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
近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幾年的中央、省市各級農村工作會議對鄉村振興進行了重點規劃和布置。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以后,“三農”工作重心將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今年乃至整個“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要當好新型農民、壯大農業產業、建設和美鄉村,實現城鄉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
轉變思想觀念,讓農民成為受人尊敬的職業。長期以來,農民的社會地位不高,農村人一直想盡辦法跳出“農門”,覺得種地又苦又累也沒出息,這種思想直接導致農民屢屢外出務工,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急劇減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凸顯,加速了農村“空心化”。實施鄉村振興,就需要把農民作為一項受人尊敬的職業來看待,鼓勵思想超前、眼界開闊的返鄉人員創新創業,并結合新時代農村農業發展需要,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的新型農民隊伍,讓他們樂意留在農村,愿意建設鄉村,補足農村發展滯后、人口大量外流的短板。
壯大產業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它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物質保障。當前,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的發展模式發生改變,隨著土地流轉形勢的發展,農業發展更有規模、門類更加廣泛,一批農產品加工業、生態旅游業興起,依托市場需求變化的訂單農業也逐步形成,更多新型農民加入到農業生產、運營及農業休閑旅游等行業中來。這就需要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傾注更多的智力和科技,因地制宜培育和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形成農產品產業鏈,使農業發展更加多元化、產業化。
合理配置資源,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如今,城鄉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具體表現在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城鄉發展機會差異太大。農村教育資源匱乏,醫療衛生條件較差,文化活動開展少,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一系列問題不能得到徹底解決,農村勞動者安土重遷的意愿就成了泡影。在鄉村振興中,政府部門要大力改善民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和醫療衛生條件,并為村民們提供更多就業培訓的機會,爭取更多惠農項目資金,讓農村成為村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依然極端重要,須臾不可放松。要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單位:應城市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