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艷
(山西省侯馬市垤上學校,山西 侯馬 043000)
充足、有效的信息數據源是保證決策科學高效的基石,合理安排調查統計工作可以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搜集整理相關數據,將教育活動進行量化分析,尤其是教育實驗數據,可以揭露教學過程中隱藏的現實問題,也可以挖掘出隱藏的客觀規律。因此教育統計方法具有數學性、統一性、歸納性、總體性的特點,通過數量關系,展示出質量互變的特征和規律,可以研究整體和個體之間的關系。
教育統計與其他行業的統計工作具有相似之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異[1]。都是在“量”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質”的研究,但是教育行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作為百年大計,教育統計工作必須站在最高點,深入探究市場經濟活動、社會環境和行業變化對教育決策的影響。以信息獲取為基準,找到統計工作的理論基礎,依據客觀規律,更有預見性地發揮教育決策的價值。從這一層面來講,教育統計是教育研究的理論工具,對教育實驗具有推動性作用,提供了精確的統計方法;其次教育統計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質量和數量的研究找到影響教育決策的各種要素,探究其內在關聯性。最后,教育統計與教育決策是相互影響,緊密聯系的,找到教學管理目標的最優途徑,運用統計法逐漸摸索出教育對象的發展情況、學習情況,為行政部門管理和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1)宏觀層面。當前,根據國家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總目標,到2030年致力于實現教育的現代化、核心化和綜合化。而當前教學進程和決策工作面臨著現實性挑戰,教育質量如何提升、教育結構如何完善、教育公平如何實現等問題,必須需要現實數據作為基礎,在數據統計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和決策,才能突出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突出應用體系的價值,為我國高校運行體系帶來決定性建議,將教育統計信息作為政策分析源,將教育現狀計量出來,通過“數據化”處理,制定學校發展規劃。從學校層面來講,基礎數據的統計也為高校日常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持[2]。檢測管理決策、學生學習模式、招生就業、教學科研和學生管理的整地性、有效性,促進高校運轉體系的可持續發展的,強化其整體態勢。
2)微觀層面。從微觀層面來講,高校教育事業的統計工作可以強化學校教育主體的意識。在傳統的統計工作中,各大院校都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的宏觀部署才能開展一系列的教育統計工作,被動地接受上級機關單位布置的任務,因此在整體數據統計過程中,難以形成自主意識,教育統計主體意識大大降低,不利于教育管理和決策。如果能夠強化并推進教育統計的主體意識,提升校園教育統計,可以提升高校自我認知能力,增強其自我體驗,在教育統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立自主、自我審視的能力。在教育統計的執行階段,可以深入挖掘教育決策的主要影響因素和數據研究重點,比如生活管理、學習管理、德育教育、專業分布等,獲得所需信息,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專業培養方案,通過網絡輿情信息,優化教育環境,實現管理目標最優化。
1)立足應用原則,提升統計全面性。筆者認為,要想提升教育統計在教育決策中的應用價值,必須應該立足應用原則,以數據需求和教育需求為主導,利用教育統計充分發揮信息數據,掌握大量的數據信息,來作為研究教育領域最新進展的基礎,將教育統計與國民經濟發展、社會民生、企業需求相連接,為教育決策者提供與教育發展速度、教育規模和當前教學體系相適應的發展規劃,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想提升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還應該擴充統計的范圍,在學校生活、學習領域、社交領域、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統計,預測學生行為和心理,將數據統計作為隱形的資源,精準把握行政決策方向。通過學生行為統計,測評學生心理健康數據,構造決策樹模型,針對各個因子進行關聯分析,探究影響其心理維度的各項數據,有助于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的開展,利用統計分析,提升師生教學管理工作效率。也可以創新就業指導路徑,利用信息統計為學生們提供就業指導,拓展畢業生的崗位選擇的,提升高校行政決策能力,提高教育決策質量很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構建大數據平臺,優化統計方式。統計工作的本質就是對數據進行整合和分析,找出數據背后隱藏的價值。因此筆者認為已經教育統計數據的開放性,完善信息共享制度,構建大數據平臺,為教育決策提供精準服務。構建各層級互聯的數據中心,通過集成化管理,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加大教育數據挖掘,融匯眾多學科知識,從海量信息中找到有價值的數據,立足市場需求和網絡條件,提高大數據應用的可行性。其次還應該加大教育統計數據的比對分析,實現與其他領域數據聯動[3]。細化、量化教育主體行為、教學活動、學生管理、生活管理等活動,提升教育決策的監測范圍,積極整改當前面臨的各種信息。在必要時可以與社會企業、教育部門、數據研究機構、第三方機構開展合作,預設高校教育決策的前瞻性,構建成熟的商業模式,創新主體意識,與時俱進,明確主體責任,深入各個部門進行教學統計調查,統計數據要滿足發展需要,從教育事業本身、教育主體、教育對象這三大方面,科學制定發展規模,突出指標設計,立足長期發展規劃,從內外視角兩個方面制定教育決策。
3)明確統計職責,健全統計隊伍。教育統計要想在教育決策中充分發揮作用,必須要重視“人”的價值。因此筆者認為必須明確統計職責,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樹立責任意識,提升科學決斷力,優化監測成果,強化頂層設計,嚴格進行統計數據的核查。優化教育統計隊伍結構,積極引進并培養大數據領軍人才,培養基層統計干部和執行隊伍,為各級教育部門服務,必須重視復合型統計人才和統計干部的培養,尤其在重點部門,數字的統計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報表中,應該根據統計資料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加強數據開發。以項目研究為依托,加大教育統計決策示范工程項目建設,招生處、科研處、學工處、教務處要提升數據分析能力,實現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網絡培訓平臺資源共享的價值,發揮其雙重作用,為教育決策提供創新驅動,提升教育統計的預見性和前瞻性。
綜上所述,教育統計可以為教育決策的價值發揮提供基礎。因此筆者認為,要想提升教育決策的作用,應該立足應用原則,提升統計全面性,構建大數據平臺,優化統計方式,明確統計職責,立足長期發展規劃,構建成熟的商業模式,健全統計隊伍,為教育決策提供創新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