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英
1919 年至1949 年,跨度30 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是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歷史。學習這段歷史,我帶著這樣一個課題: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相對照,思考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現實意義。
概括4 個不同點。一是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前者以戰爭與革命為時代主題,后者以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二是創立時的國情不同。前者創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后者創立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是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不同。一個是領導全國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斗,一個是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四是理論主題不同。前者要解答的是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怎樣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后者要解答的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
兩個理論的共性思路體現在6個方面:一是共同的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二是共同的價值追求,即人民利益至上。三是共同的思想路線,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四是共同的創立因素,即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五是共同的理論形態,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六是共同的目標追求,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總結成功的經驗主要概括為4 個方面。一是正確的方向,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正確方向。二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這是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科學結論。三是建立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偉大力量,這是革命勝利的基礎。四是順應了歷史的必然,實現了人民民主,成立了人民共和國。
(一)堅持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正確方向,可以有效解決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重大問題。因為我國的發展壯大,西方國家加緊思想文化滲透,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日趨復雜。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社會矛盾和問題集中呈現。國內錯誤觀點頻現,宣揚西方價值觀,拿黨史國史說事,以反思改革為名否定改革開放,甚至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每個階段,思想路線斗爭都貫穿始終,而意識形態永遠是思想路線斗爭的主要利器。意識形態關乎人心向背,關乎國家政權穩定。我們借鑒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路線斗爭經驗,能夠有力地解決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突出問題。
(二)農村包圍城市理論,對于重視“三農”問題具有現實和長遠的啟發意義。這一理論開啟了馬列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對解決“三農”問題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一是它揭示了農民問題的重要性,總結出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二是揭示了立足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告訴我們必須立足于目前我國農民人口比例多的實際,專門研究合理的應對方法。三是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抓住重點,“三農”問題主要矛盾是農民問題,主要出路在于城鎮化,創造就業崗位,通過實現現代化,帶動城市化,最后解決農民問題。
(三)統一戰線理論對政協工作具有突出的指導意義。統一戰線理論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之首,對于新形勢下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促進政協工作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新修訂的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黨內法規的形式明確下來。人民政協要著眼于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新形勢,在推進協商民主發展的生動實踐中,切實發揮好統戰職能,做好統戰工作,努力展現政協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更好地凝聚共識、爭取人心、匯聚力量,努力做到資政建言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