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秦皇島市海港區青云里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整本書閱讀思想并不是近現代才產生的,而是古代就已經有所提及。整本書閱讀是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來閱讀類型多樣的經典書籍,強調閱讀過程的連貫性、閱讀文本的整體性、閱讀主體的自主性。其目的在于開闊閱讀視野,積累閱讀經驗,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興趣,提升思維能力。但是,整本書閱讀并非等同于課外閱讀。由于課內時間有限,整本書閱讀的大部分閱讀時間在課外,不少人將整本書閱讀歸為課外閱讀。但相較而言,整本書閱讀不是放任學生隨意讀,而是在課內由教師引導,課外由學生自主閱讀;課內學習方法,課外運用所學;家校共同關注,營造良好閱讀氛圍;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閱讀活動。
若想提高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質量,教師的提升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提升,即科學制定自身讀書計劃、積極參與培訓和教研活動、大膽探索整本書閱讀新模式。
教師要求學生進行閱讀,首先應該以身示范,做好教師的榜樣示范。教師的閱讀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本書閱讀的質量,首先從書目選擇上,教師的閱讀量保證了書目選擇的科學性;其次從文本解讀上,教師的閱讀量保證了文本解讀的全面性;最后從教學過程上,教師的閱讀量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為自己制定讀書計劃的過程中,應該從不同方面為自己選擇閱讀書目,不同類型的書籍都應該有所涉及。筆者認為教師在閱讀計劃的書目選擇上,閱讀書目應該包含兩方面內容,即作品類書籍和理論類書籍。
作品類書籍,毫無疑問,在學生閱讀方面,擴大自己的了解范圍,加深自己的認識程度,如以書目類型、作者、主題等為依據。理論類書籍則應包括閱讀、整本書閱讀和教學論三個方面的相關理論。如閱讀類可以選擇《如何閱讀一本書》、《溫儒敏語文講習錄》等書籍,提升閱讀教學的能力;整本書閱讀類可以選擇《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手冊》、《開卷有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等書籍,擴大對整本書閱讀的了解;教學論方面可以選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課程與教學論》等書籍,從多方面提升教學技能。
學校在為教師提供培訓保障的同時,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教師在整本書閱讀上的能力和實施效果。在教師參與專項培訓和專項教研活動時,應做到以下幾點,才能迅速有效的得到提升。
首先,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做到積極認真,提前準備,記錄過程,有所收獲;其次,要保證自己的時間,積極參加每一次培訓和研討,做到參加一次收獲一次;第三,要主動承擔教研活動,通過教研活動提升和改進自己;最后,要做好交流、拓展和反思,在往后的工作中提高自身能力。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要注重學生的興趣、能力和發展方向。以興趣為導向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需要老師注重興趣的導入,整本書閱讀不同于單篇文本,整本書閱讀的內容和結構都非常復雜,選用合適的素材才會激發出學生的閱讀欲望,學生才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使得滲透會更加高效。
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教師應該從學生興趣出發,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嘗試新的方式,如在書目選擇上的創新、在活動形式上的創新、在活動評價上的創新等。
在常規的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教師選擇書目的主要依據是教師認為的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卻忽視了學生真正的需要,忽視了學生的興趣。面對班里大量學生的不同,教師應該如何選擇書目,才能照顧到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書目選擇上的創新,同時需要教師自身的閱讀量作為保障。
首先,教師在書目選擇時,很多教師參考教材中的推薦和名師的推薦,是否這些推薦就一定好,一定適合學生閱讀?教師應該帶著批判性的思維去了解和選擇,帶著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和決定。其次,我們通常默認整本書閱讀是全班共同選擇一本書進行閱讀,這種做法是否適合班里的每一名學生?也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教師從書目的創新上,可以選擇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如推薦相同類型的不同書籍讓學生自行選擇和閱讀,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以規定的形式展示,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或者選擇幾本書目,以小組為單位認領書目,進行閱讀和相關活動等。不同的創新形式需要教師根據不同情況,充分了解具體學情后進行選擇,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活動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如何能以創新的形式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不同,需要教師在了解具體學情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摸索,找到適合每一名學生發展的新模式。
通常我們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以一名學生或學生小組為單位組織進行,涉及有所差異的學生時,教師似乎能做的也只有科學分配任務,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能力。
筆者認為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將形式創新,從而全面的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如以一本書為主,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選擇,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和興趣差異,也可以根據一本書中不同部分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根據對閱讀內容的喜好程度和閱讀深度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從而提高整本書閱讀活動的最終效果和學生的收獲。
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例,學生可以按照不同因素分組,如喜歡設計的學生可以制作故事人物的衣服,體現故事因素和主題;喜歡繪畫的學生以連環畫的形式,將故事續編;喜歡唱歌的學生將故事以主題歌的形式展現;喜歡表演的學生根據其他同學創作內容進行情景劇改編,不僅可以用到制作的衣物和音樂,還可以以快閃的形式在校內展示,將全班同學的作品匯集到一起。在任務布置時教師需要注意要求的科學性,要體現作品的主題,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入感受作品意義。這種形式不僅可以照顧到學生的興趣和優勢,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也可以讓學生團結一致,更有集體意識。
在整本書閱讀活動的評價中,教師首先應該認識到,整本書閱讀活動是一種活動,其評價應該區別于日常的語文教學評價。整本書閱讀活動不僅應該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如在活動中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管理能力等多個方面,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同時也應該注意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的創新性,通過多種評價方式,關注到多個評價主體。如家長對學生整本書閱讀活動中表現和結果的評價、學生自身和同學之間的認同、社會上對學生作品的評價等多種評價主體。在評價形式上也可以進行創新,如通過匿名展示讓家長進行評價、以投票的形式將作品展示到網絡上進行評價、學生之間以比賽計分的形式進行評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