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方
(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623)
根據杜定友先生的定義,“地方文獻”是有關本地方的一切資料[1]。大致包括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等相關資料,具有鮮明的地方性、歷史性、載體的豐富性和內容的時代性。有關地方文獻收錄范圍在學界一直存有爭議,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各地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不斷推進,發展迅速,成績斐然。
近10年來,業界對地方文獻整理與開發的相關研究成果眾多。有以文獻收藏機構工作情況為實例進行的研究,有從整體宏觀層面談地方文獻價值和保護利用的策略,也有從具體的角度探索地方文獻保護工作的新途徑。
公共圖書館如南京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重慶圖書館、山西省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如南京大學圖書館、上海大學圖書館、西藏大學圖書館、深圳大學圖書館、泉州師范大學圖書館;各縣區圖書館如杭州江干區圖書館、上海浦東區和松江區圖書館、深圳南山區圖書館、酒泉瓜州縣圖書館等,分別有學者或本館工作人員結合地方文獻保護工作實例進行研究。首先對本館地方文獻館藏情況(館藏特色)和文獻保護情況做基本梳理,再針對具體問題談解決對策或分享整理和開發的成功經驗。
如黃俊貴在《地方文獻工作芻論》[2]中,主要就地方文獻的主要特點和作用、地方文獻工作的定位及開發利用提出觀點;韓笑盈在《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區域文化內涵及開發利用》[3]中,從地方文獻的區域文化內涵和開發利用兩個方面,總結了具體施行措施;張巧珍在《基于VOS viewer的國內地方文獻研究綜述》[4]中,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對2000-2019年間的地方文獻研究文獻進行特征分析并提出對地方文獻研究發展的思考。
具體到地方文獻工作中的某一部分來談地方文獻的整理與開發的研究成果不勝枚舉。如從地方文獻的征集方法和收集渠道、地方文獻的閱讀推廣、地方文獻編制、地方文獻的數字化建設和服務模式、地方文獻價值與發展策略研究、地方文獻整理出版中的著作權問題以及結合具體地方文獻從中進行專題學科研究等。
當前對地方文獻的整理與開發工作主要存在觀念有局限性、文獻征集和保護不到位、研究和開發流于形式、技術與資金支撐乏力等主要問題,在借鑒各地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整理和開發工作實例的基礎上,筆者提出公共圖書館在地方文獻保護與開發工作方面的系統對策。
要增強對地方文獻價值和保護、開發意義重要性的認識。地方文獻的價值與意義不僅體現在其文物、文獻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上,更體現在藝術價值的研究和社會文化的傳承等各個方面。征集和保護是地方文獻工作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才有整理和開發的可能。因此,公共圖書館還要結合本館工作實際,做好地方文獻工作的合理定位與規劃,建立配套的地方文獻工作機制,將觀念的重視落到工作的實處。
1)摸清家底,找準特色。首先要對本館館藏情況進行全面統一的摸底和統計工作,不僅是對館藏地方文獻在數量、內容上的梳理,更要細化到對文獻保存狀況的具體統計。在此基礎之上,還應對本館地方文獻特色要有準備的把握,如藏量最大的文獻內容,保存最連續、完整的文獻內容,地方名人專藏等別具地方特色,或其他文獻收藏機構少有甚至本館獨有的地方文獻等,這都將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好堅實基礎。
2)科學編制,分級管理。在全面摸清本館文獻情況后,可進行科學的編目存放和分級管理。針對地方文獻的不同類型,古籍文獻、民國文獻、檔案文獻、地方志、家譜資料等,結合文獻自身特點進行編目。甚至可針對某一主題地方文獻進行專題目錄編制,凸顯地方文獻特色。同時可將地方文獻劃分等級,如一級珍品收藏類、二級特藏類和三級普通收藏類,再針對不同等級地方文獻采取不同程度的保護措施,突出強調對重要文獻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對于急需保護的重要文獻資源,投入人、財、物進行文獻的修復、脫酸,考慮下一步的再生性保護與開發。
1)組織對本地地方文獻進行系統性研究,為開發利用夯實基礎。對地方文獻的研究,不僅是對地方文獻價值的研究,還可以從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地方文獻中所包含的學科研究資料、地方文獻的整體分析統計等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充分發揮地方文獻的學術資源價值。深入系統的研究,對地方文獻的資源建設、數字化開發、編纂出版、專題策劃方面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2)注重地方文獻的數字化開發。全國各類圖書館目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地方文獻數字化建設與開發。數字化建設主要集中在特色數據庫的自建。自建特色數據庫需要我們的館員提前對同行相關數據庫有充分的了解,能做到合理策劃,突出數據庫資源建設特色;同時充分利用商業庫資源,做好地方文獻服務需求調研,打造自建數據庫服務特色,提升自建數據庫的實用性與利用效率。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加強與兄弟館之間的合作溝通,謀求資源的開放與共享。
3)做好地方文獻影印出版工作。現階段地方文獻的出版規模大、數量多,但存在重復出版且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較多學界急需的地方文獻資源尚待開發。因此公共圖書館在對地方文獻進行影印出版時還需在結合館藏資源的基礎上,做好出版工作的前期分析調研,組織精良力量對文獻進行編纂、點校等。合適條件下,可采取出版立項的方式,吸引更多優勢資源,做出本館地方文獻影印出版物的特色。
4)進行專題策劃與合作開發。對地方文獻的整理與開發,還主要體現在策劃專題閱讀推廣活動,加強與公眾的連接和互動方面。為此,公共圖書館可以專題策劃的形式,聯合其他資源豐富的兄弟單位,合作開發,舉行專題的展覽、講座、研究工作坊等,提升公共文化和人文服務的氛圍,創造地方文獻被大眾了解、熟悉、研究和利用的機會,讓地方文獻服務于社會公共文化乃至國家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整理和開發任重道遠,需要在各個工作環節進行系統的管理與落實,做好文獻的征集、整理與保護及后續研究、開發和社會服務。在做好文獻本身的整理與開發工作外,還需重視專業人才隊伍培養與建設,實現地方文獻整理和開發工作的專業化和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