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十堰市聚焦鄉村振興對人才智力的需求,從農村人才隊伍實際出發,在選才、育才、引才、借才、留才、用才等六個方面打好“組合拳”,不斷建立健全人才流動、評價培育機制,厚植鄉村人才成長土壤,引導人才向農村一線集聚。
在“選”上出實招,配齊建強村級組織帶頭人。在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上下功夫,采取從外出打工能人中回引、從大學生村官中選任、從復員退伍黨員軍人中培養等“十個一批”方式,打破地域、身份、職業界限,拓寬選拔渠道,打造一支過硬的村級組織帶頭人隊伍。近年來,新調整村黨組織書記890人,平均年齡46.3歲,按照主職1:2、副職1:1比例建立村級后備干部信息庫,全市1763個村儲備后備干部5600余名,蓄足后備干部“源頭活水”。
在“育”上求突破,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力量。持續深入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自2015年實施以來,累計招錄學員1520名,培養基層組織建設帶頭人和科技致富帶頭人726名。大力實施教育、衛生等領域“基層人才百人計劃”,選拔偏遠鄉村學校教師開展非脫產學習,累計培養鄉村全科教師773人,訂單式培養基層全科醫生280名、村醫720名。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訓高素質農民10572人,培養了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鄉村振興主力軍。
在“引”上做文章,鼓勵在外人才回鄉創業發展。各地鼓勵引導在外人才返鄉創業,帶動人才回鄉、資金回流、項目回遷,涌現出了一批成功典型。如鄖西籍能人蘭祥軍返鄉投資8000萬元建廠,并以商招商,引入資金24.5億元;張灣區在外自主創業成功人士劉雨薇回鄉創辦羊貴妃電商扶貧特產館,代銷農產品1000萬元,帶動就業100余人;鄖陽區能人周偉返鄉投資15.6億元,建設子胥湖生態新區,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
在“借”上探新路,高端智力引領鄉村產業發展。各地加大柔性引才借智力度,充分利用湖北省科技特派員等服務基層項目,對接爭取近100名院士專家、博士深入基層開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如丹江口市借助湖北院士專家科技服務農業產業發展“515”行動,聯系劉永忠教授科技團隊對柑橘種植技術進行指導;博士服務團成員謝逾群充分挖掘所在高校的優質資源,積極牽線湖北工業大學與房縣組建黃酒聯合研究團隊,房縣黃酒品牌實力迅速增強,廬陵王黃酒成功入選“2019中國黃酒十大品牌”。
在“用”上見實效,激發鄉村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各地按照“人才+基地”的工作思路,積極引導人才帶頭創業、創辦基地,全市創建市級以上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基地24個,市級以上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249家,帶動發展種植、養殖大戶3800余戶,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注重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作為展示干部的舞臺,從市縣鄉機關選派選聘356名年輕干部擔任村黨組織書記,選派1200余名第一書記、3200名工作隊員駐村工作,充實了基層脫貧攻堅骨干力量,引導各類人才到基層一線建功立業。
在“留”上下功夫,切實優化鄉村人才發展環境。各地不僅注重“引鳳來棲”,更注重“引鳳長棲”,不斷深化鄉村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出臺引導各類人才資源向基層一線集聚的政策文件,從資金信貸、場地租賃等方面支持人才下鄉創業。如張灣區出臺合作社、家庭農場考核管理辦法,每年拿出300萬元專門扶持農業創業主體。積極拓展鄉村人才發展空間,優先推薦申報農村優秀人才職稱評審,優先享受高層次培訓,營造關心、愛護鄉村人才的氛圍。? ? ? ? ? ? ? ? ? (作者單位:十堰市委組織部)