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 新鄭 451100)
數字化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圖書館藏書結構,館藏的影響將增加,館藏的功能不可避免地將以新的方式進行重新安排。有必要在網絡環境下對館藏工作進行調查,以便圖書館能夠為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務。
從理論上講,圖書館館藏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分配已經按館藏分類的書籍。注記舊書籍(沒有條形碼編號、沒有收集位置的添加條形碼編號和收集位置),分配書籍集合,注銷書籍。提供多種查詢功能,打印多個統計報告。圖書館館藏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系統,需要持續的監管,以保持合理的結構并形成科學的館藏布局。科學處理館藏保存與使用之間的關系,應盡可能適應館藏使用之間的矛盾,使圖書館能最好地滿足大學教育和科研的需要[1]。
集成系統在圖書館中的應用和分發簡化了繁瑣步驟的傳統的收集任務。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升級,大多數大學圖書館都實現了業務自動化,尤其是自1990年代以來。例如,青島農業大學圖書館目前使用煙臺大學開發的煙臺紅蘋果圖書館管理系統;1995年,該圖書館在后端引入了NOVELL網絡,在前臺引入了基于DOS的圖書館業務管理系統;在2002年,升級到了基于WINDOWS平臺的新版本,管理系統涵蓋多個應用程序子系統,例如,管理讀者、采訪文檔、分類文檔、收集文檔、分發文檔、序列化、館長決策與網上查詢。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1)提供全面的搜索和查詢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全面的統計報告和強大的功能[2]。3)新書分類、舊書注釋以及書籍調控。該系統用于圖書館,不僅可以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進行統一的獲取和編輯,而且還可以總結出一套更為合理和有效的工作模式。考慮到集中管理和收集權限的重要性,圖書館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了“從頭至尾編碼”的收集模型。圖書館加強了館藏與發行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以彌補“一對一”館藏模式的不足,并開發相關的系統以確保館藏業務的質量。隨著互聯網的便利和擴展,互聯網已擴展到圖書館管理領域。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處理館藏之間的關系,科學合理地使用圖書館。傳統的館藏任務相對繁瑣,給讀者帶來很多不便。集成系統是在互聯網環境中開發的,并已在圖書館中使用,這種系統非常有效,很快就會在圖書館中使用。傳統的收集任務也得到了簡化,自1990年代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幾乎每個圖書館都實現了業務自動化。例如,揚州大學圖書館采用了匯文文獻信息服務系統,該系統提供了多種功能參數。為了實現館間互借,該功能參數構建了一個通用平臺,圖書館擁有自己的實際管理系統和管理模型,該集成系統不僅允許系統地采集和編輯館藏資源,而且還可以優化實際的圖書館管理模型。該系統提供各種功能參數,為了允許在圖書館之間進行單獨處理,此功能參數構建了一個通用平臺,該平臺允許圖書館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定義其實際需求。該集成系統不僅允許系統采集和編輯館藏資源,而且還可以優化實際的圖書館管理模型。根據揚州大學圖書館館藏的經驗,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一典到底”和“二次典藏”兩種方法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館藏。所謂“一典到底”,是指圖書館的館藏部門向各個分支機構分發和收集書籍,“二次館藏”是指將圖書分發給每個分支機構之后進行收集和編輯。指中心。然后,將書籍從“收藏和編輯中心”分發到分支,相應的分支圖書館將書籍放入圖書館。由于揚州大學有很多校區,此模式是有一個中央圖書館和四個分館。因此,關于“二次典藏”,盡管書籍的收集位置相對正確,但是難以管理,并且圖書館的收集工作容易混淆。為了解決這一管理問題,揚州大學圖書館采用了“一典到底”的工作模式,通過加強館藏部門之間的溝通來彌補這一缺陷。進行這種有效溝通必須使用互聯 網[3]。因此,在網絡環境中,與傳統的收集模型相比,任務簡化是當前圖書館收集任務的標志之一。
1)重新定義館藏資源。對于館藏資源而言,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實體資源和虛擬資源。所謂的真實藏書是所有本地存儲的藏書,包括傳統書目資源和電子出版物,例如CD和光盤。虛擬館藏是需要通過計算機網絡檢索并存儲在其他地方的數字資源。在網絡環境中,虛擬資源也是圖書館館藏的體現,館藏資源概念的擴展從根本上改變了館藏工作的方式。
2)館藏結構的多樣化。館藏結構的更改著重于使文檔資源載體的類型多樣化。比如:截至2006年底,青島農業大學圖書館擁有224.2萬本電子書和48個數據庫,涵蓋了學校的幾乎所有主要學科領域,并且電子資源的比例正在增加。印刷資源和數字資源相輔相成,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資源館藏量,并增強了館藏過程的影響力[4]。
