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張 嬌
(1.東阿縣圖書館,聊城 聊城 252200;2.日照市圖書館 山東 日照 276800)
圖書館的發展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從最原始的卡片目錄,到后來的機讀目錄,再到自動化圖書館,復合型圖書館,直到今天的數字圖書館,圖書館經歷了以藏書為主,藏用結合,再到以用書為主,藏用并舉,直至發展到今日的以資源為基礎,以用戶和集成服務為核心的數字圖書館。但是自從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隨之而出現了智慧城市、智慧企業、智慧醫療等各種智慧概念,這些智慧概念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智慧圖書館也隨后出現。可以說智慧圖書館是以數字圖書館為載體的新型圖書館,是數字圖書館在信息技術發展推動下的高級形式,它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標志的圖書館。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考察時指示“盡快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國中心”基于這種“智慧”的理念,圖書館作為信息服務機構的前沿,應該抓住機遇,通過物聯網的系統化發展與應用,推動現代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演進[1]。
智慧圖書館在國內外還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概念,但是對它的基本的認定還是一致的。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所長王世偉曾對智慧圖書館了如下定義:智慧圖書館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信息為基礎,以互聯、高效、便利為主要特征,以綠色發展和數字惠民為本質追求,是現代圖書館可續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并且王世偉在《智慧圖書館初探》報告中指出智慧圖書館的六大特征:“書書相連的圖書館,書人相連的圖書館,人人相連的圖書館,任何時間可以用的圖書館,任何地點可以用的圖書館,任何方式可以用書的圖書館”。筆者認為定義中提到的智慧圖書館的三個主要特征互聯、高效、便利是對六大特征的高度概括。具體表現為智慧圖書館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的現代技術把書與書,書與人,人與人之間互聯起來,把圖書館變成了一個可調控感知的系統,將分散、獨立的圖書館信息整合起來,使讀者隨時隨地能夠利用圖書館的資源。
歐美和亞洲的一些發達國家的重要的圖書館在踐行智慧圖書館理念方面要比國內早得多,1991年,美國首先掀起了研究智慧圖書館之風,智慧圖書館 相繼涌現,隨后英國、法國、德國、芬蘭、意大利。加拿大也相繼投入巨大資金研究開發本國的智慧圖書館。比較著名的有1997年建立的加利福尼亞數字圖書館,伯克利大學的SUNSITE數字化圖書館,該圖書館建立起了數字式的收藏,并提供全球開發者有關數字化圖書館方面的信息和支持。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機構DARPA、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N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合資的智慧圖書館先導研究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通過物聯網,大量的收集、儲存、組織數字資訊,使信息便于搜尋、存取及處理。其最終的目的是為各界提供資訊系統和服務,使用者在不同的地區能獲得一致的信息。
智慧圖書館是在數字圖書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智慧圖書館依靠的技術包括物聯網、傳感技術和云計算,而技術是為應用服務的,現在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硬件技術問題已經不是阻礙智慧圖書館建立的主要因素。智慧圖書館需要的智慧圖書館館員、需要提供的智慧服務成為關鍵問題。
1)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提供智慧服務。快速發展的現代技術是建立智慧圖書館的必要手段,也是提供智慧服務的必要手段。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確實被知識的海洋包圍著,但如何從知識的海洋中快速就比較難了。智慧服務的出現能夠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智慧服務是建立在知識服務的基礎上的,運用創造性智慧對知識進行搜集、組織、分析、整合,形成全新的知識增值產品,支持用戶的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并將知識轉變為生產力的服務[2]。智慧服務是對信息資源的深度知識挖掘,能夠快速檢索,準確定位,是滿足用戶需求,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的專家式的系統服務。智慧圖書館的智慧服務能夠產生經濟效益,能夠回饋社會的投入,實現知識產品的增值,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2)應具有勇于創新的智慧館員。智慧圖書館提供的智慧服務需要智慧圖書館員,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圖書館也同樣是非有大樓之謂也,隨著時代的進步,智慧型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越來越倚重與人才[3]。智慧圖書館員不但能勝任現有體系的執行和管理,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理念,還要有創新能力,致力于終身學習,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科技優勢和商業機會,用專家式服務提供專業知識,為企業或者政府,其他組織破解難題,創造效益,真正做到用科研來推動圖書館的發展。
3)應具有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智慧圖書館需要強大的資金做后盾。建設智慧圖書館需要現代化的設備和大量的文獻,在軟件設施的建設上,也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此外后期的維護保養費用也相當大,因此,資金對智慧圖書館的作用很大。如果僅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同時也要依靠圖書館自身的資源。圖書館可以通過提供服務,為企事業單位和企業、團體組織或者個人解決遇到的難題收取費用,然后用這部分資金來完善智慧圖書館的發展。
4)應具有智慧的管理團隊。智慧圖書館不同于傳統圖書館。智慧圖書館使用了先進的智能設備,能夠提供智慧服務使得,以往圖書館的業務和管理流程必然發生重大的變革,這就需要管理團隊采取相應的措施。智慧的管理團隊不僅能夠管理信息資源,硬件設施環境和用戶借閱服務過程,而且還能應具有強大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以及交流溝通能力。
針對智慧圖書館的六大特征提出在建設智慧圖書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首先要實現書書相連,必須要實現藏書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和體系化。以我們縣級圖書館為例,每年都會購置一批圖書,但是,購置的新書與已有的書重復得很多,并且有的并不是一整套書,有了上冊,沒有下冊等等,無法實現一套完整的建設體系。第二,書人相連要求圖書館的設計要科學合理,書的種類要滿足讀者的需求,書放置的高度和密度要讓讀者覺得舒適。做到一切一讀者為中心。但是很多圖書館,特別是一些中小型圖書館在建設時缺乏這種理念,閱覽室不夠寬敞,書的分類不科學,造成讀者甚至工作人員都不能找到在館的圖書。第三,人人相連包括館員與館員之間,館員與讀者之間,讀者與讀者之間相連。在這三種關系中,最突出、最明顯的就是館員與讀者之間的關系。他們之間主要在于服務態度。公共圖書館屬于事業單位,館員有著固定的收入,有些圖書館員認為服務態度的好壞根本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所以對讀者經常板著臉,對讀者提出的問題愛答不理。第四,在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對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方式都可以利用的圖書館已不是難事。
對于一個新生態圖書館而言,它的視野必須超越僅僅通過信息技術和因特網發掘圖書館功用的局限,而應為圖書館屆探求一個持久的發展基礎。而智慧圖書館的出現正是滿足了這一要求,給圖書館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雖然智慧圖書館的發展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但是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智慧圖書館一定能夠實現其偉大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