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喜

昔日的窮困鄉村,如今變成了省級文明村、省級生態村、市級宜居村莊……村民說,這些喜人變化都離不開省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姜少華的功勞。
宜昌市點軍區點軍街辦牛扎坪村地處長江西陵峽口南岸,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6戶348人。過去,因為受先天地理條件影響基礎薄弱,該村干部群眾都認為脫貧無望,工作積極性不高,村容村貌落后。
換屆時,省人大代表姜少華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他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思路,將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入對接融合,實行工作倒計時完成制,逐項抓好落實、逐項清零銷號,確保脫貧攻堅一戰到底。
“要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人的示范作用、骨干作用、橋梁作用,努力使村集體經濟強起來,群眾富起來”。針對以前“兩委”班子組織軟弱、年齡老化、缺乏脫貧致富勇氣等問題,姜少華決心把村支部強起來、把黨員的心聚起來,先后充實了一批年輕有為后備干部,吸納一批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
他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能人+貧困戶”“支部+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員模范+貧困戶”“返鄉能人+貧困戶”等幫扶帶動聯動模式,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全村合作社成員由最初的5人,發展到現在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社員300多人,覆蓋全村所有貧困戶人員。
“以前的路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大車小車進不了村,農產品銷售難?!苯偃A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對主干路網進行拓寬黑化,同時在路邊安裝太陽能路燈,沿路兩側栽植銀杏樹、紅葉石楠、紅繼木3000余株。如今,村民門前路、田頭路與主干路串聯成一體,實現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干凈整潔的交通網絡。
“幫助貧困戶種蔬菜、種果樹,只能是解決基本溫飽,要穩定增收致富就必須發展支柱產業?!苯偃A牽頭請來華中農業大學規劃設計院教授搞整體規劃設計美麗鄉村。以國家級大華園林專業合作社為藍本,先后成立12個農業產業基地,引導村民種植桃李、石榴、枇杷等特色小水果。每年舉辦“迷你枇杷節”“香瓜節”“蜜桃節”“李子節”等鄉村旅游節慶活動,推動鄉村旅游全域發展。
按照“五有”目標(即有形象、有景觀、有產業、有效益、有口碑),投資30多萬元打造“美麗庭院”示范戶30個。如今,漫步在鄉村庭園,推窗見綠、抬頭賞景,讓人感受到“天天有花看,四季有果吃”的豐收歡樂景象。
同時,注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教育引導”正家風、“行為規范”立正風、“村規民約”改民風、“文明創建”樹新風、“公益救助”促和風活動。通過村民屋場會、議事會,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紅白理事會,印發移風易俗倡議書,評選出一批最美黨員、最美婆婆、最美媳婦、最美家庭、最美創業人等“五美”典型人物,激發貧困戶依靠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
目前,通過挪窮窩(易地搬遷)、改窮業(發展四季小雜水果產業、農家樂及民宿)、換窮貌(危房改造、廁所革命、人居環境整治)、除窮根(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1500元,其中116個貧困戶348人全部脫貧,每戶年均增收在4000元以上。
不忘初心,不負年華。姜少華投身脫貧攻堅6年如一日,一路汗水一路歌,先后榮獲湖北省“五四”青年獎章、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