3)隨書光盤的有效組織和管理。每本書隨附的光盤對本書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和說明,可幫助讀者更直觀、生動地理解和豐富本書的內容。根據一些數據,帶有書籍的光盤的范圍涵蓋了各個領域,并且當前出版的書籍的發行率已達到5%到20%,并且還在逐年增加。本書隨附的光盤是兩種格式完全不同的載體,并且是有機的整體,其內容相互依存。兩者在使用過程中是密不可分的。隨著帶有書籍的光盤的激增,購買的藏書中帶有書籍的光盤的比例正在增加。毫無疑問,科學有效地館藏和管理此類資源將增加館藏過程的復雜性。
4)館藏的內容進行擴展。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廣泛使用,互聯網環境比傳統的圖書館館藏擁有更多類型。傳統圖書館是獨立的空間,其使用僅限于圖書館內的獨立材料,以文獻形式顯示,其載體主要是書籍和報紙。互聯網環境中有許多類型的圖書館館藏,這包括一些獨立的虛擬資源和有形資源。它使用互聯網作為平臺,并依靠數字知識和信息來構建虛擬館藏,這增加了傳統圖書館藏書的范圍。換句話說,它實現了真實資源和虛擬資源的共存。實際館藏是可以在圖書館一目了然的文本信息,例如書籍,報紙和期刊等傳統文學材料以及電子出版物,虛擬資源是無法直接獲得,必須通過互聯網檢索的數字資源或其他庫中的數字資源。擴展圖書館館藏資源的概念,促使更改圖書館管理,建立數字圖書館以及進一步優化圖書館館藏資源變得更加容易,促進圖書館館藏服務的擴展。
根據大學的學科建設和科研需要,以及館藏的布局,將館藏的文件合理分配到各館藏地點。特別是經常使用的文檔應放置在最容易取用的收藏位置,以幫助讀者最大程度地利用。加強文件分發分析,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館藏結構是否合理,復印是否適當[5]。
當前,我校圖書館對隨書光盤的典藏管理采用的是盤隨書走。即,將光盤和原始書籍與相同的計費標簽相匹配,將包含書籍的光盤上的條形碼編號輸入數據庫,并分發給電子閱讀器,以供教師和學生借閱。
為了管理數字館藏需要,館藏人員必須具有全面而豐富的知識結構。館藏人員不僅要提高他們的圖書館學專業知識水平,而且應該熟悉計算機應用程序。只有這種具有技能,網絡知識,數據庫搜索知識和高級外語的方法,才能滿足網絡環境中收集工作的需求。
這是因為傳統的圖書館館藏仍然擁有諸如書籍之類的有形職業,并且人們的閱讀習慣于閱讀諸如書籍之類的有形材料和印刷品。人們獨特的閱讀習慣常常使人們難以接受其他閱讀材料。圖書館的藏書不僅實質性,而且對閱讀很有幫助,這些書中的許多書也值得收藏。所以來說,傳統藏書管理模式還是需要繼續下去的,對于傳統圖書館藏書而言,這是圖書館的獨特的表現形式,雖然互聯網時代為圖書館藏書開啟了一種新的形式,但是傳統圖書館藏書需要被保護。因此,為了增強圖書館的傳統館藏能力,圖書館經理和圖書館員需要積極主動地進行以下工作:首先,需要對以讀者為中心的圖書館館藏進行合理布局,并使文獻和材料科學化、合理化,將它們按順序放置在相應的集合中。二是加強文件分配。應該使用互聯網監視和分析文檔分發,以便合理和適當地優化圖書館館藏的收集。然后將信息反饋給相關部門并作出科學決策。
對于數字化圖書館資源而言,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并可以進一步豐富資源內容,將電子出版物的收藏進一步擴充。一般而言,電子出版物有著兩種形式的資源,一種為光盤資源,另一種則是網絡數據庫資源。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館藏資源需要朝著這兩種形式進行發展。同時,還可以輕松地在互聯網上搜索和下載在線學術期刊。因此,在互聯網條件下,圖書館館藏資料的數字化已成為時代發展的要求。這就要求有效地整合互聯網環境中的圖書資源,并在館藏和查詢技術方面進行創新。
首先,圖書館業務是自動化的。互聯網的便利性簡化了互聯網環境中的圖書館館藏操作,使館藏相關人員可以花費更多時間組織和管理所收集的信息,從而可以進行進一步地優化圖書館藏書中人力資源。同時,對館藏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圖書館藏家需要結合科學研究的需求,尤其是讀者的需求,使用互聯網記錄,分類和處理信息,了解讀者的需求,根據讀者的需求和其他信息明確有序化,并使用專門的導航功能,及時向讀者顯示圖書館館藏,為讀者提供需求和便利。
由于某些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較少,因此一些圖書館沒有專門的館藏部門,館藏工作通常與館藏和編目工作結合在一起。即使建立了具有專門館藏部門的圖書館,它也無權對其進行管理,但是常常會承擔更多責任。在這種情況下,館藏權利和責任的界限被打破了,進一步影響了文件和資料的分配和盤存,使圖書館館藏的操作更加困難。尤其是在互聯網環境中,如果圖書館員的權限不足,借書和查詢的效率將很低,并且將難以有效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資源。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中,給予圖書館藏人員必要的權限可以促進藏書工作的有序收集,并提高工作效率。
總而言之,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圖書館館藏業務中的應用實際上是一種普遍趨勢。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圖書館館藏的重要性需要重新定義。通過增加館藏,將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為全民閱讀奠定基礎,并提高人們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