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星
(三門峽科建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河南 三門峽 472000)
當前,在我國已建高等級公路當中,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結構最為常見,相比其他基層材料,半剛性基層材料的優點在于高強度、板體性和穩定性好等,因此,可滿足公路建設的經濟和技術需求。然而,隨著交通量的不斷增長,半剛性基層的缺點也愈加凸顯,究其原因在于半剛性基層很容易產生干縮裂縫和低溫收縮裂縫,若不處理,將會進一步擴展至面層,并最終形成反射裂縫,對路面使用性能影響很大。為此,本文對瀝青路面反射裂縫的危害進行了闡述。
1)沿裂縫雨水將下滲至路面結構內部,甚至滲入地基,在動水壓力等因素影響下,將對路面材料進行長期連續的沖刷,大幅降低瀝青和集料的粘結性,從而影響路基強度和穩定性。2)基于裂縫的存在,必定會影響路面板體的連續性,從而出現裂縫處應力集中現象,并向路基頂面傳遞過大的應力。3)一旦路面存在裂縫病害,處理不到位,將會大幅增加瀝青面層底面的拉應力和頂面的剪應力,從而擴展為更為嚴重的病害,比如網裂、坑槽等,縮短路面使用年限。4)在行車荷載和氣溫變化等因素作用下,沿裂縫走向,磨耗層的集料、瀝青材料將大量剝落,并出現松散、坑槽等病害。
由此可見,在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病害當中,反射裂縫影響很大,做好反射裂縫病害處治工作至關重要。
據相關研究顯示,在受拉疲勞、受拉屈服及剪切屈服等作用下,極易產生反射裂縫。同時,在行車荷載的反復作用,導致裂縫擴展迅速。因車輛荷載影響,基層裂縫位置瀝青面層的底面逐步出現應力集中現象,進而導致初始裂縫產生,因長期車載作用,裂縫逐步向上擴展,隨后貫穿整個面層產生反射裂縫,由此可見,對于裂縫產生、擴展來講,行車荷載反復作用影響極大。因瀝青混合料具有極差導熱性能,在面層內各層溫度變化幅度并不一致,同時因極寒天氣等影響,大大增加了表層拉應變,且在所用材料極限屈服應變以上,這種情況下,極易出現裂縫,且會向下不斷擴展,此類裂縫往往以“上寬下窄”的形式存在,也被叫做受拉屈服。據相關數據顯示,如面層材料屈服應變值在1%以上,則此類裂縫不會產生。在半剛性基層上產生反射裂縫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晝夜溫差大,極易出現溫度收縮裂縫。因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基層則會出現收縮現象,此時半剛性基層將以受拉狀態呈現。由于1.0~1.5×10-5為水泥溫度粒料線膨脹系數范圍,因此如半剛性基層混合料收縮應力在其抗拉強度以上,則會有永久變形現象發生,進而產生橫向收縮裂縫。2)暴露時間長,極易出現溫度疲勞裂縫。結束基層施工后,如后期施工工序不及時,導致在自然環境下基層暴露時間過長,尤其是在透層瀝青噴灑后,將有黑色面層形成,大幅增加吸熱性能。因溫度應力影響,基層極易出現溫度疲勞現象,進而出現溫度疲勞裂縫。3)拌和質量差,極易出現不規則裂縫。據大量實踐表明,混合料的均勻性極易受到原材料質量、粗細集料比例等因素的影響。如水泥含量增減、集料用量不足等,將會導致鋪筑基層混合料后,局部形成橫向裂縫。此類裂縫特點為多、密,且不規則。4)養生不到位,極易出現干縮裂縫。往往選用乳化瀝青透層進行基層養護,透層需向基層內滲入一定深度,為5mm左右,但嚴禁油膜出現于表面位置。具體施工中,因乳液破乳時間各異,瀝青含量不同等,乳化瀝青將全部覆蓋基層表面乳液。這種情況下,該養生方式保濕效果不佳,無法滿足養生需求,進而出現干縮裂縫。
