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新
(青島市技師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從理論到應用一貫制教育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不僅有綜合培養的意義,還有改革基礎教學形式,完成理論與技術結合傳導的目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作為一項已經得以驗證的技術類高效教育方法,有助于在校企合作的促進下做到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工學結合教學和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融合,對學生的幫助在于專業理念的理解與應用,同時此種教育手段也是各個學校協調理論與操作的發展方向。
工學結合的教育使用,使得本專業的學生了解了專業知識的應用方向,看到了操作與實踐的具體步驟,完成了在校期間的實踐操作鍛煉。工學結合教育方案作為一項體系化的教育結構,隨著課程的安排發展,使得學生在專業的知識結構中得到知識到操作、認識到行動的多方位培養。工學結合教學方法對專業課程的幫助主要體現在均衡的教育資源布局、全面的專業能力鍛煉。故而,工學結合的課程設計一直在機電一體化教學中有著現實應用性最高的教育效果,也正是如此,使得工學結合在教育實施的效果上,受到了眾多院校及專業課程教師的關注與使用。特別是針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工學結合教學方案得到了更多范圍的教育布局使用,利用階段教學時間內的操作培養,將寬泛的理論概念在實踐操作中加以印證,同樣便于專業課程的教師進行教學方案的內容準備,以便在方案的實施與專業知識的傳遞中提高院校學生的認可程度。因此,工學結合的實施提升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水平,隨著知識到操作的過程性培養,學生能夠在專業課程的問題發現與問題解決中,得到更為有效的教育教學鍛煉。
工學結合教學方法的推進,使得機電一體化專業中模塊化的知識內容,在知識模塊的拆分與整合中完成教育可探索性、學習可實踐性的組建。以此借助訓練與培訓的雙重促進效果,加深學生對知識應用的理論思考程度,可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可選擇性,并在訓練與培訓課程的開設中完成基本的實踐操作引導,有助于在知識思考、實踐操作可選擇性提高及教師的實踐方法引導中,就實踐教學的基本內容,整合教育方向不一的教學環節。同時,工學結合教學方法還利于提高學生的眼界,使各個院校開設的工學結合教育內容實現教育最大化的目標。這主要是工學結合能力發展路線擴增所帶來的幫助,而工學結合教學方法同樣實現了在基礎教學范圍內,為學生的實踐操作提供從理論學習到現場應用的學習價值。可見,共學結合教學模式不僅只有兩種教育利好,工學結合拓寬了學生的能力發展路線只是其中之一。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作為可在理論與實踐轉換中,實現機電一體化專業內容雙向培養的工具,教師應該在教學結構的研究中融入相關的教育思考。就教學結構在學生能力發展中的影響而言,利用工學結合教學方法打造的學習結構,更易于獲得學生的學習認可,使其成為貫穿學生能力學習及能力發展的中心內容。此外,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在教學結構的改變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是理論的基礎學習,其次是基礎理論的工學結合印證,以上兩者的交替轉化融入了實踐與操作的循環培養,將眾多理論概念印證到了工學結合提供的實踐平臺之中。因而,依靠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降低了學生理論學習所花費的實踐,就理論與實踐的教育循環打造出的職業素養訓練內容,成為一項高質量、高效果的技術訓練課程。工學結合改變了教學結構的基本教育層次,這樣的教育效率和專業知識的實踐質量,充分說明了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不僅符合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循環學習的意義,同時還是一種優秀的技術強化教育方法。由此可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提高了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育發展速度,其教育質量與教育訓練兼顧的應用價值,可以在行業技術與應用設備的展示與講解中,發展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對待本崗位工作的熱情。因此,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帶來的教育結構轉變,主要體現在學生對理論內容的認可上,并隨著理論學習與理論實踐印證的基本循環,學生可在體系化的職業素養訓練中,得到高水平的教育教學培養,最終實現崗位適應性提高、崗位技術認識完善的教育變化。
工學結合中理論與實踐雙向培養的布局放在,在于加強校園與企業的合作,使相關的企業在工學結合中擔任學生進行知識實踐的平臺,借由企業與校園雙向合作引發的課程改變,助力學生的崗位認識提高,可大大降低各大院校教育設備使用的成本投入。企業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中,也是協調技術運用與理論安排的重要環節,在企業與校園的溝通合作中,可在機電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發現不同企業的項目技術應用方向,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促進工學結合帶來的教育反饋發展,使企業所提供的項目生產安排,成為學生理論印證的依據。此外,企業作為組織工學結合的橋梁,改變了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驗證之間的關系,借助企業在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進行教育理論與知識實踐的協調,不僅可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機電一體化專業社會生產的應用方向,并從企業實踐的深入中挖掘更多的學習方向,以便將所學的理論內容落實在企業的社會生產之中。此外,這種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有效執行,還能從知識的總體性上幫助教師把握理論課程的質量,以確保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能夠從階段性的知識實踐循環中,獲得工學結合與校企合作所帶來的實踐體驗與理論知識的提升。可以說,工學結合的教育發展能用較短的教育培養實踐,完成理論知識的內化提高,使學生在企業的實踐中得到知識與實踐的雙向印證。企業的項目生產在共學結合中增加了各大學校學生的知識應用面,促進了院校學生對生產崗位的認識,完成了理論、實踐雙向培養的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工學結合的教育使用,使得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了解了專業知識的應用方向,看到了操作與實踐的具體步驟,完成了在校期間的實踐操作鍛煉。工學結合教育方案作為一項體系化的教育結構,隨著課程的安排發展,使得學生在專業的知識結構中得到知識到操作、認識到行動的多方位培養。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作為可在理論與實踐轉換中,實現機電一體化專業內容雙向培養的工具,教師應該在教學結構的研究中融入相關的教育思考。就教學結構在學生能力發展中的影響而言,利用工學結合教學方法打造的學習結構,更易于獲得學生的學習認可,使其成為貫穿學生能力學習及實踐發展的中心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