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委員 孫增武
紅色資源是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留下的歷史遺存和精神印記,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她承載著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創業的奮斗史、砥礪奮進的改革史,彰顯著黨的性質和宗旨,見證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凝聚著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是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優質資源。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中,紅色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是黨史學習教育不可再生的“活化石”,為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良好載體和鮮活場景。
河北是紅色資源大省,具有數量多、分布廣,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明顯優勢。據統計,全省紅色資源2000 多處,并有大量的革命遺址遺跡群,內容涵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各個時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紅色資源的挖掘利用,較早就明確了挖掘利用紅色資源的工作思路。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紅色資源的挖掘利用工作取得較大進展,逐步形成以“烈士紀念設施”“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共黨史教育基地”“紅色旅游”為依托,相輔相成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的良好局面。并打造了李大釗故居及紀念館、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八路軍129 師司令部舊址等享譽全國的紅色資源品牌,充分發揮了紅色資源的學習教育功能,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不竭精神動力。對照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紅色資源的挖掘利用工作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資源浪費現象依然存在,整體長遠謀劃不夠,思想內涵挖掘不深,宣傳教育形式單一,發展動力不足等,需要引起廣泛重視,進一步加大挖掘利用力度。
河北要抓住建黨百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科學規劃、深入挖掘,全力將河北打造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紅色熔爐”。
一是加大紅色資源保護力度。成立由組織、宣傳、檔案、黨史、教育、文旅、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組成的河北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協調機構,加強統籌協調和督導;制定出臺河北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法規或規范性文件,提高管理水平;加大資金、人才扶持力度,提升從業人員素質。
二是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內涵。首先是歷史內涵。通過廣泛搜集整理并科學運用紅色資源史料,立體再現歷史原貌,生動還原歷史場景;其次是精神內涵。通過深入研究紅色資源史料,重現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的精神特質和價值追求;第三是時代內涵。結合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精神與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三是豐富紅色資源宣傳教育方式。首先是豐富線下教育方式。合理規劃黨史學習教育紅色資源精品線路,并引入新技術,采用新形式,讓紅色歷史“活”起來,使受眾由“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其次是拓寬線上宣傳渠道。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開展線上宣傳教育。建議按照時間維度,以建黨百年歷史為“軸”,以有代表性的紅色資源為“點”,串聯形成“鏈條”,建設紅色資源網上展館。第三,是編輯出版學習教育教材,助力黨史“六進”活動。第四,是規范陳展內容,豐富陳展手段,提升陳展效果,更好地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史學習教育資源。
四是探索紅色資源發展之路。發揮“龍頭”紅色資源輻射作用,統籌推動紅色資源集中片區的區域合作共建,打造紅色資源區域集群。同時盡量與城市建設、鄉村振興協同發展,構建大發展、大教育、大格局,提升紅色資源挖掘利用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從而推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