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 馬春玲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把“創新”放在首位來強調,而“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創新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隨著改革創新力度的不斷加大,全省開展創新和實現創新的企業明顯增加,創新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創新活動顯著提升,已處在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躍升期。但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還存在連續創新能力不足,創新人才短缺等問題,在一定范圍內制約了當前我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一是連續創新能力不足。2019年全省實現創新的企業有8839 家,連續兩年均實現創新的企業有4568家,比上年降低8.4%。其中建筑業企業下滑最明顯,連續兩年實現創新的企業有201 家,比上年降低18.5%;工業和服務業中連續兩年實現創新的企業也分別比上年降低7.4%和8.7%。
二是創新人才短缺。調研發現,29.1%的企業認為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是創新主要阻礙因素,這一觀點在有技術創新的企業中高達49.7%。22.7%未開展創新的企業也認為人才的缺乏和流失是影響創新最主要的因素。
三是產學研合作比重下降。在創新合作企業中,產學研合作企業占比為37.5%,比上年下降4.0%,與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的企業分別占29.0%和19.4%,比上年下降3.5 和2.5 個百分點。
激發企業主體創新升級活力,需要從國家政策加持、創新生態護航、產學研用一體賦能、科技人才保障四個方面集中發力。
(一)強化創新政策的落實力度。探索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的創新政策協調機制,加強科技政策與財稅、金融、貿易、投資、產業、知識產權等政策的統籌協調,形成目標一致、協作配合的政策合力。加強政策精準對接,注重傾聽創新主體心聲,切實把創新主體需求轉化為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政策舉措。擴大優惠政策落實力度,鼓勵企業吸引和培養人才。加大創新政策的宣傳力度,讓企業了解政策享受條件、申請流程和辦理方法,強化對創新政策落實的監督,使有關政策切實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大力營造有利創新的外部環境。以政府為主導,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加大各類企業的創新動力,推動企業通過改進技術和自主創新贏得市場競爭。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建立動態包容、審慎監管制度,制定落實激勵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和各項保障舉措。建立各領域協同創新的信用機制、責任機制、統籌協調機制,擴大創新資源邊界,促進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組織創新和業態創新更好地結合。加強創業創新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原始創新、二次開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有效提高企業維權效率。
(三)有效引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在關鍵共性技術和基礎共性技術研發方面,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大、中、小企業各自優勢,突破各創新主體分散式創新的境況,引導領軍企業聯合中小企業和科研單位系統布局創新鏈,提供產業技術創新整體解決方案,推動形成協同式創新、集群式研發、動態式演進的創新格局。探索構建產學研用長期聚合發展的動力機制,以領軍企業為核心組建產學研用創新聯盟,實現聯盟企業的共同成長與技術創新網絡的協同擴張。支持高校成立獨立運作的研究中心和技術轉移中心,縮短技術產業化距離,構建創新主體間長效技術轉化機制,實現科技研發與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
(四)大力培養和引進創新人才。率先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實施創新領軍企業、領軍人才和卓越工程師行動,建立全省創新貢獻突出的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人才庫,建立健全獎勵表彰體系和制度。同時,引導和鼓勵各地依托行業領軍企業、相關高?;蚩蒲性核步óa業協同育人平臺、新興產業培養發展基地,配套建設人力資源產業園等。在創新環境、薪酬待遇、生活保障等方面向創新人才傾斜,營造引人、用人的良好創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