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 盧曉光
2016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印發《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京冀兩地共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并在臨空經濟區內設立綜合保稅區。為此,北京市、河北省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為指引,按照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設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大興機場綜保區)的可行性論證。綜合保稅區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立大興機場綜保區將對進一步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提升區域對外開放水平和國際交往能力、促進臨空經濟區創新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同時,綜合保稅區周邊區域經濟發展支撐有力、區位條件優勢明顯,因此,設立大興機場綜合保稅區對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助于推進提升區域對外開放水平。設立大興機場綜保區將有效提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臨空經濟區面向國際市場的能力,促進區域開放創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承載自貿試驗區和服務業擴大開放改革創新政策,成為區域對外開放的新平臺、促進國際交往的新橋梁。
二是有助于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設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將成為京冀區域對外交往的門戶,能夠豐富各項要素的交換方式、促進國際要素的聚集,從而帶動京津冀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有助于促進臨空經濟區快速發展。設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能夠有效銜接口岸與臨空經濟區,形成航空口岸、區域產業和環境的功能配套,同時,利用開放平臺功能,引進先進生產要素、服務要素,推動臨空經濟區加速集聚優勢產業,打造融入國際產業體系的重要節點,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四是有助于提升機場國際航空樞紐能力。設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將增強航空樞紐輻射和聚集能力,通過國際貿易延伸的物流增值服務和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對人流的吸引和聚集效應,帶動機場在貨運和客運兩方面共同提升運量,促進大興國際機場國際航空樞紐能力的提升。
為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1.國家批準設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以共享共建共管為原則,建立統一的管理和運營體制。管理機構負責綜保區行政管理和日常業務協調。綜保區運營由北京市和河北省共同出資,組建國有控股的聯合開發公司,負責綜合保稅區基礎設施開發和運營。如有需要,京冀雙方同比例釋放股權,吸引首都機場集團等其他社會資本參與綜合保稅區開發建設。
2.國家支持鼓勵綜保區發揮開放橋頭堡作用。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貢獻力量。北京市、河北省將積極貫徹落實地方主體責任,高水平規劃建設大興機場綜合保稅區,將其建設為帶動區域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3.借鑒上海浦東機場綜保區和首都機場天竺綜保區的成功經驗。大興機場綜合保稅區規劃建設4.347平方公里(由口岸功能片區和保稅功能片區組成)。其中,口岸功能片區用地0.834平方公里,在機場貨運區(機場紅線范圍內)內;保稅功能片區用地3.513平方公里,京冀(大興區、廊坊市)各占約1.756平方公里。保稅功能片區位于機場貨運區東北方向,永興河以北,京臺高速以西,用地性質為物流與工業用地,符合綜保區用地性質要求。經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和廊坊市規劃局確認,大興機場綜保區規范選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著眼于長期發展,在航空物流區南部預留約5.6平方公里作為綜保區遠景拓展區。建議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先進綜保區的經驗,發揮優勢,以提升新國門形象為重點,打造一流創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