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獅
(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關帝廟文物保管所,山西 運城 044000)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中遺留下的遺物和遺跡等,是歷史的見證和過往文化的一種體現,每件文物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歷史史實,都體現了曾經人們的生活,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反映各個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和意識形態,以及相互關系,在當代社會,人們可以借助文物來了解各個時期人們的情況,而如果失去了這些傳統文化,就會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由此可見,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也更加迫不及待,相關部門要推進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保留好中華兒女文化的根基。
保護基層文物是為了保護人類歷史發展的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見證和具體體現,能夠為當代社會研究人類過往發展提供更科學具體的依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歷史文物能夠引起人們對過往歷史的重視,時刻回顧和反思人類歷史的發展,只有不斷反思和總結,才能夠發展得更加長遠。與此同時,在高速發展的當代社會中,許多城市都漸漸忘記了傳統的歷史文化,只一味的追求擴大城市規模,從而導致許多城市都逐漸喪失了鮮明的文化特點,喪失了本身的文化靈魂和文化根基,過度重視經濟發展,嚴重影響著許多城市的人文氣息和城市文化靈魂,在當前能否更好地傳承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而保護基層文物,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為了讓人們提高對文物的重視,正確的看待歷史文化。但是,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國的文化保護單位數量與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相比,數量和規??雌饋矶际挚蓱z,根本無法很好的開展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大量的文物資源被荒廢、被遺棄,而這些都是我們中華兒女的損失,也是全世界的損失。加強對基層文化的保護,不僅能夠讓廣大中華兒女深刻感受到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魅力,增強中華兒女對我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時刻居安思危,回顧歷史,感受先輩的智慧,同時也能夠為人們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推進各種考古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除此以外,也為世界文化大花園提供更多優秀的內容。
在當前大量城市和人們都過度追求經濟發展,而只是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勢必會忽略掉文化以及其他工作的進行,而為了發展經濟,推動城市化建設,大量文化古跡不得不為經濟發展讓路,許多城市為了建設建筑和發展經濟,會不惜破壞文化古跡,將原有建設文化古跡的地方改為現代建筑和其他經濟設施,從而導致大量文化古跡及其周邊環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和破壞,大量文化古跡從世界上消失,正是由此,我們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文化損失,大量優質獨特的歷史文物古跡也被毀于一旦。另外,許多城市盡管是保留了文化古跡,但對其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將文化古跡周邊改造成各種各樣的現代設施,這樣盡管保留了文化古跡,但是光禿禿的,只剩一個也毫無美感可言,其文化價值也大打折扣。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更多的人在滿足溫飽的情況下,更追求精神食糧和精神滿足,社會中開始盛行一種“仿古”“復古”的風氣,許多人并不在意歷史文物的保護和傳承,而一味的追求重建各種文物古跡和遺址,特別是在旅游業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經濟發展,許多城市在沒有很好保護基層文化的前提下,對文物古跡進行創造性的修復和重建,而這種修復和重建會很大程度上破壞其原有的形態,只一味的想要滿足當代社會人們的審美觀念,而打著修復的幌子肆意的破壞。加入了現代文化的文物古跡,已經無法找到歷史的影子,這種盲目的重建和改造,嚴重損害了我國大量的文化古跡,在經濟發展至上的社會觀念中,人們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去肆意改造和破壞,這種行為只會導致一件又一件優秀的文物古跡消失,嚴重影響了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
在當前人們的文物保護觀念較差,文物保護觀念僅僅存在于少數專業人士的思想中,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文物保護觀念的普及程度低,社會對于保護文物遺址的呼吁和要求還不夠,相反,過度追求經濟而破壞文物遺址的行為,卻影響了許多人。正是因為人們缺乏文物保護觀念,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無法真正的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同時,因為觀念的個體差異,我國也無法真正的統一社會價值觀念,無法憑借全社會的力量去保護文物遺址。與此同時,由于一些人嚴重缺乏文物保護觀念,缺乏正確的價值觀,甚至于會為一己私利和個人觀念去破壞文物遺址,各種各樣的“某某某到此一游”等語句深刻的烙印在各種各樣的文物遺址上,這也是人類的巨大損失,正因為這些人,我國的偉大形象也被影響和抹黑。除此以外,基層文物管理機構觀念的缺失和制度的缺失也嚴重影響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管理人員的不作為也是導致文物被破壞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真正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更好地保護文物。