某公路工程為半剛性基層瀝青混凝土路面,通過實地調查結果顯示,本路段瀝青路面主要病害為收縮裂縫。為有效防治反射裂縫,需進行應力吸收層鋪設,要求調整原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可不改變路基與基層材料、結構。為保證施工質量,可選取300m為試驗路段。黏土為路基填土,1.1m為平均填土。2700㎡為試驗段HDPE-橡膠粉改性瀝青混合料應力吸收層整體鋪筑面積。具體施工流程如下:
1)表面清理。在應力吸收層鋪設前,需先將基層表面浮塵、泥土及碎屑清理干凈,隨后選取瀝青混合料進行基層坑洼部位找平,要求在3mm以內控制其平整度偏差,并進行透層油噴灑。一般以液體石油瀝青作為透層油,每平方米用量為0.9L。禁止在陰雨大風天氣進行噴灑透層油施工。施工時,需在15℃以上噴灑施工,且在130℃~140℃之間合理控制瀝青溫度。同時,在12小時以上控制透層油透入基層的時間,保證能夠充分揮發稀釋劑的作用。
2)拌和施工。同時選取間歇式拌和設備進行應力吸收層拌制施工,并做好生產配合比調整工作。同時,對冷料倉進料速度加以合理控制,按照配合比對熱料倉篩孔進行適當調整,與試驗室相比,熱料倉細集料篩孔應大出20%左右,同時應準確計量細集料、礦粉及HDPE-橡膠粉改性瀝青,15s為干拌時間。同時,應保證改性瀝青混合料攪拌均勻,無花白、離析等現象。
3)運輸施工。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運輸施工可選取15t自卸汽車,且保證車廂干凈,同時還應將一些油水混合物涂抹到自卸車內,材料卸完之后,需及時清理干凈車廂,不得存留雜物。裝料之后,可覆蓋篷布,以此起到保溫、防雨等功能。運輸到施工場地之后,可在175℃以上控制應力吸收層混合料的溫度,如混合料溫度在175℃以下或出現離析問題,則不得用于施工。
4)攤鋪施工。攤鋪可選用履帶式攤鋪機,施工前,應先預熱燙平板,溫度應超過110℃,且進行隔離劑噴灑。一般可在1.15~1.25之間控制攤鋪松鋪系數,并在充分考慮應力吸收層厚度的基礎上,進行攤鋪層高程的準確確定,并進行邊樁掛鋼絲設置,同時可通過橫坡控制器進行橫坡控制,且在-0.1%~+0.1%之間控制橫坡度誤差。根據施工要求,可在每分鐘1.5~2.5m之間控制攤鋪速度,避免波浪、斷裂等問題出現。為保證攤鋪施工的連續性,應保證3輛以上運料車在攤鋪機前等候,除此之外,還應做好隨時監測工作,如攤鋪厚度不均勻,需及時進行處理。
5)碾壓施工。初壓時,以輕型壓路機(3t)為主,且在2~2.5km/h之間合理控制碾壓速度,待碾壓3遍左右,即可選取雙鋼輪振動壓路機(12t)進行復壓施工,相比初壓,復壓遍數可控制在5遍左右,且碾壓速度也應有所提升,一般以4km/h為準,待碾壓輪跡基本消除后,為達到良好施工效果,可選取重型膠輪壓路機(30t)進行終壓施工,待其表面平整度滿足設計要求即可停止施工,此時需對其溫度進行檢測,應保證在110℃以上。
6)接縫處理。盡可能選取熱接縫處理應力吸收層接縫,若為冷接縫,則可通過加熱器進行預加熱,待其溫度滿足120℃要求之后,在進行攤鋪、碾壓施工,應保證接縫緊密。
總之,瀝青路面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行車荷載和自然環境等因素的作用,很多瀝青路面出現了早期病害,造成大量路面結構無法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坑槽、車轍、裂縫、泛油等等,尤其是裂縫病害最為普遍,若不及時維修養護,必定會發展為反射裂縫,貫穿整個路面結構,危害路面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隨著我國步入“建養并重”發展時期,很多早期修建的公路工程進入了大中修階段,路面養護任務艱巨而繁重。為此,開展瀝青路面反射裂縫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