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艾香 尹文
思想決定行動,思路決定出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用科學思維系統擘劃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以黨的自我革命推進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一、以戰略思維謀劃全局
戰略思維是指對事關全局性、長遠性、關鍵性、根本性問題進行分析、判斷、預測、謀劃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要努力增強總攬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置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內國際大背景,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瞻遠矚對新時代黨的建設進行頂層設計,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其根本原則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其指導方針是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其工作主線是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其工作路徑是“三個以”: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其總體布局是“5+2工程”新布局: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其基本要求是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其總體目標是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一系統籌謀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進行戰略思維的原則性、根本性、關鍵性、全局性、整體性、前瞻性和長遠性。
二、以歷史思維明理啟智
歷史思維就是以史為鑒、知古鑒今,運用歷史眼光把握客觀規律、明確前進方向、指導實際工作。歷史啟迪當下,歷史告知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歷史思維,指出:研讀歷史經驗,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養成了歷史思維的習慣,終身受用。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運用歷史思維,可以增強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為更好地把握今天、開辟美好未來增添智慧和力量。在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全黨要不忘本來,提高歷史思維能力。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能有絲毫動搖;注重開掘利用中華傳統文化寶庫,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的各項建設之中,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堅持以中國革命文化為源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三、以辯證思維正位糾偏
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過程中的具體運用,是反映事物辯證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思維。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克服形而上學、片面化和極端化。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正視矛盾的客觀存在,善于抓住事物的關鍵、重點和本質,洞察事物發展客觀規律,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矛盾,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事務問題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運用辯證思維部署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既重視整體籌劃,又注意牽“牛鼻子”;提出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強調把黨的政治建設置于首要位置;全方位扎緊制度籠子,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同時發力;堅持依規治黨和以德治黨相統一,治標和治本相結合,標本兼治;從出臺中央八項規定開局起步,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為切入點,以點帶面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四、以創新思維永葆先進
創新思維是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事實證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的思維必須與時俱進,跟上事物發展變化的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提高創新思維能力,要打破迷信經驗、迷信本本、迷信權威的慣性思維,因時制宜、銳意進取、開拓創新,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創新思維對新時代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舉措新部署。比如,提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在“四個偉大”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革命理想高于天”;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對新時代黨的建設實施“5+2工程”的戰略布局……既內涵了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又體現了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品格。
五、以底線思維防化風險
底線思維是一種以底線為導向,想問題、辦事情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壞的打算,向好的方向努力,規避風險,爭取最好結果的科學思維方法。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范圍邊界和警戒紅線,突破了底線或臨界值,事物就會發生質的根本性改變,就會產生關系生死存亡的巨大風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底線思維,在各項工作中都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和前瞻意識,把工作預案準備得更充分、更周詳,做到心中有數、處變不驚。底線思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嚴治黨和治國理政的一大思維范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既要善于補齊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四大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四種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黨內存在的政治不純、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腐敗這個黨執政的最大風險仍然存在,存量還未清底,增量仍有發生。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威脅黨和國家政治安全。要始終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把治黨從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永葆黨的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支配,引領和保障黨和人民的事業行穩致遠。
經驗彌足珍貴,我們必須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局面。
(作者分別系湖北省委黨校教授、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建專業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