因為大眾文物保護觀念缺失等影響,我國有關保護歷史文物遺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許多角度和細節問題尚未明確規定,所制定的規定和法律也不能夠很好地落實和實施,在大量的通知和規定中推行的力度較差,沒有真正的進入老百姓的腦海中,因此,真正實施起來也困難重重。另外,政府相關部門和分管機構的職能模糊,管理力度較差,在管理上容易出現缺失等各種問題也是影響文物保護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
歷史文物遺址是我們每一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每一代人都有欣賞的權利,同時也有保護的義務,我們不能讓優秀的文物一直在我們這一代社會中徹底消失。因此,針對當前文物保護現狀以及我國現有的文物保護體制,為了更好地保護基層文物,應當構建一個以政府為主導、以法律法規為支撐、以社會全面協調為根本方向,文物部門和社會全體公民共同參與的文物保護管理環境,纖瘦完善的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法治體系,加強對基層文物的保護,不僅僅是文物保護部門等相關部門以及政府的職能,更是全社會所有人的職責,我們有權利保護好這些寶貴的文物遺址,并讓其長久的傳承下去。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中,各地政府應當充分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大力整合文化資源,進一步普及文物保護觀念,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文化發展和文物保護工作。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文物保護工作和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出來,這是對文物保護工作和經濟發展共同的考驗,面對這一矛盾和考驗,各地基層文物保護部門要正確認識現代社會的發展條件以及自身的主觀因素,積極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在不影響經濟發展并保護文物的同時,去推動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鶎游奈锕芾頇C構是落實文物保護工作的根本,在各個地區內發揮文物從考古到館藏的全部工作,同時也要注意文物的安全保護和后續的宣傳等工作,在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基層文物管理機構的主要職能是行政執法管理和業務監督管理。對此,首先,基層文物管理機構要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文物保護法》為依據,制定出符合各地實際情況且具有可行性的規章制度,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落實各項制度,嚴厲打擊各種違反規定破壞文物的行為。其次,要提高基層文物管理機構的業務能力,加強監管力度,保證基層文物管理人員嚴格按照要求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提高管理人員的各項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
對于大眾來說,文物保護并不僅僅是文物管理機構的工作,文物遺產是屬于整個社會的,因此,文物保護更是廣大人民大眾的工作。為了更好地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應當推動文物保護觀念的普及,充分利用全社會的力量去保護文物遺址,嚴格按照《文物保護法》的條例規定,據要求人民群眾,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保護歷史文物對于人類的價值,讓大眾能夠真正的從心底去愛護歷史文物,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達到保護文物的目標。另外,基層文物管理人員也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把文物保護工作和經濟建設發展之間更好地結合起來,正確認識二者之間的矛盾,從而使二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而達到最終的平衡,避免經濟發展影響到文物保護工作。
另外,各地方政府和組織要嚴厲禁止因為經濟利益和個人情況肆意改造和破壞文物遺址的行為,各個城市也要在不損害文物遺址的前提下開展經濟發展工作,歷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但經濟是可以不斷發展的,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這種思想,要正確認識文物保護的意義和重要性,每個人都要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提升自己的文物保護觀念,在外出旅游,欣賞各種文物遺址時,也要秉持著“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思想去欣賞,也要盡自己的努力去勸阻其他人破壞文物的行為,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應當明白保護歷史文物,人人有責。
歷史文物遺產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阻礙而是一種推動力,是我國和城市得以長久發展的基礎,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寶貴的文化財富。社會大眾要提升自己的文物保護觀念,文物保護機構也要加強對文物遺址的管理,形成由政府主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物保護體系。在文物保護中,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秉持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去保護文物遺址,讓文物遺址能夠不斷地傳承下去,豐富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