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楠楠
(西安航空學院黨委宣傳部,陜西 西安 710077)
就業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已然成為社會共識,大學生面臨的就業難的問題,更是不容忽視。根據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等部門的調研結果分析,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窘境,主要在國家、社會、家庭、自身四個層面。
1)國家層面:高等教育的大力發展,大學畢業生不再是香餑餑。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大學擴招多年之后的今天,接受過高等教育并取得學歷學位的學生已經非常普遍。2013年是實施高等教育擴招政策后迎來第一批畢業生的關鍵時期,當年就有高達188萬的高校畢業生涌入就業“洪流”。多年的累計,“大學生”這個稱呼已經從人們心中的高端人才變成了就業的準入門檻級的要求。本科學歷也不再是個人的特色和長處,對就業的幫助效用并不顯著。
2)社會層面:市場化經濟的推動,用人單位更加傾向利益最大化。對于社會來講,我們知道,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那么對于公司來講,如何利益最大化可以說是一個首要考慮的問題。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缺乏工作所需技能,并不能到達工作崗位后迅速發揮作用,為用人單位創造價值,所以相對社會人才來講,優勢并不大。相反,公司如果招聘新人,還需要耗費時間精力及經濟投入進行培訓,成本投入過多,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講是不可忽視的弊端。
3)家庭層面:傳統思想根深蒂固,期待孩子社會地位與收入雙豐收。對于家庭來講,很多父母傾其一生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甚至有的家庭父母一方放棄工作,專職在家看管孩子讀書。對于孩子給予了很多期待。加之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對于很大一部分人來說,考取公務員、事業單位、教師崗位可以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工作較穩定,失業風險小,是很有競爭力的選擇。加之,傳統思想認為大學生就應該成為社會高級人才,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專業性不強、工資待遇較低的勞動“不適合”大學生的認識還沒有完全扭轉,給大學生的就業增設了很多難度。
4)個人層面:缺乏競爭意識和準確定位,眼高手低成為就業最大“攔路虎”。對于大學生來講,在大學期間,沒有形成自己的就業觀,缺乏人生規劃的學生很多。導致在大學就讀期間,沒有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時光,缺乏專業技能培訓,沒有實踐經驗,對專業缺乏認識,與人交流溝通存在障礙,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夠清晰,導致找工作時沒有自己的合理定位,造成就業困難。
1)政府層面——政策保障就業。為了更好的保障就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滿足感、獲得感,應該根據我國基本國情,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把準方向,出臺一系列保障就業的措施,例如,我國提出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政策,就結合了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后的實際情況,通過引用人才的方式,既解決了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同時也推動了西部地區的更好更快發展。除此之外,政府還出臺了很多類似的政策保障就業,比如“三支一扶”計劃、“免費師范生”計劃等等。
2)社會層面——完善用人機制。從社會層面出發,一是建議有關部門可以規劃大型的招聘會,并廣泛的宣傳,動員需要招聘人才的單位和高校積極參與,或是舉辦大型的專業招聘會。二是通過社會調查,得知社會哪些行業缺乏人才,哪些行業人才競爭比較激烈,引導一部分學生從事專業性不強的崗位。三是企業應該從實際出發,不要設置職業障礙或持有唯“文憑”唯“證書”理念,更多的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崗位所需的條件和專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四是宣傳部門可以通過官方宣傳媒介,參與公民就業工作,發布就業信息,播出就業為主題的講座,培訓職場技能的電視節目等。
3)家庭層面——改變就業觀念。作為家長,應該緊跟時代步伐,認清現實,從實際出發,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工作,不能避重就輕、尋找借口,也不應該妄自菲薄,失去耐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要時時刻刻鼓勵孩子,和孩子站在一起,了解就業困難的實際原因才能對癥下藥。不是辦公室的工作就是高端體面的工作,也不是服務勞動力行業就是低端行業,應該徹底扭轉自身的就業理念,切莫再給壓力大的孩子壓力,而應該鼓勵孩子多做嘗試,取得成功。
4)個人層面——提升就業本領。關于大學生層面,大學生自身因素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最主要的因素,再難的就業環境也會有學生完成就業,所以自我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及時調整也是有必要的。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要牢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所學所專所長,在工作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陜西是眾所周知的文化大省,也是千年古都。坐落在陜西的高等學府諸多,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在內的985院校,有長安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在內的211院校;有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在內的第一批次本科院校,有西安文理學院、咸陽師范學院、榆林學院在內的第二批次本科院校,有西安美術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在內的專業院校??梢哉f,能夠滿足基本提供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層次的人才,在諸多院校中,應用型本科院校也不在少數。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應該更加傾向于就業,在職業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和理想。因此,就業率和就業滿意度對于這些高校來講就至關重要了。
如今,應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經費緊張、設施老化、生源質量等歷史遺留問題難以解決,在“應用”技能和方向的培訓上感到后力不足。但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具有什么樣的要求呢?我們大致可以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培養既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學習,又要掌握技能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了解設計原理的完整性閉環人才,才能夠更符合時代的需求,而不是單單重視技能的訓練。
而今,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憑借著“雙師型”教師團隊、歷史悠久的辦學背景、形成培養模式的辦學方式,在新時代的風起云涌中找尋自己的發展方向,為社會提供需要的人才,也力求把就業問題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