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亞 劉雅茹
(青島市圖書館,山東 青島 266071)
公共圖書館的特色資源是指那些只有本館擁有而別館不具備,或本館收藏豐富而別館相對貧乏的各種館藏資源,一般是具有歷史特色、地域特色、專題特色以及在其他內容或形式上具有特色的資源。特色文化資源建設是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特色標志,是公共圖書館提供特色服務的基礎。在信息紛繁復雜的網絡時代,公共圖書館的特色資源是體現公共圖書館獨特性與專業化的重要因素。
特色館藏不僅僅指古籍、善本等,凡是有別于其他圖書館的個性化、特色化收藏都叫特色館藏。公共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與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在內容上有所區別,主要指本地區在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形成的特色文獻資料。館藏形式不限于圖書、報紙、期刊等,圖片、照片、影片、畫片、唱片、手稿、票據、拓本等都可成為特色館藏一部分,簡而言之,公共圖書館的特色館藏以地方文獻為主但不限于地方文獻。特色館藏對于發揚和傳承本地區特色文化,助力文旅融合有重要作用。如何評估和發展特色館藏?筆者主要從文獻保障能力即特色館藏總量、特色館藏增長率,以及讀者利用評價三個維度出發,研究區縣公共圖書館如何發展本地區特色館藏。特色館藏總量代表公共圖書館提供特色服務的總體能力,包括實體館藏與數字資源兩方面,特色館藏只有達到一定的數量,才能保障特色館藏內容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盡可能廣的覆蓋讀者群體的多樣化需求;特色館藏增長率代表特色館藏的可持續性發展,確保館藏的新穎性與時效性,能否隨社會的變化進行更新與補充,維持并提高特色館藏服務能力,特色館藏的增長率可以從特色館藏的總體年增長率、特色館藏重點項目的增長率、新的特色館藏項目增長率等方面考核;年文獻流通率是考核讀者利用評價的重要指標,特色館藏年文獻流通率高低可反映其存在價值和意義,是調整特色館藏建設方向的重要依據。
圖書館特藏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特藏建設應注重資源結構的合理性與資源體系的多元性,構建獨特的資源優勢。不斷完善特色資源建設是最大限度地發揮特藏價值的前提,充分發揮特藏價值是圖書館建設特藏資源的根本目的。除了紙質資源,還可豐富相關的非紙質文獻,如影音資料、實物、民間私人檔案、手抄稿、印章、圖片、題詞賬冊、饋贈、翻印資料、歷史性的非正規出版物等。對特藏內容的提煉和詮釋,對特藏背景的概括與解讀,對特藏特殊性、稀缺性、系統性以及其價值和意義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都是對圖書館服務能力全方位的考驗。圖書館特藏資源以資料背后承載的歷史為切入點,以豐富的形式和視角展現了中華文化,對實現圖書館教育功能,促進文旅深度融合起到積極作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加強圖書館紅色文化特藏建設,充分發揮圖書館資源建設優勢,有利于以學術研究支撐紅色文化旅游實現內涵式發展,以紅色旅游帶動建設紅色文化陣地。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想要做好圖書館管理的創新,便必須做好體系和制度的創新。首先,應該進行綜合制度創新,比如重新設定人員的編制、業務部門的職責和工作內容等等。其次,需要進行行政制度的創新,比如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來進行晉升制度和考核制度的制定,從而給員工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奠定基礎,并且還需要進行獎懲制度的制定,將員工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最后,需要進行讀者服務規范的創新,明確管理人員對讀者的權利和義務,在給讀者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同時,還需要確保讀者能夠知道自己的義務,給讀者和圖書館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進行圖書館制度的創新不但能夠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更好地調動出來,還能夠給讀者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傳統圖書館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苦讀書”的地方,近年來將旅游休閑放松的“寓教于樂”理念輸入到傳統圖書館嚴肅、刻板的思維方式中,讓“學習本該是有趣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讀者接受和認可。紀念品是旅游的六要素之一,近年來圖書館開始重視基于特色館藏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小小的文創產品既承載著文化情懷,又延伸了圖書館文化旅游服務的半徑,是圖書館精神的具象呈現形式,也是實現圖書館文旅融合的載體。我國圖書館歷經改革開放40年來的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滿足了基礎性、綜合性服務的基礎上,高質量、特色化之路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這個時代背景下,以讀者為中心,融合社會教育、休閑娛樂、交流互動、文創紀念品購買等多種需求的新時代服務,標志著現代圖書館從傳統的知識中心向多功能中心轉型。因此需要圖書館人進一步轉變服務理念,注重特色館藏內涵的挖掘、宣傳、展示,滿足人們從基本文化旅游需求到高品質文化旅游需求的轉變,走出一條具備圖書館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
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期間也對實體空間建設提出了若干要求,基于此前提需充分借助信息化優勢,致力于數字技術創新改革,由此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閱讀服務,比如說做好互動式服務便可幫助用戶最快速地查找到專業性資料信息。關于數字實體空間優化:首先,要對現有電子閱覽室功能進行升級換代,譬如閱讀環境、數字化設備、信息資源等,之后在此基礎上為廣大用戶營造一個舒適、愉悅的閱讀空間,向數字化方位全面邁進,要在創客空間中提供充足的軟件設備,通過培訓和講座等活動組織進行大力閱讀推廣,條件允許時還要配備志愿者,由其負責對民眾進行閱讀指導,同時協助相關項目組織與開展;其次,以數字互動墻、數字休閑空間、虛擬現實體現等技術來強化用戶的體驗感,繼而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讓用戶對公共圖書館更為認可,提升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特藏建設已逐步引起業界重視,因為這既是區別其他圖書館的特色招牌,也是打造自身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既是圖書館自身內涵建設的亮點,也是圖書館實現文旅融合轉型發展和服務創新的加分項;還可以讓更多人加深對圖書館的了解。圖書館特藏建設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廣闊前景,在特藏的收集挖掘、深化協同合作、文化旅游服務理念的落實上還需要有更多前瞻性的頂層設計、體系化的統籌布局以及更先進的服務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