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睿鳴
(新中天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重慶 401147)
環境檢測實驗室在檢測、分析污染物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污染廢棄物,某些廢棄物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種或者幾種危險特性;某些廢棄物不排除具有危險特性,并可能對環境或者人體健康造成有害影響。這些固體廢物和液態廢物即為危險廢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要求,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轉移、運輸等都必須按國家規定嚴格執行。因此,危險廢物的妥善處置和管理是社會化環境檢測實驗室一項重要能力體現。
根據《固體廢物鑒別標準通則(GB34330—2017)》,先判定是否為固廢廢物,再對照《危險廢物管理名錄》(2016年版)在名錄中即為危廢,同時還有的不在名錄中,需要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標準(GB5085.1—2007)》《腐蝕性鑒別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急性毒性初篩(GB5085.2—2007)》《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浸出毒性鑒別(GB5085.3—2007)》《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易燃性鑒別(GB5085.4—2007)》《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反應性鑒別(GB5085.5—2007)》《危險廢物鑒別標準毒性物質含量鑒別(GB5085.6—2007)》《危險廢物鑒定標準通則(GB5085.7—2007)》鑒定結果判定,若鑒定具有危險特性即為危險廢物,若無危險特性則為一般固廢。
1)廢水。我國的環境檢測實驗室通常會進行大量的溶液性的檢測,除了噪聲檢測和有關于放射性實驗的檢測不會產生廢水,其余大部分的實驗都要產生一定量的廢液。因而所排放的危險廢水在危險廢棄物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由于各種廢水中的性質的組成成分不一樣,所以要進行分開處理。現將廢水分為酸堿廢液、含重金廢液、有機溶劑廢液和含酚、氰化物廢物等三大類。
2)廢液。環境檢測實驗室常見的廢液有酸性廢液、堿性廢液、含重金屬廢液、有機溶劑廢液等。實驗室土壤、水質等的前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常見的酸性廢液有硫酸、鹽酸、硝酸、高氯酸、氫氟酸等,常見的堿性廢液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過酸或過堿的廢液如果直接排入下水道中,輕則腐蝕破壞管道設施,重則抑制水中生物生長,破壞水中生態及生物。實驗室中進行水質、土壤等的無機檢測過程中,會產生常見重金屬廢液包括含汞、砷、銀、鉛、鎘、鉻、銅、鋅等廢液。重金屬排入環境中不能被降解,通過食物鏈富集,成為生物體中不可分解的有毒物質,危害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健康。實驗室內進行樣品中各類有機物的檢測時,需要使用較大量的有機溶劑,如三氯乙烷、四氯化碳、苯系物、二硫化碳、石油醚等。有機溶劑吸入后會破壞動物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導致動物體各項機能失調,危害較大且不可逆。
3)廢氣。環境檢測實驗室中的廢氣通常是由檢測的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揮發出來的。實驗室的廢氣由于來自廢氣污染物,所以直接排放到環境中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并且環境污染物中的廢氣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出于安全考慮,環境檢測實驗室的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實驗室一般均在有通風口的櫥窗中進行。櫥窗中的通風口中的廢氣是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如果被人體吸收,會破壞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
1)引入環保管家。通過引入環保管家,提升企業的環境治理水平,提高企業環境治理的專業性與高效性,由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進行系統化、規范化制定,利用環保管家的服務,對企業環保管理人員的不足進行完善,幫助企業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及效果,將環境治理的被動化轉化為環境治理的主動化。同時,在引入環保管家之后,促進企業相關管理人員進行自身水平的提升,為企業規范化管理奠定基礎。
2)含重金屬廢液的處理。重金屬廢液主要包括含汞重金屬廢液、含銀重金屬廢液、含鉻重金屬廢液,下面分別討論這三種重金屬廢液。首先討論一下含汞重金屬廢液的處理,含汞重金屬廢液的形成是由于實驗室的水銀溫度計或者極譜分析器的破損而使汞單質進入實驗試劑中,對于含汞廢液的處理,可通過播撒硫黃粉對汞單質進行中和在進行排放。由于汞自身具有極強的揮發性,遇到類似情況,可通過播撒碘蒸氣與含汞廢液形成碘化汞在進行排放。對于含銀的廢液,可以用氯化鈉溶液來進行沉淀。先在含銀廢液中加入氯化鈉溶液,氯化鈉和含銀廢液形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形成的白色沉淀可以直接過濾處理,或者在氯化銀沉淀中加入Zn單質,通過置換反應將銀置換出來,從而回收利用金屬單質銀。對于含鉻廢棄物溶液的處理,向含鉻廢液中加入高錳酸鉀進行氧化,再進入二氧化錳進行過濾即可。
3)強化危險廢物全鏈條監管。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危險廢物環境監管體系。深入開展危險廢物專項執法檢查。建立危險廢物重點監管單位清單。明確環境執法機構對危險廢物日常執法職責,將危險廢物日常環境監管納入環境執法“雙隨機一公開”內容。積極探索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新模式,在重點單位的重點環節和關鍵節點推行應用視頻監控、電子標簽等集成智能監控手段。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嚴厲打擊非法轉移、非法利用、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違法傾倒等環境違法行為,嚴格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加大對當事人的索賠、罰款和刑事處罰力度。
4)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水平。一是通過規劃引導、約談、通報、區域限批、引進先進適用技術等多種手段,督促各地將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納入當地環保基礎設施,加快集中處置能力建設。在部分重點區域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推動形成一批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有效改善危險廢物處置缺口。二是鼓勵企業自建處置能力。鼓勵年產生量較大、種類單一的企業和園區配套建設危險廢物處置設施,鼓勵大型石油化工等產業基地配套建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緩解集中處理的壓力。三是提高現有處置設施的利用率,取消限制省內轉移的各種地方“土政策”,促進現有集中處置設施在省內共享,發揮現有處置設施的能力。四是通過改革拓寬處置利用途徑。探索園區小微企業產廢10噸/年以下集中收集;單一品種品質穩定點對點綜合利用;處置設施集團內共享;依托現有條件,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五是積極引進先進適用處置技術。
社會化環境檢測實驗室是環境檢測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規范化管理與運營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需通過制定危險廢物管理條例,規范危險廢物處置方法等環節,管理好實驗室的試劑、樣品,盡可能將實驗室危險廢物污染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