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妍
(呼和浩特市固廢和廢油脂防治技術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近幾年,人們環保意識逐漸增強,要結合現代社會環境和環保管理的共同目標,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計劃,提高綜合管理水平的同時,為環境工程高建設工作質量的全面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固體廢物隨處可見,若是不能落實良好的處理對策,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影響人們的生存空間。較為常見的固體廢物主要分為生活固體廢物和工業固體廢物。
其一,生活固體廢物主要是人們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垃圾,或是一些植物/動物的糞便、尸體等。生活固體廢物對于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性多處于可控狀態,要落實標準化廢物處理員額,減少其影響范圍。
其二,工業固體廢物,主要指的是工業制造過程或者是生產過程產生的廢物,多見于建筑行業的材料應用、化工企業化工試劑處理、制造產業廢舊品等方面,也包括醫療部門的醫療廢物。這部分固體廢物對于環境的影響力較大,也是造成工業污染的主要源頭之一,因為其成分較為復雜,因此,對自然環境的負面作用周期性較長,若是不能利用嚴格的約束標準進行管控,則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1]。
結合相關報道可知,在2019年一次大中型城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的調研中獲悉,產生量超過20億噸,整體工業危險廢物量超過3000噸,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并且,大量的固體廢物堆積會嚴重浪費土地資源,其中的重金屬和放射性有毒物質對水資源以及土壤安全也會產生嚴重的威脅。
另外,我國城市衛生協會對每年生活垃圾進行了調研,得出的結論是每年生活垃圾約為4億噸,并且整體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生活垃圾對于人們生活空間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若是不能及時處理必然會造成大氣質量、土壤質量以及水資源質量的降低。
除此之外,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建筑行業呈現出多元發展的態勢,這就大大增加了建筑垃圾的數量,每年建筑垃圾約為5億噸,對于城市環境容量提出了新的挑戰[2]。
為了提升環境工程建設中固體廢物處理的水平,要積極落實全過程跟蹤管理機制,確保應用管控和治理措施的完整性。最關鍵的是,要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則完善環保管控機制,采取環保綠色無公害手段,提高處理效率。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固體廢物處理的效率,不僅要踐行標準化處理機制,也要從公眾的環保意識入手,從深層次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才能踐行對應的管控措施,打造共同維護和監督管理的流程。一方面,可以借助新聞媒體完善宣傳和知識普及機制,有效形成潛移默化的輿論導向,從而為企業全面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工作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要借助網絡端、共享多媒體渠道等多方面提升信息傳播的效率,保證全民都能樹立正確的垃圾處理意識。尤其是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時代背景下,政府要發揮職能作用,以更加豐富多樣的方式積極引導民眾參與到環境治理工作中,認識到固體廢物處理的必要性,在工作中踐行相應的管理要點,提高城市環境保護質量。除此之外,政府要配合相關部門落實更加合理且有效的獎懲機制,結合具體指標完善獎懲原則和內容,有效推進低能耗、低浪費的生活方式,為全面提高城市環境管理水平,塑造多元城市環境奠定堅實基礎[3]。
在環境工程建設工作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固體廢物處理的效率,就要認識到固體廢物處理過程中處理工序、處理價值以及循環利用的必要性,并且結合對應的處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方案,實現資源利用率的全面優化。
第一,多數固體廢物的處理都要采取復合式處理機制,將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作為根本,并且配合無害化預處理機制,借助大型的機械設備完成固體廢物的破碎處理、壓實處理,然后著重完成分類處理和篩選處理,采取填埋或者是焚燒等方式予以控制。第二,在具體處理工作中,要關注化學反應產生的風險問題,要著重關注隔離措施,保證處理環境的密閉空間切實有效,建立健全完整的控制方案,從而提升處理效率。第三,要踐行全過程綠色環保化管理理念,保證處理成本能真正維持回收管理的要求,并且將無害化生物處理方式作為主要應對方案。例如,針對動物糞便,可以采取生物發酵的方式予以處理。借助微生物分解的方式將固體廢物轉變為無機物,提升廢物利用的效率,也減少有機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最大程度上提高環保效益[4]。第四,對于一些無法利用常規化處理機制進行控制的固體廢物則要進行獨立化處理,尤其是醫療垃圾,相較于其他固體廢物,既不能采取直接焚燒的方式,也無法利用微生物處理的模式進行分解操作,就要結合實際情況選取適宜的區域進行埋深處理,避免固體廢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除了要從管理層面提升固體廢物處理效率外,也要關注固體廢物場的利用率,結合環境工程建設要求踐行合理的固體廢物場升級管控機制。首先,要優化選址。將科學化選址工作作為關鍵,著重關注地質條件、防護安全距離情況以及生態環境影響程度等因素,從而保證整體填埋場地址符合環保要求[5]。其次,要在設計階段將環境保護措施作為關鍵環節,保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能符合安全標準和質量要求,并且要充分關注對水體、大氣環境以及土壤環境的影響,優選最佳方案。與此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強化防滲工作。正對水平處理和豎直方向處理要落實針對性機制,前者要利用高密度聚乙烯膜,保證膜的厚度和基礎性能標準都能滿足環保要求。后者則要采取主次聚乙烯膜,配合GCL復合防滲處理機制,完成雙層防滲,避免污染物對土壤環境產生影響。最后,要對空氣環境予以保護,避免填埋場產生的粉塵、氣味等對周圍環境和人們居住體驗產生影響,設置隔離綠化帶的同時,也要合理選取預處理手段,提高末端處理控制的綜合效果[6]。
總而言之,在環境工程建設工作中,要對固體廢物處理工作予以重視,關注具體回收工序的同時,以環保科學的原則和方式踐行對應工作,提高管控方案的環保價值和節能價值,將科學分類和環保管理作為工作重點,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贏,為城市健康發展提供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