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昌秋
站在人類歷史長河的驛站,認識一座城市,了解一座城市,欣賞一座城市;
打開民族復興夢想的史冊,品味一座城市、熱愛一座城市,建設一座城市。
當365 個日子圈成的年輪,化作平實而燦爛的印跡,12 個月的芳華倩影,便是城市的文明標志。
唐山,是座非凡的城市。一座座紀念館、博物館,展示著歷史的唐山、解放的唐山、震后的唐山、新時代的唐山,伴著評劇、大鼓、皮影的古韻,唱開你的心扉,令人領略唐山的時代風姿……青山的高昂挺拔,河流的纏綿柔順,平原的坦蕩無垠,海洋的寬闊深沉,“七個中國第一”和一個個創舉,一種種精神和一段段輝煌,在共和國的履歷中寫下了燦爛的篇章。我想如果能有“十二館之觀”,定是幸運的。
這里有紅色的信仰,堅定的信念,革命的理想,永恒的初心,不盡的能量。
這里有中國共產黨黨史和新中國歷史上不能不提的人物——李大釗。唐山樂亭人,第一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者,一句“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人們心中播下火種。
他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他也是一面旗幟。
離紀念館不遠處的大黑坨村,一座中國北方傳統的農家小院,是偉人的故居。在這片熱土上,感受偉人奮斗的歷程,汲取前輩精神的力量,鑄牢自己人生的坐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一課,是一次征途上的洗禮!
舉一次拳頭,溫一遍誓言。必然懂得“為什么能、為什么行、為什么好”。
看一回,心明眼亮!
這不是一座普通的博物館,廣場上矗立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塑像,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劫難,顯得更加珍貴。
新中國的幾代領導人與唐山有深厚的情感,每當唐山到了重要的歷史節點上,他們總是給唐山以巨大關懷和不盡的力量。
唐山是中國北方的工業重鎮,煤炭、鋼鐵、水泥、陶瓷、紡織、港口,在新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位置。在這里可以了解唐山的前世今生,探尋城市的發祥原點,摸清城市的歷史脈絡,知曉城市的產業特色,明晰城市的文明進程。這里濃縮著一城的情愫,聚集著日月的光輝。
展一次地圖,看一幅畫卷。“三山三河、三湖一海”精彩紛呈。
看一回,心中有數!
開灤的興起,是中華民族從農耕時代走向工業文明的重要轉折點。開灤是世界工業史和中國近代工業史上不能不提的典型企業,是中國近代工業搖籃中的杰出代表。開灤也是一座城市興起的主要支撐,先有唐山礦,后有唐山市。
作為河北省第一座企業博物館,記述了民族工業開創的艱辛。黑色汗水的澆灌,烏金太陽的溫熱,無數生命的呵護,一棵參天大樹支撐著轉動的天輪,成為城市不朽的標志,是劃在中國歷史上的符號。
河北的第一個共產黨員鄧培、五礦大罷工、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四五翻番、學大慶趕開灤、轉型發展……為共和國輸送了重要的能源,成為名副其實的時代棟梁!
坐一次礦車,當一次礦工。感受礦燈的星光閃爍。奏響煤海的浪花舞曲。
看一回,心潮澎湃!
一座陳舊的窯爐,一枚普通的商標,幾處殘存的廠房,是中國建材行業的“朝圣地”,中國工業史上,特別是建材史上不能不提的標志企業,是中國水泥工業的初心地,是享譽世界的民族工業品牌。
啟新水泥廠舊址,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桶水泥誕生后,開始了1889的水泥記憶。那一刻,中國建筑改變了結構,從修建萬里長城就使用的白灰,又有了一個新的伙伴——洋灰。石灰石經過了不同的熔爐,潔白的軀體,變成了灰色細棉土,擔當起建筑的使命,高樓、橋梁、道路,書寫著歷史的輝煌。
當冀東水泥在“三峽工程”等重點項目亮場,啟新隨之再啟程。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的“熔爐”讓百年老企業文化溢彩。
登一次老窯,憶一次夢想,構筑起思想的堤壩,讓生活的基礎更堅實。
看一回,心燈閃爍!
尋根溯源,有了起點才能掀開歷史的篇章。知道來路方可奔向遠方……唐山,在中國鐵路史上不能不提的地方。
這是一份中華民族的歷史答卷,一臺蒸汽機車,一條標準規矩的鐵路,一座跨河的大鐵橋,提振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令世界刮目相看;
這是一份愛國主義的時代篇章,一臺和諧動車,一條高速行駛的鐵路,一項領先的新技術,展示了東方大國的力量,讓世人震驚稱奇。
清晰的脈絡、翔實的史料、立體的展示,見證了中國鐵路源頭的事實;講述了中國鐵路的起點和發展;展示了中國機車發展的歷程;厘清了中國鐵路建設早期的重要謎題;填補了這一領域展陳的空白。
聽一次汽笛,受一次啟迪。從井口的天輪,到地面的飛輪,輪回中是燦爛的夢想。
看一回,心飛夢馳!
在新中國歷史上,在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史上不能不提的村莊。
當年一個“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曾經被毛澤東主席稱為“整個國家的形象”。翻身解放的農民,在冀東大地上用犁杖翻開了一個時代的歷史。
中國農民從沒有土地,到擁有土地。從擁有土地,到獻出土地,再到分有土地。一次次的變遷,農民才真正成為了土地的主人,才有了“窮棒子社”到小康村的故事。
聽黨話,跟黨走,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把翻身得解放喜悅,對共產黨的感激,對共和國的忠誠,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都化作了實際行動。
扶一次犁杖,撒一粒種子。在這片黃土地上,不問收獲,但問耕耘。
看一回,心路暢達!
