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尚

2021年春節,與往年相同卻又不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各醫院加強了日常管理,但工作一如既往。
醫護輪流值守,守護群眾健康,護佑患者生命。安定祥和的背后,他們夜馳千里,為危重癥家庭帶去希望;他們放棄團圓,陪伴患者帶來安心與歡笑。最重要的節日,他們說“看到患者高興就好”。
呵護“牛寶寶”
2月12日大年初一0點41分,伴隨一聲嘹亮的啼哭,省婦幼保健院第一個“牛寶寶”出生了。春節期間,省婦幼保健院共分娩新生兒329人,每一個“牛寶寶”的出生都離不開助產團隊的用心呵護。
助產團隊66人全體輪班值崗,每天保證白班16人、中班+夜班21人在崗。“產科跟其他科室不一樣,急診、分娩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產房護士長駱嫚介紹道。
擁有10年黨齡的年輕護士王佳慧,從大年初一凌晨1點值班到上午8點。“年三十晚上在家跟父母吃了頓年夜飯就來上班了,父母都很理解。”
甘肅籍護士樊紅娟,多年未回家與父母團聚。大年三十晚上,由于同事腳骨折,她主動幫同事頂班。“跟父母視頻時,我爸總讓我多拍一點照片給他看,他看到后特別高興。”樊紅娟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母親專門從老家寄了油餅、紅棗、枸杞等特產,讓她在異地過年也能感受到家鄉的溫暖。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陪產住院的家屬都必須做好核酸檢測和相關登記。春節期間,很多產婦臨時生產,陪產家屬沒辦法立即入內陪產,對于臨產婦,醫護人員格外留心關照。“大家都會幫忙端茶送水,安撫產婦的情緒,讓她們安心。”老護士長譚志華說。
迎接患者返院
2月14日大年初三,省腫瘤醫院檢驗科已全員提前上崗,為第二天返院放化療的患者做核酸檢測。這天一共采集180多人的樣本。
從2020年2月2日開設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實驗室以來,這樣的工作狀態已經在檢驗科持續了一整年。即使在下班后,檢驗科主任胡建華仍然要堅持上報每天的核酸檢測數據。
檢驗科每天都要直接面對前來檢測的人員,承擔著更大的風險,許多曾經的社會志愿者不愿意也不適合再做導醫工作。
作為檢驗科黨支部書記的胡建華,發動科室9名黨員,每周輪流參與引導患者就診,幫助年紀大的就診者使用自助設備。“面對面與患者交流,風險更高,但黨員帶頭,其他同事也會加入。”
救護危急重癥
省婦幼新生兒科,也是湖北省危重新生兒急救轉運中心。全省新生兒中的疑難雜癥、危急重癥聚集在此,由他們托舉起新生兒家庭的希望。
“2021年春節假期,轉運中心在省內共完成轉運13趟(夜班8趟,白班5趟),累計2360公里。”新生兒科副主任宋飛介紹道,“所有參加轉運的醫生護士隨叫隨到,大年三十那天還有3個轉運小組奔波在路上。”
大年三十的最后一趟轉運,是前往監利市的一家醫院轉運一名病重的早產兒。“我們趕去當地醫院時,情況十分危急,早產兒不到32周,只有1.4公斤,已出現休克。我們緊急搶救,情況稍微穩定之后,急忙返回武漢,當天跑了460多公里。”主治醫生張雪麗回憶說。
“我很佩服張醫生,她還是一個哺乳期媽媽。路途中,她在車后座背奶。”一同前往的護士陳曦說。
危急重癥,不論節日,爭分奪秒,對醫護來說,堅守是責任更是使命。
2月18日,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天,陳鵬夫妻特地從潛江趕到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給重癥醫學科醫護人員拜年。
陳鵬在潛江一家化工廠上班,春節前因意外導致硫氰酸銨中毒,昏迷了10多天沒有醒。無奈之下,妻子將他送到擁有湖北省化學中毒救治基地的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才30多歲,孩子那么小,重癥醫學科的醫護人員面對這條年輕的生命,盡全力救治。為“刺激”昏迷的他,護士們開玩笑:“快點醒,再不醒老婆就跑了。”以此激活他的生命力。
經過醫護人員10多天的精心救治,陳鵬終于醒了。為了讓他能夠回家過年,醫護人員又加快了他的康復進度,每天帶他練習抬腿走路。
大年三十這天,陳鵬出院了。從大年三十到初七,重癥醫學科搶救收治了13名患者,近半醫護人員堅守在崗位上。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大家的心態都很積極樂觀。“能夠把病人救過來,我很有成就感,而且能學到很多專科技術,工作兩三年我就‘無所不能了。”醫生徐愛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