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月
(滿洲里市圖書館,內蒙古 滿洲里 021400)
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工作主要面向分館、所在區域基層圖書館提供業務指導,同時也需要協助基層圖書館組織開展各類社會活動,其通過業務指導工作來保證圖書館這類公共文化服務主體的綜合能力,所以圖書館業務變化必然會影響業務輔導工作。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業務創新較多,對此業務輔導工作也應隨之調整。
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業務快速發展始于2005年,以“21世紀新圖書館運動”為節點,此后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業務完善性建設全面展 開[1]。經過十幾年發展,我國公共圖書館基礎業務越發完善,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館內專業性業務已趨于穩定。但受國家文化發展政策和圖書館領域技術發展的影響,近幾年我國公共圖書館業務發展呈現出了兩種特殊變化:第一,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責任逐步明確,在基礎業務之外,其還需要承擔多種公共文化服務和供給任務,這類工作雖然以基礎圖書管理業務為載體,但工作方法和形式更為多樣,在新時代文化發展政策驅動下,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業務占比也越來越高;第二,信息化技術發展推動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渠道創新,以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為基礎的業務流程、模式變化較多,目前我國信息化技術發展活力仍相對較高,因此公共圖書館業務信息化創新發展的空間仍相對較大。
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主要可分為基礎業務輔導和公共業務輔導,其中前者主要對組織內專業崗位人員進行培訓,后者主要面向分支機構或有業務關聯的基層文化組織提供指導。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迅速,這使得公共圖書館對外業務輔導的任務越來越重[2]。在這種影響下,業務變化對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工作造成了如下影響。
1)提高了輔導內容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目前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責任越發多樣,除了要做好自身的業務創新、規劃和執行工作外,還需要面向當地基層圖書館、讀書室等推廣自身創新業務,并提供必要的業務指導。例如近幾年書香社會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社區圖書館等基層組織的數量快速增長,相應文化服務組織在人才、管理體系、管理經驗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這使得其對公共圖書館提供業務輔導的需求不斷增加。而各類基層文化服務組織的業務形式、服務特點有所差異,公共圖書館不僅要傳授自身經驗,還要結合輔導對象特點提供個性化指導,這無形中增加了業務輔導工作的難度,提高了輔導內容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2)需要加大輔導工作深度。由于目前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工作的對象和內容都越發多樣化,這種背景下業務輔導工作必須提高個性化水平,即針對特定對象提供最合適的業務輔導,這也就要求業務輔導部門需一方面加強對自身業務(的復用方法)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輔導對象業務創新發展需求的研究,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落實圖書館的文化工作創新輔導價值。這實際上對業務輔導工作提供更高的專業化要求,既要加大研究深度,也要加大輔導深度。
3)需要完善輔導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部門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工作中一些特殊的時效性問題。但就實際發展來看,許多公共圖書館仍采用現場調研、集中分析、現場輔導的工作模式,其中信息技術常用于接收意見或回復反饋,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業務輔導工作效率。而目前公共圖書館輔導工作越發繁重,其對輔導平臺信息化創新的需求已經成為一種硬性需求,或者說公共圖書館業務變化使得業務輔導部門必須加快建設并完善輔導工作平臺。
1)全面加強業務輔導工作體系完善性建設。無論對商業組織還是非商業組織來說,解決工作復雜化問題最基礎的做法就是規范化,規范化的工作制度、體系和流程能夠大大降低工作組織在多樣化工作中找到同質性的環節,并以標準化工作方法來保障相應環節的工作效率,這是降低工作難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具體到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工作來看,輔導工作部門應針對當前公共圖書館工作變化和輔導需求變化對將輔導工作分為三個部分,并進一步對三個部分的工作進行標準化設計:一是在圖書館業務調整過程中及時記錄自身業務調整模式,并將業務定位、目標、運行方式、潛在風險和處理措施進行分析,整理成為業務指導的參考文本,由專職崗位負責業務指導資料的設計與制作;二是需求調查工作,要針對業務輔導工作的需求進行深度調查和分析,建立標準化的調查和分析流程、需求分類標準,便于準確識別和分類需求;三是結合輔導對象的實際需求開展個性化業務輔導工作設計和實踐,結合前兩類工作成果,對不同輔導對象制定個性化的輔導方案,同時保證業務輔導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2)加強基層調查與基層業務輔導工作創新。上文分析中提到目前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工作趨于個性化,即需要對不同對象進行差異化輔導。要保證差異化輔導的效果,需要先保證需求調查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針對這一需求,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部門需要深入基層做好需求調研工作:一是深入基層了解基層圖書館等文化服務組織的實際服務責任,確保能夠提供最符合其文化服務定位的業務輔導內容;二是深入基層了解基層圖書館等文化服務組織的工作條件,確保提供輔導能夠有效轉化為實踐成果;三是深入基層了解基層圖書館在文化服務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從輔導對象的角度了解業務問題,從而提供更專業化地指導。在上述基礎上,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部門還可以嘗試對工作形式進行創新,例如通過組織基層圖書館交流會,促使其內部進行經驗分享,既能降低自身工作量等方面的壓力,也能實現業務輔導的基本目標。當然,業務輔導工作創新也不限于此,相應部門應充分結合自身工作條件,大膽嘗試新的工作方法。
3)創新發展輔導平臺和其他輔導渠道。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業務輔導工作平臺的創新主要應集中在網絡渠道上,這是目前輔導平臺創新可行性最高的領域。實際創新要注意兩點:一是平臺功能的全面性,要能盡可能地替代(效率較低的)線下工作,例如以線上反饋替代部分線下調查,由此提高輔導工作中的前置調查和分析工作的效率;二是平臺信息的共享性,要能夠利用網絡共享條件實現對輔導工作結果、經驗的分享,使部分輔導對象可以自行解決問題,降低業務輔導工作壓力。此外,公共圖書館業務輔導部門也可以嘗試探索其他輔導渠道,例如派駐專業、集中觀摩學習、交流分享會、學習競賽活動等都能夠實現一定的業務輔導工作,也可降低本部門的業務輔導壓力。
總體而言,目前公共圖書館業務變化使得業務輔導工作的內容量和輔導對象都越發多樣,業務輔導部門需要做好工作體系的標準化建設,并加大需求調查與輔導渠道創新,這樣才能推動基層圖書文化服務體系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