把寓言變成現實,把傳說變成現場。一個小山村,靠一根扁擔兩個筐,兩個肩膀一雙腳,創造出中國改造河山、艱苦創業的奇跡,成為歷史上的經典案例,是中國農業農村發展史上不能不提的村莊。
面對起伏的山巒,“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不再是一個重復的口號,而是一種時代的精神。
沙石峪,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多個國家的政要到過的小山村,在中國北方,與紅旗渠等典型一樣,成為共和國建設的光輝榜樣。如今,有山有樹有風光,有歌有業有精神,一派嶄新的景象,“當代愚公”開啟了新的征程。
挑一次擔子,當一回“愚公”。必將堅定信念,向貧困和艱難宣戰,勇敢地擔當。
看一回,心勁十足!
長城是一道脊梁,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長城是一本大書,是一個民族的奮斗歷史。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喜峰口閃耀著光芒,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戰斗經歷,是不能不提的地方。
在中華民族的危難時刻,一面愛國主義的旗幟展耀長城,狼煙火炮喚起豪情斗志,洋槍洋炮點燃復仇的火焰,保家衛國浴血奮戰,在民族危難之際,古長城上“最后的吼聲”,“吼亮”了一片天空,勝利的時刻融入長城的青磚,成為抗戰的史詩和重要內容。
那一首《大刀進行曲》,唱響長城兩岸,飄蕩在喜峰口的山水間,激勵著人們保衛和平、熱愛和平、珍惜和平。
走一次長城,攀一座山峰。領略雄關雄姿,凝聚民心民志。再舞大刀向前進!
看一回,心銘壯志!
潘家峪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傷痛!有一場日寇制造的震驚中外的大慘案。
那是中國人民抗戰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
在冀東“兩潘一魯”(即“潘家峪村、潘家戴莊、魯家峪村”)慘案,讓數千百姓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失去了生命。一時悲傷籠罩著綿延的山河,當青壯年拿起武器,“復仇團”就成為抗日戰場的生力軍。西大坑、老槐樹、小鐵門、潘家大院,是日本侵略者侵華罪惡的鐵證,時刻警示后人“勿忘國恥”。
12 月13 日,當以國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南京大屠殺中死亡的30萬生靈的時候,也是告慰潘家峪的逝者。這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進一次大院,燃一腔怒火。團結起來,用雄心壯志書寫民族強盛的歷史。
看一回,心靈凈化!
一嗓鄉韻喊醒一河春水,灤水潺潺映容顏。一口落子唱響一山秋色,燕嶺巍巍留印跡。一出大戲標注一個劇種,演繹人生百態,一個節日滋潤一門藝術,創新時代文化。
唐山,中國北方一個地方大劇種的誕生地,冀東地域文化的輝煌地。評劇,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國300 多個地方劇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曾有流布全國的歷史。評劇創始人成兆才,是中國戲劇史上杰出的劇作家,他創作了《楊三姐告狀》《花為媒》《杜十娘》等121 部優秀劇目。
以歷史沿革、藝術特點、經典劇目、發展現狀展陳,樹起評劇發展的里程碑,是傳承中國評劇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評劇藝術節的舉辦,又讓評劇煥發了生機。
品一次唱段,撥一次心弦。鄉韻伴人生,“塑造”出精彩的新時代角色。
看一回,心音共振!
唐山大地震,共和國最沉重的記憶。
頃刻間24 萬同胞罹難、16 萬人傷殘、7000 戶斷門絕煙、4204人成為孤兒……人類歷史上最悲痛的一頁,20 世紀最慘重的十大自然災害之一。
10 年復建、10 年振興、10 年發展、10 年崛起……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創造了新的奇跡,堪稱人類戰勝自然災害的教科書。中國最大的地震主題展館,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唐山以一種抗震精神的力量,使一座城市重建重生重輝煌,講述“當驚世界殊”的故事。
從遺跡到遺址,從紀念碑到紀念墻,從紀念館到博物館,唐山的發展歷程,詮釋著“四個自信”,跨步時代新征程,成為共和國的驕傲!
摸一次碑刻,祈一次平安。流一次淚水,與生命對話,無限的懷念,使人更加珍惜現在。
看一回,心懷感恩!
在風景如畫的南湖,一張城市名片,展示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介紹了城市規劃建設的成果,樹起一個唐山重要的文化地標。
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夢想的進程中,在共和國新時代奮斗的歷史上,唐山是不能不提的城市。因為,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唐山的發展,稱贊唐山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為唐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殷切地期望實現“三個努力建成”的目標。
城市的歷史文脈,世園會的精彩展示,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中唐山的十大比較優勢、十個新突破和黨的建設,把紅色初心、綠色使命、藍色夢想,濃縮成建共和國前進的動力,書寫希望的未來。“一港雙城”五彩繽紛的景象,正是“五位一體”的美麗篇章。唐山,再一次出發!
望一次愿景,增一份力量。腳踏實地的奮斗,鳳凰涅槃的城市,定能創造新的奇跡!
看一回,心花怒放!
唐山再次證明了人民是創造歷史的英雄!永遠擎起人民至上的旗幟,把赤誠摯愛融進燦爛的時光,去拼搏奮斗。
唐山還有清東陵博物館,那是名揚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唐山陶瓷博物館,講述著北方瓷都的前世今生;金達紀念館,記錄了一名外國人在唐山的日子;唐山不簡單!
這一刻,從歷史看文化,從現實看未來,從經歷看精神,從環境看心境……我更清楚:應該舉什么旗,明白走什么路,懂得為什么人!
“十二館之觀”眼亮一度,心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