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霞
(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襄陽 441021)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不斷發展,對于人才的相關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核心素養最初源于國外,其概念界定大致有以下兩種:一是強調素養是各類要素結合形成的綜合體;二是強調在本質上,素養是一種能力。素養具備整合性、階段性、發展性的特征。中職院校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將課程作為中心,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1]。
我國學生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這三個方面六大要素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體現在中職學生身上則更為突出,怎樣培養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中職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一大問題。
在知識方面,本科學生需學習完整的專業知識,高職學生需掌握實用的專業知識,中職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低于本科學生與高職學生。如今的中職教育以升學為主要方向,教師應通過基礎文化課程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中職學生應當具備愛國守法、社會責任、職業道德等必備品格,擁有學習能力、反思能力、溝通能力、執行能力、實踐能力等關鍵能力。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中職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課程教育的重要性,在課程教育中除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外,還需培養學生的核心 素養。
課程是教育的關鍵基礎,想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應當將核心素養納入至課程之中。中職院校可將核心素養作為統領,對目前的課程與教材進行整合、改造及優化[2,3]。教師可增加興趣課、多選課等課程,豐富教學內容,更大程度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鍛煉學生的核心素養。合理進行課程整合可突破各學科間的桎梏,促進各學科相互融合,有利于學生貫通各科知識,提升其素養與能力。中職院校可增加體驗類、服務類、實踐類課程,建立社團,讓學生由參與者轉變為組織者,促進知識轉化,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交流能力、實踐能力、思考能力,讓學生在增強能力的同時提高核心素養[4]。
中職院校可鼓勵學生參與各類社團,給予學生多元選擇或是兼容空間,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挑選適當的時機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通過研學的方式體驗實際工作情景,將校內探索同校外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5]。教師應當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個性化差異,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主實踐,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社團有利于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可在人才培養中發揮獨特作用。社團應在學校的引導下,將核心素養作為主題開展活動。比如說,專業類社團活動可將技術應用能力作為主題,非專業類社團活動可將溝通交流能力作為 主題。
核心素養具備發展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6]。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當由新生入學開始,很多中職學生剛入學時都會對未來感到迷茫,在此時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取得良好效果。教師可在各類會議、講座上講解核心素養的內容與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對于核心素養的正確認知。教師還可召開將核心素養作為主題的班會,向學生介紹自身應當培養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不同的專業還可組織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標的實踐活動,加強中職學生對于核心素養的感性認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教學成果。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結合核心素養的本質特征,采用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說,思政教師可采用小組分工法,在學習某一知識點時,讓學生通過小組分工的方式進行合作,小組內部一同探討研究。語文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到某一歷史事件或寓言故事時,可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參與其中,有助于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產生更為新穎深刻的感悟。我國教材中本就有許多積極向上的正面內容,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涵,鼓勵學生提高自我素養。當學生面臨較為復雜的學習任務時,教師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處理問題,進行自主學習與自我完善。如今的教學手段多種多樣,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選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優秀的教師能夠對學生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中職院校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應當注重培養師資力量。部分中職教師有著優秀的教學能力與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對核心素養的認知不夠全面。
中職院校可舉辦核心素養學習講座,加強教師對于核心素養的認知。中職院校還可以構建核心素養教材和教法研究平臺,以供教師分享自身經驗,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中職院校可將院系作為單位,成立核心素養培養論壇,定期組織論壇,教師可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想要更好的培養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中職院校應當積極整合課程內容,改進課程活動體系,充分發揮課外活動的作用,選取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如此可順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需求,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職業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