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浙江傳媒學院大學體育教學部,浙江 杭州 310018)
舞蹈表現力是指舞者在深入分析作品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感悟融進舞蹈中,并通過表情以及肢體動作等形式把作品完成的呈現出來。通常而言,舞者對舞蹈作品進行全面理解和分析,然后充分利用動作等表現作品的內涵,向觀眾傳達舞蹈作品的真情實感。高校舞蹈教室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全面運用各種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促進教學質量的快速增強。所以,舞蹈表現力要以舞蹈技巧為基礎,對作品內涵進行全面分析,同時利用動作和表情等形式將其呈現給 觀眾。
舞者表現自身的舞蹈動作,并向觀眾傳達真情實感即為舞蹈表現力。高校學生在學習舞蹈過程中,既要對舞蹈動作進行全面掌握,同時還要提升舞蹈表現力,并充分運用動作與自身真情實感,讓觀眾可以更好的感受作品內涵,從而展示出舞蹈藝術的價值。對高校學生進行舞蹈教學時,與其舞蹈表現力有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人文素養。舞蹈的藝術形式具有較強的多樣性,地區與文化背景的差異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不同的舞蹈形式,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傳承,同時有機的融入多民族文化,使舞蹈的內涵更加豐沛,此舉有利于高校舞蹈生的綜合素質的快速增強,不僅為更好的展現舞蹈動作奠定了基礎,還為創新舞蹈教學發揮了積極的影響。第二,身體素養。舞蹈的藝術性特征是非常顯著的,進行舞蹈表演時,學生要科學協調身體素養與肢體動作之間的關系,從而促進舞蹈表現力的提升,且更好的將作品的真情實感傳達出來。所以,要積極利用各種方法促進學生身體素養的增強,為舞蹈表現力的提升提供支撐。第二,藝術素養。進行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應當要求學生堅持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進而增強舞蹈表現力。例如,可以把音樂融入動作的研究之中,促進學生感悟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可以通過舞蹈動作更好的將基本素養全面展示出來,有利于增強高校舞蹈教學的效果,并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
第一,可以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科學衡量。進行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舞蹈表現力,能夠促進動作的內涵更加豐富,有利于學生在自身感悟的基礎上將自己的真情實感傳遞給觀眾,為人才整體質量的增強發揮重要作用。第二,表現舞蹈精神的核心方法。在增強舞蹈表現力的這一進程中,既能夠為動作的標準性提供保障,還可以提高情感表達的豐富性,促進舞蹈表現力在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1)提升舞蹈理論素養。第一,高校教師必須嚴格以舞蹈動作的特點為依據,幫助學生對舞蹈動作的內涵進行深層次探究,讓學生可以通過認真學習舞蹈知識來實現對舞蹈形式的全面領悟。所以,高校舞蹈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積極采取合理方法促進學生表現力的增強,提高動作內涵的豐富性,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內心的真情實感全面呈現出來,為培養高質量人才創造有利條件。第二,增強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師要以學生各自的特征為依據,選取最為合理的方法開展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的專業知識都有所提升。以教授舞蹈專業知識為例,教師必須要強化學生舞蹈能力,包括理論與實踐兩種能力,讓學生可以對舞蹈動作的表現形式實現進一步領會與掌握,繼而保證培養高校舞蹈專業人才的目的得以順利實現。
2)對基本功的訓練方式進行優化創新。第一,教師要讓學生對基本功的重要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并引導學生在基本功的基礎上增強自身的舞蹈表現力,促進其舞蹈素養的有效提升。第二,學生在訓練舞蹈基本功時,應當對作品的內涵進行探究,把真情實感和動作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舞蹈表現力的豐富性,促進作品的藝術價值的增加。第三,教師在訓練學生基本功的過程中,一定要受重視培養學生的二次創作能力,學生全面理解舞蹈動作的情感,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二次創作,這樣有利于大幅增強其舞蹈表現力,使學生能夠更加符合社會對高素質舞蹈人才的要求。以作品《父親》的教學為例,教師要求學生先對舞蹈作品的視頻資料進行認真觀看,細致觀察舞者的表情以及肢體動作,并以此開展二次創作。在進行二次創作時,學生會在作品中融進自身的真情實感,創新動作和舞蹈內涵,促進自身舞蹈表現力的提高。
3)培養學生的動作想象力。第一,高校教師需要積極舞蹈專業學生把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融入進舞蹈動之中,從而促進舞蹈動作表現力的提升,有利于強化其審美意識,為培養創新能力奠定基礎。第二,鑒于高校學生缺乏實踐經驗,舞蹈創新意識淡薄,因此,高校舞蹈專業教師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適合學習舞蹈的良好氛圍,設立舞蹈主題,并安排學習小組,讓學生可以一起討論,這種互動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對舞蹈動作的掌握,且深化情感表達,促進舞蹈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第三,對于舞蹈角色的問題,學生在常規的學習過程中是基本接觸不到的,而舞蹈教師需要積極尋找相關文字、視頻等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材料使學生加深對舞蹈角色的理解,從而更加符合高素質人才的標準。
4)增強綜合專業素養。第一,開展各色教學活動,積極舉辦生活實踐,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增強。高校舞蹈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掌握舞蹈技巧的基礎上,同時加入自己內心的感情,以此開展二次創作,即應當積極強化學生的舞蹈想象能力,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把課程和實踐緊密結合成一體,對學生的視野進行有效拓展,最終為增強學生的舞蹈表現力發揮重要的作用。第二,教師在講授舞蹈課程時,需要充分運用生活素材,培養學生進行新的創作,從而提高學生的舞蹈想象力,這有利于其舞蹈表現力的提升。以舞蹈《牧馬舞》為例,此作品講述的是蒙古青年在草原上牧馬的場景,是作者在長期觀察的基礎上精心創作出來的,舞蹈專業學生在學習中,應該深入分析每個舞蹈動作的內涵,并結合自身的真情實感來進行創新,為增強綜合表現力發揮積極影響。第三,合理融入音樂,促進學生思想理念的培養和提高,充分利用音樂旋律,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專業素養都表達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
綜上所述,高校舞蹈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嚴格以舞蹈教學的特征為依據,對學生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意義形成正確的認知,與此同時,針對舞蹈教學中面臨的缺陷進行深入探究,分析諸多的影響因素,積極培養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重視訓練學生的舞蹈基本功,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