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娜
(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900)
農村基層的文化建設是影響到農民脫貧非常關鍵的因素,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農村圖書館在農村文化建設,幫助農民提高文化水平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現實中,農村書屋的建設卻面臨諸多的問題,例如藏書數量少、書籍殘破、內容陳舊、涉及的學科不夠廣、管理人員配備不足等,這些存在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村書屋的發展,難以吸引農民讀者。最終導致農村書屋的利用率不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提升困難。高校圖書館擁有眾多的書籍館藏和其他優質的教育資源,在扶持農村書屋建設方面的作用值得研究[1]。
由于每年農村書屋書籍的更新需要有一定的經費支持,財政經費的支持不足,就會阻礙農村書屋書籍的更新,書籍殘破以及書籍內容陳舊大大地降低了書籍的吸引力,影響了讀者閱讀的興趣。隨著時間推移,農村書屋無人問津,甚至關門大吉。
農村中老年農民普遍文化程度低,思想比較單一守舊,對新知識難以接受。習慣于幾千年的傳統農耕文化,對現代科學技術的了解不足,也未能領會“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農民沒有形成發展的思維,閱讀熱情不高,不愿意通過閱讀進行提高學習,而能夠得到即時滿足感的各種娛樂卻非常盛行,這些娛樂誘惑力巨大,擠壓著農民們閱讀的時間、精力、空間、積極性等[2]。
不愛閱讀的農民處于家庭教育主導地位,其秉持著上不求上進的思想,陳舊的教育觀念對農村年輕一代進行教育,在長輩們比較落后的思想熏陶下,年輕一代大多數未能跳出陳舊思想的桎梏,無法樹立熱愛閱讀,終身學習的觀念,較之熱愛閱讀的人更難實現自我突破。
由于農村書屋圖書的更新經費來源有限,僅靠財政的支持無法很好地實現農村書屋的書籍更新。所以,通過與其他機構的合作來實現資源共享很有必要。高校圖書館的圖書種類繁多,館藏紙質圖書數量巨大,且更新速讀較快,可以與農村書屋建立定點的對口幫扶關系。定期將一定數量的圖書流轉到農村書屋,促進農村書屋的圖書更新速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向農村書屋捐贈圖書,充實農村書屋的藏書量[3]。
農村書屋的圖書配置應從契合農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引起農民們對農村書屋書籍的興趣。由于現在是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飛快,知識的實用性和時效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農村書屋的書籍要想得到農民讀者的稱睞,必須對他們有意義。如能夠讓他們提高農作物產量,或者能夠節約成本,減輕農耕工作量的農業方面的新知識;又如養生方面的書籍,能夠介紹養生的方法,在農村人口老齡化日益加重的當下,能夠有效指導疾病預防,養生保健等,能夠讓農民讀者感到實用的知識[4]。
高校圖書館派專員與農村書屋進行對接,對農村書屋的管理人員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平時加強交流。幫助農村圖書館制訂相關管理制度,如《農村書屋管理制度》、《農家書屋借閱制度》、《農家書屋讀者文明公約》等[5]。
高校中人才濟濟,校園內人員密集,需求比較大。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組織義賣活動為農村書屋籌集活動經費。例如發動師生捐獻閑置物品、繪制字畫、制作手工藝品等進行義賣,將收集得到的善款用于農村書屋的活動經費開支,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
高校是文化建設的前沿陣地,擁有眾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尤其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優良的師資隊伍。高校圖書館可以組織高校的教師到農村書屋為農民開展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和講座,如講授農業種植技術、提升農業管理水平,傳授電子商務、計算機基礎及故障排查知識,普及自然災害防范、電信詐騙、法律法規、科學養生和疾病預防等知識。也可以對村民進行調研,就村民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講解,以農民需求為導向提供相關的知識培訓。
高校擁有眾多多才多藝的學生社團,例如圍棋協會、魔術協會、演講與口才協會、紅十字協會、電器維修協會、計算機協會等。針對現時農村老齡化嚴重,老年人需要學習基本的醫療應急技巧;留守兒童需要關懷,需要接觸外界新事物,學習能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科學知識,高校圖書館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高校中的相關學生社團,到農村書屋開展各種知識競賽和惠民活動,讓農民能夠寓學習于娛樂,又能夠從中得到實惠,感覺有收獲,既豐富了農村書屋的內涵,又提升了村民們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農村書屋作為農村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提升農民文化素質的重任,認真建設和管理好農村書屋,提供適應當前社會需要的圖書資源,培養起農民的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能夠成為農村地區擺脫愚昧、融入文明的橋梁,培養出能夠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農村人力資源,能夠好好實現自身的價值,是今后農村書屋發展的方向。高校圖書館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陣地之一,有責任也有能力攜手農村書屋幫助其實現時代賦予的使命。雖然當下農村書屋還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是隨著國家科技的飛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鄉村各項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農村書屋會在前進的大潮中不斷完善自我,發光發熱,也會成為未來農村人才的培養搖籃,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