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 范社嶺
近年來,“一帶一路”建設迅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拓展,河北自貿區開篇布局,內陸港作為供應鏈的重要樞紐,承載作用愈發突顯,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強化規劃和引導勢在必行。為此,民建河北省委曾提出相關建議,均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彰顯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
省委“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布局建設無水港,支持石家莊國際陸港建設”。省委書記王東峰強調,要“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面向京津冀及國內外市場,大力發展海陸空聯運,著力提升保稅功能,促進雙向運輸平衡,打造集倉儲、物流、加工、進出口貿易、綜合服務于一體的京津冀重要陸港,不斷增強輻射帶動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新貢獻。”這為石家莊國際陸港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也為我省大力推進“三區一基地”建設,推動“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為此建議: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突出規劃引領。立足河北、服務全國、放眼世界,精心編制國際陸港建設總體規劃,重點圍繞“通達、融合、聚集、輻射”的發展定位,堅持布局集中、功能集成、產業聚集、發展集約,科學研究布局陸港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鏈。
二是強化區域合作,推動協同發展。充分發揮石家莊國際陸港(冀中南智能港)作為國家一級物流基地和全國14 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之一及國際鐵路貨運班列的規模優勢,整合政府和企業優勢資源,加強與周邊機場、港口互動,實現資源共享,形成海陸空多式聯運格局。推動“陸海聯動、公鐵聯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多式聯運建設,支持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鐵路物流基地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河北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增強我省外向型經濟對外開放度和通道物流產業競爭力。
三是強化樞紐意識,鍛造陸港雙翼。支持石家莊國際陸港規劃建設陸港型物流樞紐、中歐班列京津冀集結中心。推動從“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打造“干支結合,樞紐集散”集疏運體系,實現數字班列,打造國內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陸港樞紐,匯聚全省乃至全國的貨物,提高班列的運行質量。抓緊協調國家發改、交通等部門,打造京津冀地區中歐班列的始發站和集結中心,構建與北京空港樞紐、天津海港樞紐并駕齊驅的重要抓手和支撐點。
四是強化財政扶持,持續釋放紅利。參考先進省市做法,為石家莊國際陸港配套產業園區建設留足發展空間,不斷創新投融資機制,建立開發建設投融資平臺,采用政府、國有大型企業與社會資本多元混合開發模式,破解土地資金瓶頸。支持申報石家莊鐵路口岸及糧食、肉類指定口岸和汽車整車進口等口岸。做好鐵路貨物集裝箱化、零散貨物快運化和多式聯運標準化體系建設。持續落實中歐班列補貼支持政策,明確列入省市縣財政預算。充分發揮陸港倉儲和保稅物流中心優勢,積極爭取納入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讓其享受自貿區優惠政策。
五是強化人才支撐,夯實發展基礎。借鑒西安歐亞學院培養陸港人才的成功經驗,精選與培養貿易人才相關的大學開設物流學、管理學、陸港學等專業,根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多層次、多元化的能力特點,構建分類設計、分層實施、獨立創新、選修與必修相結合的實踐教育體系。
六是強化功能拓展,推動優勢轉換。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契機,拓展石家莊國際陸港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建設連通世界的物流網絡和國際物流重要節點,規劃建設國際物流產業園區和應急儲備基地,把物流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出臺優惠政策,完善運行機制,推動“線上與線下、制造與服務、科技與市場、產業與金融”有機結合,推動貿易、投資、技術創新協調發展,聚焦高端綠色產業,打造國際陸港經濟綜合試驗區,使之成為河北與世界互動的窗口與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