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 王建文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裝備制造業與智能制造深度融合,裝備制造業不斷提質升級,對拉動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智能制造在推動我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還存在部分瓶頸問題亟待突破,“十四五”時期,應全力搶抓智能制造這一工業革命先機,推動我省由裝備制造業大省向裝備制造業強省邁進。為此建議:
一是開展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提升行動。加大對智能制造平臺、智能裝備推廣、數字化車間培育和智能制造示范區建設的支持力度。二是強化財政金融支持。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智能制造重大項目、科技攻關的財政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務,優化融資結構。三是強化人才支撐。加強“新工科”人才培養,利用京津冀高校人才優勢,帶動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融入企業發展。四是建立“畝均效益”評價體系,加大智能制造項目用地、用能等指標保障。
一是建立校企合作研發體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整合科技創新團隊,實現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新突破。二是推動裝備制造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支持企業承擔智能制造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三是構建智能制造孵化和培育平臺體系。通過平臺孵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制造“獨角獸”企業和智能生產線、數字化車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立足國內大循環、區域全循環的理念,引導我省高端裝備制造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廣泛嵌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一是選取龍頭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支持長城汽車、中信戴卡等行業領軍企業工業互聯網項目建設,拓展“5G+互聯網”融合應用,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工”,在裝備制造業中樹立智能制造行業標桿。二是不斷完善相關智能制造配套體系,形成完整產業鏈條集群。通過“強鏈補鏈延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支持新制式軌道交通等產業,加強企業間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形成一批供應鏈體系完整、國際競爭力強的區域產業集群。
緊盯全球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方向和前沿技術,推動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一是推進大數據共享開放平臺建設。加快建設省級大數據云平臺,構建智能制造數字化區域網絡,推動智能制造區域性數字創新中心和數字服務中心建設。支持省內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建立數據大腦,推動企業信息內、外部交換連接,形成“互聯工廠”,共享信息資源。二是加大對大數據核心技術的突破。加強對工業大數據基礎運算能力和對嵌入式數據庫、關系型數據庫、各類工業數據應用軟件、數據集成平臺的研發,推動我省高水平信息集成系統建設。
一是加大對智能制造服務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裝備制造服務業產業園區,鼓勵、引導各方資本投入,發展一批智能制造相關服務管理企業,為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技術和系統研發提供完善的支撐體系。二是推動專業化增值服務創新發展,激活服務增長空間。引導相關企業加大對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等服務行業的投入,延伸我省裝備制造業產業鏈條,彌補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服務環節短板。三是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商。支持省內裝備制造企業以智能化升級為突破口,從提供設備向提供設計、承接工程、設施維護和管理運營等智能制造一體化服務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