴謹求索;對問題的判斷,不能泛泛而論,而要直指解決問題的關鍵和緊要處;對結構的安排,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完整合理。分析問題入木三分,直截了當,簡潔明了。抓關鍵,講旗幟鮮明、直奔主題的話,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表達什么,開門見山,口口到餡,要言不煩。七是講好故事。有的發言稿也可以用講故事來牽引,還可以用好比喻等修辭手法,這樣可使發言更有意思和趣味,在輕松的氛圍中,把事情說清楚、道理講明白。發言要敢于直抒己見,講獨立思考、和而不同的話,防止人云亦云、老生常談,要努力講出新意、講出風采、講出特色。
常言說:“政協委員是靠發言吃飯的。”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履行好職責使命,發揮好主體作用,發言是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在火熱的工作實踐中,政協發言稿種類較多,內容觀點豐富,需要平時注意研究,不斷從理論上探索,在實踐中鍛煉,把握工作規律,提高發言本領,努力為新時代政協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