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煜
(廣州風行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著我們每位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食品產業問題關系著我國14億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問題,承擔著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重任。同時,食品產業也是當前我國經濟的重要產業支柱。早在2010年,中國的食品產業經濟總產值就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大食品產業。食品產業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最具潛力和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中國已然成為全球食品生產、制作和消費的大國。
1)世界糧食供求關系緊張,我國糧食安全問題面臨挑戰。受2020年特殊時期的影響,本就供求關系緊張的世界糧食更是雪上加霜。我國當前糧食消費出現剛性需求增長,糧食安全問題將面臨新的難題和挑戰。我國在糧食安全的長期規劃中明確提出,隨著近些年全世界谷物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而谷物生產量的增加遠遠趕不上消費需求的增加,這表示,世界糧食生產總量很難滿足人口對糧食的消費需求總量。國外的主要挑戰是世界糧食市場不穩定,造成糧食價格波動起伏較大。近十年,我國國內可耕種土地面積不斷縮減,水資源日益匱乏,供需矛盾日益加劇,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供給需求矛盾突出,這些都是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難題。
2)綠色環境對食品產業發展提出可持續發展要求。隨著世界人口日益增加,耕地資源和水資源矛盾日益嚴重,糧食安全、食品環境以及能源問題已然成為當前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近幾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食品產業也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和糧食安全問題。一旦人類生存的環境出現問題,耕地和水資源受到污染,食品產業會遭受嚴重的不良影響。當前,我國在食品產業發展上出現了原材料損耗大,加工過程能源消耗大等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數據,僅食品產業一年的用水量就高達100億立方米,耗電量2600億度,廢水排放量52億立方米,固體廢棄物4億噸。從上述數據來看,水、電等損耗過大,同時廢水廢物的有效利用率低。因此,食品產業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高速發展的行業,必須要增強節能減排,節水節電意識,提高食品綜合利用率,加強廢棄物的治理和減排。
3)公民健康意識的提升指引食品產業發展新方向。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改變。公民營養健康問題關系到全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我國正處在膳食結構和疾病發展的關鍵轉折時期,經濟條件的提升改變了原來人們的營養不良,但營養失衡也引發新的健康問題。營養失衡導致的青少年肥胖、“三高”問題、糖尿病以及癌癥等疾病,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居民主要疾病。人們經濟收入的增加,健康需求也隨之增長,同時對食品健康問題更加關注,人們對健康食品的需求愈加強烈。
4)食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我國食品產業在加工過程中出現很多副產物,這些副產物數量大,而且不能充分的合理利用。西方發達國家的農產品綜合利用率大多保持在90%,但是我國這一比例只有40%。以我國農作物的附加物秸稈為例,每年大約有八億噸不能實現循環利用。而我國在糧油、果蔬以及水產品加工等方面的副產物的總量大約是六億噸,其中六成左右的副產物不能實現循環利用,而發達國家只有一成的農產品副產物被丟棄。這就導致我國出現多種食品加工副產物的“垃圾大山”,造成資源的白白浪費。正是由于食品加工的綜合利用率低,很多食品大多是簡單加工或作為肥料使用,導致資源出現嚴重浪費現象。
1)食品綠色生產戰略升級。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可利用能源危機的出現,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這些問題都會對食品產業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對食品產業提出更高要求。根據中國當前在食品生產、加工和制作等方面存在的資源利用不足,清潔生產不夠,轉化效率不高、技術標準不規范、生產加工設備簡陋、集成度低以及智能程度低等問題,積極進行綠色食品研發和加工,在堅持高質量的前提下積極進行低碳加工技術研發,解決食品加工器械智能化、工程化和系統化等難題。此外,針對食品產業在二次加工過程中出現的高耗能、廢水廢物等排放和污染問題,我們積極進行食品加工生產綠色升級改造,在保持高品質高質量的基礎上,降低損耗,節能減排,提高資源有效利用,推動和促使產業升級改造,提高食品產業的智能化、標準化和系統化技術水平。
2)食品營養與健康戰略。食品營養和健康戰略是緊密相關的。從2015年開始,未來十到二十年是中國從食品產業大國逐步向食品產業強國發展重要階段,也是為普通百姓提供營養和健康食品的關鍵時期。對于我國現存的慢性疾病控制和國民營養健康實際需求,我國將重點展開食品營養和健康等方面的理論課程、實踐內容,也會將食品產業重點放在食品安全生產和制作,傳統食品的創新和功能細分,新食品的研發等技術集成和產業化示范。此外,還會增加食品的營養健康附加值,做到營養和健康雙重供給,實現健康智能化、一體化管理,領導并引導我國食品產業逐步向健康化和營養化智能化方向前進。
3)食品產業價值鏈高端化延伸戰略。前文淺析我國食品產業在二次加工和制作方面的綜合利用率不高,此外在食品產業的科技含量也相對較低,同時缺乏功能完善、智能化和專用性等高附加值的食品產業。我們應在這些現有問題上,積極進行科學探索和嘗試,努力增加生物技術應用,積極采用高科技全新食品加工技術,盡力實現多種資源的梯度增值和利用空間,不斷提升食品資源的全面研發和利用率,最終實現食品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循環開發和利用。
4)食品產業鏈從農田到餐桌一體化發展策略。目前我國食品產業鏈條由最初階段的原材料種植、控制,到食品初次加工、二次加工,再到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控制,食品生產設備器械的生產、制造、配送和使用等多個不同環節共同構成。我國當前的食品領域在產業鏈條上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缺乏產業鏈的整體系統布局,不同鏈條間的銜接程度不夠等問題。因為上述產業鏈問題造成的食品原料出現利用效率低,資源浪費比較嚴重,二次加工之后的環節可操控性不高,食品安全和質量出現隱患,食品安全的追溯性和危機公關能力較差等問題。因此,很有必要推行食品產業鏈的一體化系統化安全生產建設,將農田到餐桌整個食品加工過程鏈接起來,減少或避免食品在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過程中的隔閡。此外,還要防止食品從原材料到生產加工過程中的鏈條脫節問題,由此形成從原材料生產、運輸到食品加工、運輸與倉儲過程中的控制技術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