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
人才是事業發展的基石,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石。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層實踐的迫切需要。實現鄉村人才振興,需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
突破鄉村人才機制障礙,優化環境。機制活,人才興。要真重視。鄉村人才是一支巨大的潛力股,特別是對于西部山區來講,鄉村人才可以較小的成本釋放較大的能量。鄉村人才要振興,首先要改變重城市、輕農村,重高端人才、輕實用技能人才的思維局限。要出實招。必須從頂層設計開始,突破束縛農村人才建功立業的體制機制障礙,為人才在廣大農村地區創新創業提供寬廣的舞臺和平臺。重點解決好鄉村人才的工資福利、養老與社會保障、住房等一系列涉及人員人事利益的福利與社會保障問題。要破難題。把優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環境與優化農村人才創業環境有機統一起來,對愿意回鄉創業者實行政策扶持,特別是創業準入政策、金融、稅收等方面,積極出臺更多的貸、免、幫、補政策,鼓勵本土人才回鄉創業,吸引人才回流。
暢通鄉村人才引進渠道,保障供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要拓寬鄉村人才來源渠道。深入實施“領頭雁”培育計劃、“人才回歸”工程和“市民下鄉、能人返鄉、企業興鄉”三鄉工程,鼓勵外出能人回鄉創業就業,鼓勵優秀機關干部到鄉村任職,鼓勵社會有識之士上山下鄉發展。同時暢通鄉村人才外出掛職、輪崗交流學習、競爭性選拔等能進能出渠道,拓展發展空間。要加大鄉村人才引進力度。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引進和管理辦法”,每年編制農村實用人才需求目錄,精準引進各類急需人才,充分保障人才供給。要把鄉村人才引入納入到產業招商工作中,突出高素質人才引進力度。要探索柔性引才辦法。對于鄉村急需但因條件限制暫不能引進的高精尖緊缺人才,需要打破戶籍、地域、檔案、社保、人事關系等種種制約,從需求出發,通過顧問指導、技術咨詢、掛職兼職、人才派遣等形式,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鄉村人才培育機制,滿足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人才的成長離不開有效的培育。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把面向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價體系對新型職業農民開放,規范評定程序,重點通過業績貢獻、經濟社會效益和示范帶動作用等指標,評選出一批畜牧師、獸醫師、農藝師等具有初、中、高級職稱的人才,并將職稱與服務培育體系掛鉤,使農民真正成為一種職業。完善鄉村人才培育體系,加大與省、州市及本地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推出農民職業教育課程、訂單定向培養計劃、田間課堂等,統籌實施鄉村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現代農業、傳統工藝等各類人才專題培訓,集中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農村專業人才。要增加培訓專項資金投入,支持各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舉辦農民技能培訓,并扶持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遺傳承人個性化成長。
(作者單位:恩施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